

1.
名詞
落葉喬木,俗叫柞(zuò)樹或麻櫟,喬木或灌木,葉子邊緣有鋸齒或分裂,柔荑花序,花黃褐色,果實叫橡子或橡斗。木質堅硬,可制家具或供建筑用,葉可喂柞蠶。另有栓皮櫟,樹皮質地輕軟,是制造軟木器物的主要原料。種類很多,如栓皮櫟、麻櫟等。通稱橡樹。
1.
麻櫟。山毛櫸科。落葉喬木。葉長橢圓形。初夏開花,黃褐色,雌雄同株。堅果卵圓形。幼葉可飼柞蠶。殼斗和樹皮可提取栲膠。木材堅實,可做枕木和機械用材。因其木理斜曲,古代多作炭薪。古人常喻作不材之木。
1.出自《詩·秦風·晨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
2.出自《上林賦》沙棠櫟櫧,華楓枰櫨。
3.出自《樵客吟》秋來野火燒櫟林,枝柯已枯堪采取。
4.出自《本草綱目·果部二·橡實》櫟,柞木也。實名橡斗,皂斗。
2.
喻無用之材。參見“櫟散”。
1.出自《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潔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沈,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2.出自《藝文類聚》櫟散之質,不以斧斤致用。
3.出自《魏書·宗欽傳》伊余櫟散,才至庸微。遭緣幸會,忝與樞機。
3.
欄桿之類。
1.出自《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建章宮后合重櫟中有物出焉,其狀似麋。
2.出自《蟻子》詩敢憚榱櫟蠹,深藏柱石傾。
4.
謂嚙咬。
1.出自《藝文類聚》蝮蛇與土色相亂,長三四尺,其中人,以牙櫟之,裁斷皮出血,則身盡痛,九竅血出而死。
5.
打擊,搏擊。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射游梟,櫟蜚遽。
2.出自《文選·潘岳〈射雉賦〉》櫟雌妒異,倏來忽往。
6.
超越。
1.出自《史記·萬石張叔列傳》綰以戲車為郎
7.
刮擦器物。
1.出自《史記·楚元王世家》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為羹盡,櫟釜,賓客以故去。
8.
傳說中的鳥名。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9.
古地名。春秋時鄭國別都,今河南省禹縣。
1.出自《春秋·桓公十五年》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
10.
古地名。春秋時晉地,在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
1.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己丑,秦晉戰于櫟,晉師敗績。
11.
古地名。春秋楚地。在今河南省新蔡縣西北。
1.出自《左傳·昭公四年》冬,吳伐楚,入棘、櫟、麻。
1.封建時代稱以歸隱為名,而實為欺世盜名的所謂隱士及其行為。
1.鴇母。
1.假借事物作比喻。
1.傳播虛假的名聲。
1.見"假黃鉞"。
1.亦作"假墇"。
2.謂暫時淺埋以待改葬。
1.即使,如果。
①模仿真的造假的~證件。②捏造~理由。
1.見"假葬"。
1.賑濟。
1.假若。
1.權宜所授之職。
1.苗木栽種或出圃前的一種臨時保護性措施。掘取的苗木如不立即定值,則暫時將其集中成束或排壅土栽植在無風害﹑凍害和積水的小塊土地上,以免失水枯萎,影響成活。
1.即一口鐘。指古代一種無袖不開衩的長外衣,以形如鐘覆,故名。
1.借助。
1.假裝,故意表現出一種動作或情況來掩飾真相。
2.假扮。
故意做出某種動作或姿態來掩飾真相他繼續干著手里的活兒,~沒聽見ㄧ~糊涂。
1.假造,搃造。
1.寬縱。
1.休假的士兵。
1.漢代諸府的文書官。
1.假裝,裝作。
借用(某個場所)~俱樂部舉辦聯誼會。
1.見"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
1.諺語。舊謂女子出嫁后一切歸屬夫家,不再與娘家有任何干系。
1.猶委過。
1.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1.見"嫁狗隨狗"。
1.比喻女子出嫁后,不管丈夫如何,都要隨從一輩子。
1.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1.陪嫁的財物。
1.假借名義。
1.父亡母再嫁者之稱。宋朱熹《家禮.喪禮齊衰杖期》有子為嫁母服制。
1.見"嫁娶"。
1.亦作"嫁取"。
2.謂嫁女與娶婦。
3.泛指男女成婚。
1.謂出嫁女子唯夫是從。
1.謂男女夭亡后,生者為之議婚,嫁女而合葬之。
2.指為受聘后夭亡的女子行嫁禮和合葬。
1.謂嫁女與送終。
1.出嫁時的衣裳。
1.出嫁時的衣裳。
1.轉移怨恨于人。
1.用斧背在棗樹基部或分枝處環周捶打,使枝干韌皮受損,阻止其地上部分養分向下輸送,以促進其開花,提高座果率。
1.謂嫁女之戶主。
女子出嫁時,從娘家帶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也作嫁裝。
1.亦作"嫁妝"。亦作"嫁妝"。
2.陪嫁的財物。
1.見"嫁資"。
1.亦作"嫁貲"。
2.女子出嫁時,娘家陪嫁的財物。
1.嫁女兒。
2.稱女兒。
1.轉移罪責。
1.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