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龠”。
2.
名詞
古時兒童習字的竹片。
3.
名詞
風箱上送風吹火的竹筒。
4.
古同“鑰”。
1.
古管樂器。在甲骨文中,本作“龠”。象編管之形,似為排簫之前身。有吹籥、舞籥兩種。吹籥似笛而短小,三孔;舞籥長而六孔,可執(zhí)作舞具。
1.出自《詩·邶風·簡兮》左手執(zhí)籥,右手秉翟。
2.出自《禮記·文王世子》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
3.出自《文心雕龍·聲律》若夫?qū)m商大和,譬諸吹籥,翻回取均,頗似調(diào)瑟。
4.出自《儒林外史》遲衡山把籥、翟交與這些孩子。
2.
鼓風吹火的竹器。
1.出自《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2.出自《問大鈞賦》播形肖貌,生類積億。橐籥圈匡,镕煉消息。
3.
通“鑰”。鎖鑰。
1.出自《墨子·號令》諸城門吏,各入請籥,開門已,輒復(fù)上籥。
2.出自《墨子·備城門》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方尚必為關(guān)籥守之。
3.出自《逸周書·器服》簟籥捍。
4.出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人投其籥,不果納。
5.出自《南史·柳慶遠傳》武帝時居宮中,悉斂諸門籥,問柳侍中何在。慶遠至,悉付之,其見任如此。
4.
關(guān)閉。參見“籥口”。
1.出自《越絕書·外傳紀策考》﹝嚭﹞諛心自納,操獨斷之利,夫差終以從焉。而忠臣籥口,不得一言。
2.出自《越絕書·篇敘外傳記》時莫能用,籥口鍵精,深自誠也。
5.
古代兒童習書所用的竹簡。
1.出自《書·金縢》啟籥見書。
2.出自《代升天行》五圖發(fā)金記,九籥隱丹經(jīng)。
3.出自《證俗文》龠,《說文》:書僮竹笘也。笘,折竹捶也。潁川人名小兒所書為笘。葉,龠也。蓋龠析竹片為之,是小兒學書之簡。書,一簡為一葉,猶今世書一篇為一葉也,或通作葉。
6.
一種古代量器。圓口,平底,有長柄,柄端有環(huán)。
利用微觀粒子能使氣體電離的性質(zhì)而顯示其徑跡的裝置。如威耳遜云室的工作原理為置于密封容器內(nèi)的空氣中含有水和酒精的飽和蒸氣,使空氣體積突然膨脹而降溫,水和酒精蒸氣達過飽和狀態(tài)。這時若有微觀粒子進入容器,則在其所經(jīng)過的路徑上使氣體分子電離,過飽和蒸氣就以這些離子為核心凝成霧滴而顯示出粒子徑跡。
1.如此。
1.喻歡會結(jié)束﹐彼此分離。
1.戲劇中表演的一種程式動作。通過雙手﹑兩臂的協(xié)調(diào)動作﹐構(gòu)成舞蹈化的姿態(tài)﹐用以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氣度。
1.稱佛道的典籍。
2.篆字。篆字筆畫如云﹐故稱。
1.形容姿態(tài)萬千﹐色彩斑斕。
1.官署。
1.云和樹。
2.高聳入云的樹木。
3.比喻朋友闊別遠隔。
1.謂兩地相隔遙遠。
1.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后用"云樹之思"比喻朋友闊別后的相思之情。
1.云與水。
2.謂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飄泊無定﹐故稱。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稱。
4.河流名。在今廣東省樂昌縣南境。
1.云游四方的人。
1.指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1.指道士。
1.浪游四方的人。
1.行腳僧。
1.共同檢舉。
戲曲名詞。中國戲曲史上有多種以雜劇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點各有不同。晚唐已有雜劇之名,其后歷代均見此名。如宋雜劇、元雜劇、溫州雜劇、南雜劇等。通常多指元雜劇。
1.猶聚集。雜﹐通"集"。
1.正稅以外的各種攤派。
1.猶會審。
2.《四庫全書》"子"部"雜家"的一個小類。
1.唐宋時科舉取士的一科。在"經(jīng)義"﹑"詩賦"等科之外。
1.雜稅。
1.即雜燴。
1.封建社會指儒家經(jīng)典以外的著作。
1.繁多蕪雜。
1.不純正的音樂。
1.混雜的種類﹔非純正的種類。亦指各種類別。
1.謂成熟。《淮南子.俶真訓》﹕"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優(yōu)游﹐抱德煬和﹐而萬物雜累焉。"高誘注﹕"抱其志德而炙于和氣﹐故萬物雜累﹐言成熟也。"一說﹐"雜累"當作"炊累"﹐猶動升。劉文典集解引孫詒讓曰﹕"雜累﹐無成熟之義。雜﹐疑當作炊。《莊子.在宥篇》云﹕'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釋文》云﹕'炊本作吹。同。'司馬云﹕'炊累﹐猶動升也。'……《淮南書》似即本彼文﹐高訓為成熟﹐則與司馬﹑郭義異耳。"
1.指古代私人撰著的禮儀著作。
1.猶會審。
1.指米麥以外的糧食。
1.古代給予官署的各種津貼。
1.古代指士流之外的人﹐如工商﹑醫(yī)卜﹑星相及其它以方技謀生者。
2.古代非正途出身的雜職官吏﹑小官吏。
1.舊時對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蔑稱。
1.古代史學體裁之一種。
2.古人多以此為書名。
1.各種格律的詩。
1.猶雜念。
1.多而亂﹔無秩序﹑條理。
2.指使之雜亂。
1.混亂而無條理。語本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1.共同議論。
2.漫無中心﹐涉及面廣的議論。
1.宋時專為宮廷購買貨物的官署。
1.指雜貨小商販。
1.宋代處理剩馀物資的官署。
1.亦作"雜面"。
2.用綠豆﹑小豆等粉制成的面條。
1.古稱工商游食之民。
1.謂名目繁多。
1.雜色木材﹔劣質(zhì)木材。
1.各種論難。
1.博雜的技能。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