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對邊疆少數民族的蔑稱。
1.潮濕。
1.溽暑的烈日。
1.繁多的露水。溽,通"縟"。
1.濕熱。
1.濕潤。
1.指盛夏氣候潮濕悶熱。
1.濕熱的夏天。
1.濕熱。
1.亦作"縟彩"。
2.絢麗的色彩。借指繁華的文采。
1.見"縟采"。
1.繁瑣的細節。
1.繁復的禮儀。
1.謂煩瑣的禮儀。
1.繁飾華麗。
1.絢麗的錦繡。亦用以喻文采。
1.草名。有采色。
1.病名。婦女產后所患。
1.見"蓐蟻"。
1.接生婆。
1.打攪吵鬧。
1.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進餐。謂早餐時間很早。《左傳.文公七年》"訓卒,利兵,秣馬,蓐食,潛師夜起。"《史記.淮陰侯列傳》"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裴髎集解引張晏曰"未起而床蓐中食。"清曹寅《宿華陽》詩"最是衰脾慵早起,不堪蓐食徧津梁。"一說"蓐食"為飽食。見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上》。
1.古代傳說中的西方神名,司秋。
1.《戰國策.楚策一》"安陵君泣數行而進曰'臣入則編席,出則陪乘。大王萬歲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又何如得此樂而樂之。'"鮑彪注"愿為蓐以辟二物。蓐,陳草也。"謂愿舍身而為王效勞于地下◇因以指對帝王忠心耿耿。
1.置備;置辦。
2.指辦理。
1.一種主要的墊料。
2.墊料的別名。
1.指因長期受壓迫而引起身體局部壞死潰爛的瘡瘍。也稱席瘡。常見于重病長期臥床者,多發于腰骶﹑肩胛﹑枕﹑肘和足跟等處。
1.蒙在褥子上的布。也叫褥單子。
1.出門時裝被褥等的布套。反面中間開口,兩頭各有一個兜兒,可搭在肩上或牲口背上。
1.鼠名。
1.坐臥時的墊具。用棉胎或獸皮等制成。
1.遷就﹐將就。
2.協調﹐竅。
3.勞碌。
4.安舒。
5.溫存體貼。
1.擦洗。
1.縱情地溫存。
1.指河邊的田地。
1.宮外的矮墻。
1.指阮步兵。阮籍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1.晉阮孚﹐字遙集﹐官至太子中庶子。平日蓬發縱飲﹐不以王務嬰心。任黃門侍郎時﹐嘗以金貂換酒﹐為所司彈劾﹐帝宥之。見《晉書.阮孚傳》◇因以"阮貂換酒"為帝王偏愛臣下之典。
1.晉阮孚嗜酒縱飲﹐以金貂換酒。見《晉書.阮孚傳》◇因以"阮孚貂"借指貰酒之抵押物。
1.《晉書.阮孚傳》﹕"瑯邪王裒為車騎將軍﹐鎮廣陵﹐高選綱佐﹐以孚為長吏……孚答曰﹕'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后因以"阮孚戎旅"指委以軍旅重任。
1.指麗質之女。
1.南朝宋阮韜與何偃的并稱。
1.見"阮家屐"。
1.喻指令人悲哀的末路。
1.猶阮舍。
2.指三國魏阮瑀。
3.指東漢阮肇。
1.喻指叔侄與親朋好友聚會。
1.晉阮孚﹐性好屐﹐嘗自蠟屐﹐并慨嘆說﹕"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見《晉書.阮孚傳》◇以"阮家屐"泛指木屐。
1.喻指叔侄與友人聚會。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阮仲容(阮咸)﹑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裻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后因以"阮家貧"為家境貧寒之典。
1.見"阮生狂"。
1.漢明帝永平五年﹐會稽郡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臺山采藥﹐遇兩麗質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為婿。事見《太平御覽》卷四一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阮郎本指阮肇◇亦借指與麗人結緣之男子。
2.指晉阮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