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憧憧”。形容往來不定或搖曳不定。
2.
見“憧憬”①向往。②所向往的情景。
1.
心神不定。參見“憧憧”。
1.出自《祭弟文》六親憧心,姻朋浩泣。
2.出自《安國寺訪心持上人》詩此中瓢笠真蕭寂,對爾私慚意尚憧。
2.
搖晃;搖曳。參見“憧憧”。
1.出自《易林·小畜之益》禹作神鼎,伯益銜指,斧斤高閣,憧位獨坐。
3.
來往不絕;連綿不斷。參見“憧憧”。
1.出自《易·咸》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2.出自《唐崔君神道碑》縉紳景慕,憧憧往來,徙宅就居,投刺成市,若眾流之赴壑也。
3.出自《聊齋志異·云翠仙》撾關入,見樓舍華好,婢仆輩往來憧憧。
4.出自《伊尹五就桀贊》不然,湯桀之辨,一恒人盡之矣,又奚以憧憧圣人之足觀乎?
4.
通“衝”。直向某一方向而去。
1.出自《論衡·死偽》發棺時,臭憧於天。
1.保全天性。
2.全部性格。
1.在一段時間里,因病請假休養,不參加工作。
1.保全,養成。
1.謂忠誠不渝。
1.完整的衣著。
1.謂保持節操。
2.唐憲宗時南詔靖王(勸利晟)的年號。
1.音樂用語。把八度音劃分為十二個音,四個相連的音之間的音程叫全音。一個全音包括兩個"半音"。
1.謂功用齊備無遺。
1.保全,庇護。
1.寬赦過錯或罪行,保全其生命。
1.完整的彩色鳥羽。
2.旌旗。指軍隊﹑甲士。
1.病愈。全,通"痊"。
1.全體人員。
1.全國體育運動會的省稱。
1.做得一手好飯菜的女仆。
1.全部的儀仗兵衛。
2.應酬語。謂完全依靠。
1.保全天性。
2.即全真教。
3.指出家的道士。
1.道教的一派。金王重陽創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氣"為"真功","濟貧拔苦,先人后己,與物無私"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該派舊時盛行于北方,以北京白云觀為中心,稱道教北宗。
1.謂不動一卒﹑不攻一城,完全用智謀使敵降伏。
1.完整。
1.謂固守直道。
1.全部意蘊﹑含義。
1.完全控制。
1.亦作"全能全智"。
2.謂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1.保全忠貞。
1.保全眾庶。
1.猶全面。
2.整個星期。
1.謂圓通不滯。
1.音韻學用語。指發音時聲帶振動的塞音﹑擦音﹑塞擦音。如"三十六字母"中的并﹑定﹑群﹑邪﹑禪﹑從﹑床等聲母均是全濁聲母。
1.整個宗族。
2.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或人民公社在工作或生產活動中形成的全部檔案。
1.三國孫權﹑劉備的并稱。
1.猶權厝。
1.指受到君王寵幸的權貴。
1.權宜,變通。
因時因事靈活變通多年官場生涯,使他深諳權變之術。
1.隨機應變,鋒芒畢露。形容言辭辯捷銳利。
1.謂把持兵權。
2.謂用兵之道。
1.猶權力。
2.猶權利。
1.見"權秉"。
1.有權勢之臣。多指掌權而專橫的大臣。
1.指受君王寵幸而有權勢的人。
2.權力和寵幸。
1.見"權辭"。
1.臨時置棺待葬。
1.權與度。測定物體輕重﹑長短的器具。
2.標準,法則。
1.古代官員居父母喪,喪服未滿,朝廷強令出仕,稱為"權奪"。
1.亦作"權?"。
2.衡器﹑量器。
3.也泛指尺度﹑標準。
1.朝政大權。
1.烽火。
1.有權力的豪門;有勢力的要人。
1.稱量物體的輕與重。比喻比較事物主次,考慮得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