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告訴,使人知道(舊指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2.
〈古〉又同“喻”。
3.
名詞
〈書〉比喻。
4.
名詞
(Yù)姓。
1.
告曉;告知。
1.出自《周禮·秋官·訝士》掌四方之獄訟,諭罪刑于邦國。
2.出自《漢書·董仲舒傳》子大夫明先圣之業,習俗化之變,終始之序,講聞高誼之日久矣,其明以諭朕。
3.出自《癸巳類稿·俄羅斯事輯》高宗命理藩院移文撒納特,告以伊犁本我地,舍楞乃我叛人,諭以大義,而遂受之。
2.
告謝。
1.出自《國語·晉語八》寡君之疾久矣,上下神祇,無不遍諭,而無除。
3.
教導;教誨。
1.出自《淮南子·修務》此教訓之所諭也。
2.出自《駕部員外郎司馬府君墓志銘》子孫仆役有過,徐訓諭之,不輕辱罵。
4.
舊指上對下的文告或指示。亦特指皇帝的詔令。
1.出自《隋書·長孫平傳》上使平持節宣諭,令其和解。
2.出自《清會典·辦理軍機處·軍機大臣職掌》〔皇帝〕特降者為諭,因所奏請而降者為旨,其或因所奏請而即以宣示中外者亦為諭。
3.出自《紅樓夢》老爺的諭,除了上墳燒紙,要有本家爺們到他那里去,不許接待。
4.出自《書信集·致鄭振鐸》元諭用白話,我看大概是出于官意的。
5.
學官名。即教諭。宋代在都城設立的小學和武學中始置教諭,元、明、清縣學皆有此官,掌文廟祭祀和訓誨所屬生員。
1.出自《宋史·寧宗紀三》〔嘉定七年八月〕癸卯,復建宗學,置博士、諭各一人,弟子員百人。
2.出自《水滸傳》話說蔡京在武學中查問那不聽他談兵,仰視屋角的這個官員,姓羅名戩,祖貫云南軍達州人,現做武學諭。
3.出自《庸閑齋筆記·冷官風趣》〔陳廷獻〕官蘭諭三十余年,不問家人生產,唯以飲酒賦詩為事。
6.
明白;領會。
1.出自《晏子春秋·問上二七》舉之以語,考之以事,能諭,則尚而親之。
2.出自《史通·惑經》竊詳《春秋》之義,其所未諭者有十二。
3.出自《太平廣記》又問曰:“太上老君何人?”曰:“亦婦人也。”問者益所不諭。乃曰:“《道德經》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7.
表明;顯示。
1.出自《鬻子·撰吏》君子非人者,不出之於辭,而施之於行。故非非者行是,惡惡者行善,而道諭矣。
2.出自《韓非子·解老》禮者,外節之所以諭內也。
3.出自《呂氏春秋·論威》故善諭威者,於其未發也,於其未通也。
4.出自《淮南子·主術訓》衰绖菅屨,辟踴哭泣,所以諭哀也。
8.
比喻;比擬。
1.出自《戰國策·齊策四》請以市諭:市,朝則滿,夕則虛,非朝愛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
2.出自《顏氏家訓·教子》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
3.出自《至日荷李常侍過郊居》詩盡搜天地物,無諭此時情。
4.出自《〈徐元嘆詩〉序》宣己諭物,言志之方也。
9.
姓。晉有諭歸,見《通志·氏族五》。
10.
指告誡的言辭。
1.出自《顏氏家訓·序致》止凡人之斗鬩,則堯舜之道,不知寡妻之誨諭。
1.東晉畫家顧愷之小字虎頭,故稱。亦借指畫家。
1.猶回護。
1.謂引起重視,想要依照施行。
1.眷顧懷念。
1.央請招呼。
1.顧念關懷。
照顧到;注意到無暇~丨既要~生產,又要~職工生活。
1.謂自問。
1.顧惜考慮。
恐怕對人或對事情不利而有顧慮無所~。
1.顧慮害怕。
顧念家庭,多指照管家務,贍養家屬等。
1.看見。
1.對醇酒的美稱。南朝梁顧憲之,性清直。曾為建康令,甚得民和,時人因號醇酒曰"顧建康",言其清且美。
1.拜訪接待。
史學家。江蘇蘇州人。畢業于北京大學◇任廈門、中山、北京、中央、復旦等大學教授。繼承和發展前人疑古”思想,成為古史辨”派創始人。對中國古代史、少數民族史、中外交通史、歷史地理等方面均有精深研究。建國后,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主持標點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著作編為《顧頡剛古史論文集》等。
1.顧念,顧惜。
2.猶顧忌。
1.顧惜,吝惜。
1.見"顧影"。
1.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東晉畫家。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屬江蘇)人。士族出身。官至散騎常侍。人謂其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善畫人物,特別強調眼睛傳神。畫風綿密,畫史上稱為密體”。撰《論畫》等文,倡以形寫神”。兼工詩文書法。有《女史箴圖》存世。
1.回頭看望。
1.文書信函后所附告知機密的單帖。
滅亡。
1.審察訊問。
1.見"覆甕"。
1.覆蓋鋪墊。
1.攻占。
2.傾覆下沉;沉沒。
1.復查;校對。
1.重謄。
1.覆始更新。指新年。
1.回信。
1.一般由兩個單字組成的姓。
1.審訊。
1.覆蓋壓住。
2.傾覆;倒坍。
1.遮蓋掩飾。
1.重新審理;復核。
1.再議已審定的案件。
1.庇護養育。
1.猶覆被。謂以衣加惠。
1.遮蔽;保護。
1.庇護。
1.回音。
1.籠罩。
1.庇護;保佑。
1.見"覆盂"。
1.亦作"覆杅"。
2.倒置的盂。喻穩固﹑安定。
1.比喻玩弄手段﹐反復無常。
2.比喻世事變幻莫測。
1.《禮記.樂記》"天地欣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孔穎達疏"天以氣煦之﹐地以形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故言煦嫗覆育萬物也。"后以"覆嫗"為庇蔭養育。
1.撫養;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