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連詞
長久,久遠,遙遠。
2.
形容詞
閑適,閑散。
3.
動詞
〈口〉悠蕩,在空中晃動。
4.
動詞
穩住,控制。
1.
遠;長。
1.出自《詩·周頌·訪落》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2.出自《后漢書·皇后紀序》任重道悠,利深禍速。
3.出自《與嵇茂齊書》尋歷曲阻,則沈思紆結;乘高遠眺,則山川悠隔。
4.出自《奉詔減決囚禁記所經歷》詩聞道遺蹤在,登山往事悠。
2.
飄揚、飛揚貌。
1.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建辰旒之太常,紛焱悠以容裔。
2.出自《藝文類聚》何物慘而節哀,又云悠而風厲。
3.出自《霞島》一只小猴崽吊在樹枝上悠來悠去。
3.
閑適貌。
1.出自《世說新語·容止》肆意放蕩,悠焉獨暢。
2.出自《對雨獨酌》詩荷鍤醉翁真達者,臥云逋客竟悠哉!
3.出自《舟中》詩終身看不厭,岸幘興悠哉!
4.
眾多。
1.出自《牡丹亭·鬧宴》看福壽有,子女悠,夫人又。
5.
方言。穩住;沉住氣。參見“悠停”。
1.出自《兒女英雄傳》褚一官說:“說是這等說,二叔,你老也得悠著來呀。”
2.出自《兒女英雄傳》喂,你悠著點兒,老頭子!我一個出家人,不當家花拉的,你叫我那兒養小子去呀?
6.
方言。吊。
1.出自《暴風驟雨》郭全海又問:“大伙說,他有槍不往外拿,怎么辦吶?”聲音像雷轟似地接二連三地爆發:“揍他。”“悠他。”
7.
通“儵”。黑色。參見“悠悠”。
1.出自《華陽陶先生墓志銘》郁郁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鶴,何時復旋。
2.出自《西游記》只殺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霧黑悠悠。
8.
憂思;思念。
1.出自《詩·周南·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2.出自《雜體詩·效湯惠休〈怨別〉》西北秋風至,楚客心悠哉。
9.
指搖蕩。
1.出自《霞島》一只小猴崽吊在樹枝上悠來悠去。
1.形容水迅速流盡。
1.浮薄的風俗。
1.漓江與湘江的并稱。
1.籬笆。
2.捕河蝦用的竹具。
1.海石上生長的貝類。
1.《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嫠寡婦;緯,織物的橫紗。謂寡婦不憂其緯少,而恐國亡禍及于己◇以"嫠不恤緯"用為憂國忘家之喻。
1.喻憂國心切。
1.寡婦和鰥夫。
2.單指寡婦。
1.寡婦自稱。
1.指寡婦的名節。
1.寡居。
1.沒有丈夫和沒有兄弟的人。泛指孤苦伶仃的人。
1.寡婦。
1.見"嫠不恤緯"。
1.喻憂國。
1.即琉璃燈。
1.水生白蒿。
1.亦作"?褷"。亦作"?襹"。
2.羽毛初生時濡濕黏合貌。褵,通"離"。
3.離披散亂貌。
1.亦作"?襹"。
2.見"褵褷"。
1.褵和帨。古代女子出嫁時的佩巾之類飾物。
2.借指女子的愛情。
1.謂敬事天命。
2.即治命。謂人臨終而神志清明時的遺命,與神智不清時的"亂命"相對。唐時避高宗李治之諱,改作"理命"。
1.謂處理細枝末節的事務。
1.辦理繳納。
1.治理政事的才能。
1.猶擺弄。
1.猶治平,升平。
1.一種齋祭亡魂的迷信儀式。舊俗人死后,生者每七天為之齋供一次,并請和尚誦經,四十九天中共行七次,稱為理七。最后一次叫"斷七"。
1.修理,修補。
1.從事理上得到寬解。
1.弄曲,演奏樂曲。
理虧他覺得自己有點~,沒再說下去。
1.義理情趣。
2.指思理情致。
1.治理百姓。
1.謂到任治事。
1.治軍。
1.脈理閉塞。
2.謂不行仁義之道。
1.治喪。
1.道理﹑顏色。猶言道義和面子。
2.肌膚的顏色。
1.猶行賞,給予獎賞。
1.志趣愛好。
1.養生;修身。
1.治生,料理生計。
1.為政之見識﹑見解。
2.猶理睬。
1.治理天下。
2.治世。太平盛世。
處理事務;過問事情他是個不當家不~的人。
1.事理的發展趨勢;情勢。
1.處理文書。
2.溫書。
1.猶治民。
1.道理,事理。
2.天理;天數。
3.猶體統。
1.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