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方位詞。面向南時靠西的一側(cè)(跟“左”相對)。
2.
名詞
〈文〉西邊。
3.
名詞
較高的位置或等級(古人以右為尊)。
4.
動詞
崇尚,重視。
5.
形容詞
政治思想上屬于保守的或反動的。
6.
〈書〉同“佑”。
7.
名詞
(Yòu)姓。
1.
助,幫助。后多作“佑”。
1.出自《詩·大雅·大明》篤生武王,保右命爾。
2.出自《甲辰秋答朱元晦秘書》只如太宗亦只是發(fā)他英雄之心,誤處本秒忽而后斷之以大義,豈右其為霸哉!
3.出自《墳·摩羅詩力說》千八百三十一年波蘭抗俄,西歐諸國右波蘭,於俄多所憎惡。
2.
保祐。后多作“祐”。
1.出自《詩·周頌·簌》綏我眉壽,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2.出自《漢書·翟方進(jìn)傳》是天反復(fù)右我漢國也。
3.出自《南海神廟碑》明用享錫,右我家邦。
3.
親近;袒護(hù)。
1.出自《戰(zhàn)國策·魏策二》張儀相魏,必右秦而左魏。
2.出自《新唐書·魏謨傳》教坊有工善為新聲者,詔授揚州司馬,議者頗言司馬品高,郎官、刺史迭處,不可以授賤工,帝意右之。宰相諭諫官勿復(fù)言,謨獨固諫不可,工降潤州司馬。
3.出自《書吳潘二子事》之榮告諸大吏,大吏右莊氏,不直之榮。
4.
右手。
1.出自《書·牧誓》右秉白旄以麾。
2.出自《國語·越語下》范蠡乃左提鼓,右援枹,以應(yīng)使者。
3.出自《集韻?有韻》右,左右手也。
4.出自《江城子·密州出獵》詞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5.出自《蓮坡詩話》酒酣興發(fā)重引滿,左執(zhí)酒杯右執(zhí)管。
5.
右手一邊的方位,與“左”相對。
1.出自《禮記·曲禮上》效駕,奮衣由右上。
2.出自《靈壽杖歌》左扶右策夾以二童子,下可涉園徑,上可凌坡陀。
3.出自《山鄉(xiāng)巨變》她們往右拐進(jìn)一個小小橫村子。
6.
西邊。取面向南,則右為西。
1.出自《儀禮·士虞禮》陳三鼎于門外之右。
2.出自《文選·王粲〈從軍〉詩之一》相公征關(guān)右,赫怒震天威。
3.出自《蘆浦筆記·資政莊節(jié)王公家傳》陜右民號難理,公至,開布威信,不兩月,大治,民皆悅服。
7.
往右。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寡人將立管仲為仲父,善者入門而左,不善者入門而右。
2.出自《史記·殷本紀(jì)》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wǎng)。”
3.出自《梓人傳》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揮其杖曰:“斧!”彼執(zhí)斧者奔而右。
8.
車右。亦名驂乘。古制一車乘三人,尊者居左,御車人居中,驂乘居右,以有勇力的人擔(dān)任。
1.出自《書·甘誓》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2.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
3.出自《七發(fā)》於是伯樂相其前后,王良、造父為之御,秦缺、樓季為之右。
9.
古代崇右,故以右為上,為貴,為高。
1.出自《管子·七法》春秋角試,以練精銳為右。
2.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3.出自《投壺新格》余今更定新格,增損舊圖,以精密者為右,偶中者為下。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吾輩情之所鐘,便是最勝,那見還有出其右者?
10.
尊崇;崇尚。
1.出自《淮南子·泛論》兼愛,尚賢,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
2.出自《新唐書·元稹傳》然稹素?zé)o檢,望輕,不為公議所右。
3.出自《滹南詩話》或謂“論文者尊東坡,言詩者右山谷”,此門生親黨之偏說,而至今詞人多以為口實。
4.出自《曲海一勺》論者獨尊古而卑今,右諸體而左曲,幾於眾口所同,此殆恒情之弊也。
11.
權(quán)貴。
1.出自《文選·張衡〈四愁詩〉序》又多豪右并兼之家。
2.出自《宋書·何承天傳》承天為性剛愎,不能屈意朝右。
12.
迂曲。
1.出自《詩·秦風(fēng)·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13.
指政治上、思想上屬于保守的或反動的。
1.出自《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落在時代的后面,落在當(dāng)前情況的后面,缺乏斗爭性,這是右,這個也不好。
2.出自《剪輯錯了的故事》可見這場革命考人,他要向右倒,想拉也拉不住啊!
14.
通“侑”。勸酒;勸食。
1.出自《詩·小雅·彤弓》鐘鼓既設(shè),一朝右之。
2.出自《周禮·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
15.
姓。
1.出自《古今姓氏書辨證·宥》右,《元和姓纂》曰:“晉屠擊將右行,因氏焉。”謹(jǐn)按,左公子之后為左氏,則右氏亦右公子后。《姓纂》以為右公氏,故取屠擊為證。
16.
面北背南則以東為右。
1.出自《儀禮·士相見禮》主人揖入門右。
17.
指右軍。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吳為三軍以系於后,中軍從王,光帥右,掩余帥左。
18.
謂勝過;超過。
1.出自《〈隸續(xù)〉序》意世間所謂樂事,直無以右此者。
1.腳面,腳背。
2.指塑像的底座。
1.方言。小腿。
1.舉步高遠(yuǎn)。形容高傲自大。
1.見"足高氣揚"。
1.猶言趾高氣揚。語本《戰(zhàn)國策.齊策三》"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
1.纏足。足纏后如弓狀,故稱。
1.亦作"足共"。
2.過度謙敬,以取媚于人。
過分恭順,以取悅于人巧言,令色,足恭。
1.見"足恭"。
腳印烈士的足跡|足急至。
1.自滿自足;自以為是。
1.貨幣面額與其實際交換價值十足相當(dāng)。
1.謂由于辛勞而使手和腳上生了老繭。
1.亦作"足繭"。亦作"足蠒"。
2.腳掌因磨擦而生出的硬皮。喻指跋涉辛勞。
1.完善,完美。
1.亦作"足踲"。
2.小腿。
1.看重禮儀。
1.力量足;力氣大。
2.兩腿的力氣;腳力。
即室町幕府”(621頁)。
1.謂值得計較。
1.快速旋轉(zhuǎn)。多用來形容風(fēng)。
1.著地行駛的車輪。
1.即足陌錢。
2.足額的錢數(shù)。
1.足陌錢。亦泛指足額的錢數(shù)。
2.錢財富足。
1.深青藍(lán)色。
以腳為主支配球的一項球類運動。球用皮制,內(nèi)裝橡皮膽,圓周68~71厘米,重396~453克。球場長90~120米、寬45~90米,兩端中央有球門。兩隊對抗,每隊十一人,分別擔(dān)任前鋒、前衛(wèi)、后衛(wèi)、守門員。在互相攻守中運用傳球、接球、搶截、運球、射門等技術(shù)和戰(zhàn)術(shù),將球射入對方球門而得分。比賽90分鐘,分上下兩半時,以得分多者為勝。
1.整日整夜。
1.糧食﹑軍備充足。
1.猶言腳踏實地。
1.成色足的紋銀。
代詞。對對方的敬稱愿足下更慮之。
1.滿足之心。亦謂滿足心意。
2.腳底板的中心。
1.厭足,滿足。
1.見"左鄰右舍"。
1.鄰居。
2.喻指關(guān)系比較接近的其他單位。
1.轉(zhuǎn)輪手槍的一種。裝子彈的輪能從左側(cè)甩出來,所以叫左輪。
一種帶有多彈膛轉(zhuǎn)輪,其轉(zhuǎn)輪在裝彈時從左側(cè)擺出的手槍。裝彈量比自動手槍小,但使用可靠,處理瞎火彈十分簡便。
1.左驂。
2.左丘明司馬遷的并稱。
1.左衽。
1.見"左綿"。
1.左邊。
1.在階級﹑政黨﹑集團(tuán)內(nèi),政治思想進(jìn)步或革命的一派。
1.左邊。
2.指東方。
1.偏執(zhí)怪僻的脾氣。參見"左性"。
1.左撇子。
1.習(xí)慣于用左手使用筷子﹑刀剪等器物的人。
1.左券。
2.符契之左半。
貶官;降職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詩篇名。唐代韓愈作。公元819年,作者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途經(jīng)藍(lán)關(guān)(今陜西藍(lán)田),侄孫韓湘來送行,于是作此詩贈之。詩中抒發(fā)了堅持正義、剛直不阿的情懷,也流露出英雄失意之悲。名句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lán)關(guān)馬不前”尤為后人傳誦。
1.書寫工具不離左右。意謂不停地寫作。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