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快樂;愉快。
2.
名詞
(Yí)姓。
1.
和悅。
1.出自《儀禮·聘禮》下階,發氣怡焉,再三舉足又趨。
2.出自《國語·晉語九》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3.出自《梁書·忠壯世子蕭方傳》一壺之酒,足以養性;一簞之食,足以怡形。
2.
喜悅,快樂。
1.出自《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
2.出自《楚辭·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3.出自《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致身富貴何須早,滿眼云霞只自怡。
4.出自《寄小讀者》我心中悄然不怡——半夜便病了。
3.
姓。北周有怡峰。見《周書》本傳。
1.出自《廣韻?之韻》怡,姓。
1.藏在洞中過冬的獸類。
1.塌陷。
1.冬季伏匿在巖穴中的燕子。
1.謂因遇冷而光不甚明亮的螢火蟲。
1.眾多貌。
1.恐懼。
1.畏懼。
1.震懾敵人。
1.因恐懼而不敢動彈。
1.畏懼服從。
2.謂使之畏懼服從。
1.驚懼。
1.畏憚。
1.恐懼﹐驚悸。
1.恐懼。
2.謂使之恐懼。
1.見"詟栗"。
1.畏懼屈服。
1.喪氣﹐畏懼。
1.驚駭。
1.畏懼而屏息。
1.謂使諂諛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1.因震懾而跳躍。
1.謂怨惡﹐誹謗。
1.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職并調至邊遠之地。
1.古代指被貶謫流放的大臣。
1.貶斥。
1.降職貶退。
1.貶謫放逐。
1.指古代官吏的貶謫與選調。
1.猶謫降。
1.亦作"謫發"。
2.責過罰惡。
3.貶謫并發配。
4.指因罪而遠戍的人。
1.亦作"謫罰"。
2.懲罰﹐處罰。
1.貶謫流放。
1.貶官另任新職。
2.被貶降的官吏。
1.因罪革職回鄉。
1.因罪過而被貶謫。
1.貶官另任新職。
2.被貶降的官吏。
1.亦作"謫藉"。
2.古代登記謫降者的冊籍。亦借指謫降者的行列。
1.古代迷信認為異常的天象是上天對人的譴責﹐出現災變的征候謂之"謫見"。
1.古代官吏被降職并調至邊遠之地。
2.迷信說法﹐謂仙人獲罪而貶降﹑托生人世。
1.見"謫籍"。
1.亦作"謫咎"。
2.災禍。
1.謂古代官吏被貶官降職到邊遠外地居住。
1.被貶謫流放而寄居他鄉的人。
1.因罪而被貶謫的官吏。
1.指神仙因罪過被貶落人世。
1.責罵。
1.亦作"謫民"。
2.指有罪受罰之民。
1.謫官的命令。
1.貶謫發配。
1.猶謫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