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失傳;散失。
2.
名詞
(Yì)姓。
3.
同“逸”。
4.
動詞
隱居遁世。
1.
隱遁;不為世用。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
2.出自《荀子·宥坐》故居不隱者思不遠,身不佚者志不廣。
3.出自《說文·人部》佚,佚民也。
2.
奔逸;逃亡。
1.出自《公羊傳·成公二年》〔逢丑父〕代頃公當左,使頃公取飲,頃公操飲而至,曰:“革取清者。”頃公用是佚而不反。
2.出自《七發》此兩人者,馬佚能止之,車覆能起之。
3.出自《孔子家語·顏回》魯定公問於顏回曰:“子亦聞東野畢之善御乎?”對曰:“善則善矣,雖然,其馬必將佚。”
4.出自《新唐書·宋務光傳》馬困斯佚,人窮斯詐。
3.
安逸;安樂。
1.出自《墨子·尚同中》夫建國設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卿大夫師長,否用佚也。
2.出自《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是以大雅君子於安思危,以遠咎悔,小人臨禍懷佚,以待死亡。
3.出自《賜趙密致仕不允詔》久奉祠而均佚,忽貢牘以遺榮。
4.出自《圣武記》邀其歸路而截之,誘其近城而取之,佚能勞之,飽能饑之。
4.
放逸;恣縱。
1.出自《國語·周語下》若視聽不和而有震眩,則味入不精,不精則氣佚,氣佚則不和。
2.出自《后漢紀·章帝紀下》〔賈逵〕性佚,不修小節,當世以此譏焉,故不至大官。
3.出自《晉書·裴??傳》故欲衍則速禍,情佚則怨博。
5.
過失;錯誤。參見“佚罰”。
1.出自《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車有重輪之安,馬無泛駕之佚。
6.
失落;散失。參見“佚文”。
1.出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子部五一·小說家類二》明商濬《稗海》所刻,以《齊東野語》之半誤作前集,以別集誤作后集,而后集、續集則全闕,又并其自序佚之。
2.出自《取火者的逮捕序》他的第一部曲“Prometheus the Fire-Bearer”已佚,所敘為何,非我們所能知。
7.
淫。參見“佚女”、“佚亂”。
1.出自《新語·道基》檢奸邪,消佚亂。
2.出自《福惠全書·刑名部·奸情》有佚女私娼,令方甲嚴行驅逐。
8.
通“軼”。超越,超過。
1.出自《新書·勸學》今夫子之達佚乎老聃。
2.出自《文選·鮑照〈蕪城賦〉》才力雄富,士馬精妍。故能奓秦法,佚周令。
9.
通“呹”。迅疾貌。
1.出自《荀子·宥坐》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
10.
通“昳”。美。參見“佚女”。
1.出自《楚辭·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
2.出自《擬風賦》時卷瑤臺翠帳,乍動佚女輕衣。
3.出自《五無論》屈原相如之作,哀則言思美人,見佚女;壯則言誅風伯,刑雨師。
11.
通“佾”。古代樂舞的行列。
1.出自《古文苑·揚雄〈蜀都賦〉》其佚則接芬錯芳,襜袩纖延。
12.
姓。春秋有佚之孤。見《左傳·僖公三十年》。
1.出自《古今姓氏書辯證?質韻》佚,鄭大夫佚之狐,始以氏,見《春秋》。
13.
指使奔逸;使逃亡。
1.出自《書·酒誥》群飲,汝勿佚,予其殺。
14.
指使安逸;使安樂。
1.出自《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2.出自《志林》是圃之構堂,將以佚子之身也;是堂之繪雪,將以佚子之心也。
1.拖延。
1.延挨。
原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培養干部的學校。1941年由陜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干部學邢并成立,校址在延安。1943年后自然科學院、魯迅藝術學院、行政學院等并入。1949年遷西安,改名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現在的延安大學重建于1958年,設中文、政治教育、數學、物理、化學、醫學等系。
在陜西省北部、延河中游,西延鐵路通此。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37年設市。人口326萬(1995年)。1937-1947年為中共中央所在地,有革命圣地”之稱。現為陜西北部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名勝古跡有寶塔山,革命紀念地有棗園、楊家嶺、王家坪、鳳凰山、南泥灣等。延安革命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開展的整頓黨的作風,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的運動。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糾正黨內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毛澤東于1941年5月和1942年2月,分別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報告,號召全黨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同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出了《關于在全黨進行整頓三風學習運動的指示》,從此開始了全黨范圍的整風運動。運動的宗旨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1945年4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大革命失敗后黨內重大歷史問題作出了系統總結。通過整風運動,提高了黨員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全黨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奪取抗日戰爭和民主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1.蔓延分布。
1.綿延昌盛。
1.綿延久長。
2.向長的方面發展。
1.拖延時間。
2.推遲。
在電路中將電信號延遲一定時間再輸出的器件。對模擬信號一般用電感和電容組成或直接用同軸電纜和螺旋線;數字信號還用電荷耦合器件或聲表面波器件。延遲時間約為10-9~10-5秒。廣泛用于雷達、通信、計算機、彩色電視及測量儀器(如示波器)中。
1.延長氣息。比喻暫時維持生存。
1.長短。
1.延接,接待。
拖延延宕多日,遲復為歉。
1.墓道。延,通"埏"。
1.引入而登殿。
2.延攬擢用。
1.迎擊敵人。
1.到處。
1.倒覆的鼎。
1.引頸。
1.引見賜對。
1.耽擱片時。
1.延續恩澤。
1.延請求教;請教。
2.指廣為訪求。
1.拖延耽擱。
1.古代帝王藏書之所。
2.綿延的閣道。
3.延擱。拖延耽擱。
1.拖延耽擱。
1.亦作"延亙"。
2.綿延伸展。
1.接待。
1.留傳美名。
2.謂承襲前人的榮譽。
1.廣闊。
1.增厚。
1.迎接。
1.拖延。
2.推遲。
3.緩慢。
1.迂回伸展。
1.春秋時魯君的馬廄。
1.擴展到;延伸到。
1.瑞草名。
1.召見;引見。
1.引薦。
1.引見嘉獎。
1.引見接納;接待。
1.謂思念之情長期郁結。
1.即延平津。相傳晉時龍泉﹑太阿兩劍分離后于此會合化龍而去。
2.借指別后重逢之地。
1.見"延津劍"。
1.亦稱"延津寶劍"。
2.指龍泉﹑太阿兩劍。
1.指晉時龍泉﹑太阿兩劍在延津會合的故事◇以"延津較"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緣會合。
1.見"延津較"。
1.伸長頭頸。
2.引申指仰慕,渴望。
3.長頸。
4.古地名。
1.同"延頸企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