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植物營養器官之一。斜生于枝莖之上,以司同化、呼吸、蒸發等作用。一般分為葉片、葉柄、托葉三部分。
1.出自《詩·小雅·苕之華》苕之華,其葉青青。
2.出自《鹖冠子·天則》一葉蔽目,不見太山。
2.
指花瓣。
1.出自《艷歌行》蓮舒千葉氣,燈吐百枝光。
2.出自《題百葉桃花》詩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玲瓏。
3.出自又如:千葉蓮;百葉桃。
3.
特指桑葉。
1.出自《過野人家有感》詩隔籬犬吠窺人過,滿箔蠶饑待葉歸。
4.
衣幅。
1.出自《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三衣裁制,部執不同,或緣有寬狹,或葉有小大。
2.出自《效李義山絕句》春衣四葉妃傳樣,驕馬三花御剪騣。
5.
像葉子那樣輕薄的東西。
1.出自《劉賓客嘉話錄》王右軍孫智永禪師……人來覓書兼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之鐵門限。
6.
書頁。
1.出自《嘉友人再面》詩靜坐將茶試,閑書把葉翻。
2.出自《野獲編·著述·國學刻書》至如遼金諸史,具有缺文,動至數葉。
3.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然執筆必在十時以后,所余尚二百余葉。
7.
世。代。
1.出自《詩·商頌·長發》昔在中葉,有震有業。
2.出自《后漢書·郭躬傳》三葉皆為司隸,時稱其盛。
3.出自《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樂》祀事孔明,祚流萬葉。
4.出自《日知錄·方音》而《宋書》謂高祖雖累葉江南,楚言未變,雅道風流無聞焉。
8.
世。時期。
1.出自《上林賦》恐后葉靡麗,遂往而不返。
2.出自《文史通義·古文十弊》明中葉后,門戶朋黨,聲氣相激。
9.
量詞。輕薄物體的計量單位。
1.出自《齊民要術·羹臛法》作鴨臛法:用小鴨六頭,羊肉二斤……橘皮三葉。
2.出自《湘中酬張十一功曹》詩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
3.出自《老殘游記》慧生道:“姑且將我們的帆落幾葉下來,不必追上那船,看他是如何舉動。”
1.鴆鳥的別名。
1.見"暉目"。
1.形容光輝閃耀。
1.光彩與聲望。
1.素輝。指月光。
1.螢火的別名。
1.謂光彩閃耀。
1.謂光輝閃耀。
1.即翚衣。
1.檐角朝上如鳥飛的建筑物。
1.形容亭閣等建筑物狀如鳥翼飛舉。
1.色彩鮮明的錦緞。
1.兩頭上翹,狀如鳥飛的屋脊。
1.飛散。
1.皇后服之一種,素質﹑五色﹑以翚雉為領襢。
1.泛指雉科鳥類。
2.后妃的禮服。
1.光彩。
1.光彩。
1.光耀。
1.光輝。
低壓氣體中的放電現象。在低壓氣體管的兩極間加上高電壓時,管中氣體因發生碰撞電離而導電,發出的輝光色彩決定于管中所充氣體的性質。如霓虹燈、氖管等的發光。
1.《易.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高亨注"天之道剛健,山之性厚實,天光山色,相映成輝,日日有新氣象。"后常指一個人在道德﹑文學﹑藝術等方面日有長進。
1.謂聲勢顯赫。
1.光榮顯耀。
2.輝煌,光輝燦爛。
1.猶燦爛。
1.見"輝煌"。
光輝燦爛燈火~ㄧ金碧~◇戰果~ㄧ~的成績。
1.明亮貌。
1.光彩,色澤。
1.光輝燦爛。
1.照亮,光被。
1.猶光輝。
1.光彩貌。
1.光榮。
1.光輝的容儀。
1.光盛貌。
1.閃光的石頭。
2.礦物。成分是含鐵﹑鈣﹑鎂﹑錳等的硅酸鹽,粒狀或柱狀,灰色﹑淺黃色﹑綠色或黑色,有玻璃光澤,質地脆,是火成巖的主要成分之一,分布很廣。
1.光輝照耀。
1.古部族名。原為杜爾伯特的屬部。游牧于科布多北境。土爾扈特西遷后,代替土爾扈特成為四衛拉特之一,移牧塔爾巴哈臺附近的雅爾地方。參閱《清續文獻通考.輿地二四》。
1.泛指日月光暈。
1.光輝照耀。
1.輝煌燦爛。
1.光輝的聲音。指帝王的詔令。
1.華采,華美的文采。
1.發揚光大。
1.光輝的印章。喻顯耀的官爵。
1.照耀。
1.掛衣用的竿架。
1.謙恭。
1.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