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皮膚不適時一種想撓的感覺。如被蚊、蚤、虱等咬過,或者接觸細毛或某些化學藥品,都會發癢。
2.
形容詞
想做某事的愿望強烈,難以抑制。
1.
同“癢”。
2.
皮膚或粘膜受到輕微刺激而引起想搔的感覺。
1.出自《易林·蹇之革》頭癢搔跟,無益於疾。
2.出自《禮記·內則》以適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
3.出自《照鏡》詩癢頭梳有虱,風耳炙聞蟬。
4.出自《患疥》詩削爪難甘癢,將身累及兒。
5.出自《三閑集·怎么寫》撫摩著蚊喙的傷,直到它由痛轉癢,漸漸腫成一個小疙瘩。
3.
形容忍受不住某種強烈的欲望。
1.出自《水滸傳》武行者聞了那酒香味,喉嚨癢將起來,恨不得鉆過來搶吃。
2.出自《還東》詩窗下興闌初掩卷,花前技癢又成詩。
3.出自《霞箋記·灑銀起釁》昨宵見娉婷模樣,引得我神魂飄蕩,歸家不覺心兒癢。
4.出自《毛陽山上打游擊》兩個月沒有打仗了,同志們都急得手發癢。
4.
見“癢癢”。歡暢貌。
1.出自《伯修》游龍洞,觀無礙居士舊跡,不勝癢癢。
5.
見“癢癢”。憂慮貌。
1.出自《答方長治啟》伏承來命之拳拳,轉使我心之癢癢。
6.
指煩亂。參見“癢心”。
1.出自《淮南子·修務訓》嘗試使之施芳澤,正娥眉……則雖王公大人有嚴志頡頏之行者,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
苛捐雜稅免除~。
1.橫征暴斂。語本《荀子.富國》"重田野之稅以奪之食,苛關市之征以難其事。"
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猛于虎。
1.呵斥而禁阻。苛,通"訶"。
1.苛刻忌妒。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
1.橄欖的別名。
1.枝條。
2.比喻羽翼。
1.柯亭為椽之竹『蔡邕取以制笛◇借指美笛或比喻良才。南朝梁武帝《詠笛》"柯亭有奇竹,含情復抑揚。"
指下述不等式(a1b1+a2b2+…+a璶b璶)2≤(a21+a22+…+a2璶)·(b21+b22+…+b2璶),其中a璱、b璱(i=1,2,…,n)可取一切實數,當且僅當a1b1=a2b2=…=a璶b璶時,等號成立。
作家。廣東南海人。女。曾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編劇,《詩刊》副主編。著有兒童詩集《小兵”的故事》、《我對雷鋒叔叔說》,詩集《周總理,你在哪里?》,報告文學集《奇異的書簡》等。
1.枝葉。
1.準則,法度。
1.枝條。
某一宗教的創始人,如釋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
1.在地室中蓄火種菜。
〈方〉漚肥。
1.為預防腐爛變質而貯藏在地窖內的蔬菜果品等貨物。
1.地穴。
1.見"嘂呼"。
1.號叫。
1.亦作"嘂謼"。亦作"嘂噁"。
2.大聲呼喊。
1.見"嘂呼"。
1.蟈蟈兒的別名。俗稱"叫哥哥"。
1.猶校理。
1.校改。
1.猶察究。
2.校訂。
1.猶整理。
1.持平一致。
1.公平持正;整齊畫一。
1.猶學者。
1.校準。
真菌的一個類群。單細胞,卵形或橢圓形。重要的發酵微生物。發酵時,能分解碳水化合物,并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在生產上常用的有面包酵母、飼料酵母、釀酒酵母和藥用酵母等。廣泛應用在食品工業、醫藥工業和畜牧業中。
1."酶"的舊稱。亦用以比喻促進事物發展的主要因素。
1.酵母。
1.發酵的粥。
〈方〉含有酵母的面團。也叫引酵。
1.猶言詰屈聱牙。
1.厲聲責備。
1.鳥鳴聲。
1.咀嚼。
1.咀嚼。
1.責罵。噍,通"譙"。
1.譴責。噍,通"譙"。
1.聲音急促,不舒緩。
1.明察貌。
1.大聲叫呼。
1.歌聲清暢貌。
1.高聲歌唱。
1.野獸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