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我國古代哲學認為存在于宇宙間的一切事物中的兩大對立面之一(跟“陰”相對)。
2.
名詞
太陽;日光(跟“陰”相對)。
3.
名詞
向著太陽的方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
4.
形容詞
跟“陰”相對。凸出的。
5.
形容詞
外露的;表面的(跟“陰”相對)。
6.
名詞
迷信指屬于活人的或人世的(跟“陰”相對)。
7.
名詞
帶正電的。
8.
名詞
指男性生殖器。
9.
名詞
(Yáng)姓。
10.
古同“佯”。
11.
形容詞
明亮。
1.
“昜”的今字。亦作“氜”。亦作“阦”。亦作“霷”。
2.
日光照得見的一面,向陽部分。
1.出自《周禮·考工記·輪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陰陽。陽也者,稹理而堅。陰也者,疏理而柔。
3.
物體的正面,前面。
1.出自《四菩薩閣記》長安有故藏經龕,唐明皇帝所建,其門四達,八板皆吳道子畫,陽為菩薩,陰為天王。
2.出自《日知錄·錢面》自昔以錢之有字處為陰,無字處為陽。
3.出自《儀禮·喪服》凡裳前三幅后四幅者,前為陽,后為陰,故前三后四,各象陰陽也。
4.
外面。
1.出自《素問·陰陽離合論》外者為陽,內者為陰。
2.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外為陽,內為陰。
5.
凸出的。參見“陽文”。
1.出自《輟耕錄·古銅器》所謂款識,乃分二義:款謂陰字,是凹入者,刻畫成之;識謂陽字,是挺出者。
6.
外露;顯露。
1.出自《管子·侈靡》陽者進謀,幾者應感。
2.出自《莊子·達生》仲尼曰:無入而藏,無出而陽,柴立其中央。
7.
假裝。
1.出自《韓非子·說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春正月,陽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
3.出自《抱樸子·疾謬》故勝己者,則不得聞,聞亦陽不知也。
4.出自《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華人于金廠附近開設店鋪,陽售雜貨,陰購金砂。
8.
太陽;陽光。
1.出自《詩·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2.出自《楚辭·遠游》陽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徑度。
3.出自《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4.出自《秋日談心》詩暖暖的秋陽,又照我們高談闊論嘗新酒。
9.
中午。
1.出自《禮記·祭義》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陽,周人祭日以朝及暗。
10.
指晴天。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仰福帝居,陽曜陰藏。
11.
指天。
1.出自《楚辭·王褒〈九懷·通路〉》乘虬兮登陽,載象兮上行。
12.
正。與“負”相對。
1.出自《管子·樞言》先王用一陰二陽者霸。
13.
亢陽之氣。
1.出自《楚辭·天問》天式從橫,陽離爰死。
2.出自《重云一首李觀疾贈之》詩天行失其度,陰氣來干陽。
3.出自《曉炊黃竹莊》詩地底陽生人不覺,燒痕未冷已青青。
14.
剛猛。
1.出自《易·否》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
2.出自《莊子·人間世》夫以陽為充孔揚,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
15.
大;強大。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韓成從,將西南以與秦為難。
16.
響亮。
1.出自《山鄉巨變》有一天,聽見村里有面小銅鑼,陰一聲,陽一聲,當當地敲過來了。
17.
鮮明;明亮。
1.出自《詩·豳風·七月》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2.出自《楚辭·九歌·大司命》壹陰兮壹陽,眾莫知兮余所為。
3.出自《呂氏春秋·審時》得時之麻,必芒以長,疏節而色陽。
18.
溫和;溫暖。
1.出自《詩·豳風·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2.出自《左傳·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
3.出自《雜詩》御冬足大布,粗黹以應陽。
19.
指春夏季節。
1.出自《文選·潘岳〈閑居賦〉》若乃背冬涉春,陰謝陽施。
2.出自《笙賦》時陽初暖,臨川送離。
20.
復蘇;生長。
1.出自《莊子·齊物論》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
2.出自《春秋繁露·執贄》積美陽芬香,以通之天。
3.出自《雜詩》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
21.
指人世。參見“陽閒”、“陽宅”。
1.出自《述異記·農夫附尸》冥中以我陽壽未盡,即令回陽。
22.
開放。
1.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張千門而立萬戶,順陰陽以開闔。
2.出自《短歌行》時無重至,華不再陽。
23.
干旱。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中》太白司艾,西岳國師典致時陽,白煒象平,考量以銓。
2.出自《為宰臣謝賜御制歌詩表》天時旱暵,圣慮焦勞……自春徂夏,稍致愆陽,以日系時,不忘善禱。
24.
夏歷十月的別稱。參見“陽止”。
1.出自《詩·小雅·舵杜》日月陽止
25.
男性,男性的。
1.出自《白虎通·嫁娶》陽倡陰和,男行女隨,男不自專娶,女不自專嫁,必由父母,須媒妁。
2.出自《白虎通·嫁娶》男長女幼者,陽舒陰促。
26.
男性生殖器。
1.出自《囝》詩囝生閩方,閩吏得之,乃絕其陽,為臧為獲。
2.出自《述異記·巨體人》堂邑縣一鄉農,甫生時,陽長三寸,及稍長,陽長一尺,今三十余歲,無人與婚。
27.
精氣;精液。
1.出自《玉堂嘉話》女子七七四十九陰絕,男子八八六十四陽絕,過此為婚為野合。時叔梁紇過六十四娶顏氏少女,故曰野合。
2.出自《漱華隨筆·李太青》方與妾交媾情濃,忽內傳他旨呼李,李心虛,以為攜妾事泄也,遂脫陽死妾腹上。
28.
指膀胱。
1.出自《素問·經脈別論》太陽藏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余也。
29.
我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之一。與“陰”相對。如天、火、暑是陽,地、水、寒是陰。
1.出自《易·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
2.出自《素問·陰陽離合論》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
3.出自《春秋繁露·基義》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與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
30.
通“揚”。發聲清亮;發揚。
1.出自《周禮·考工記·梓人》其聲清陽而遠聞。
2.出自《管子·宙合》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陽也,故愁其治言,陰愁而藏之也。
3.出自《逸周書·大戒》其位不尊,其謀不陽,我不畏敬,材在四方。
31.
春秋燕邑。在今河北省唐縣境。
1.出自《春秋·昭公十二年》十有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
32.
古國名。在今山東省沂水縣西南。
1.出自《春秋·閔公二年》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
2.出自《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春秋戰國》陽,沂水南有陽都城,故陽國。
33.
姓。春秋魯國有陽虎。見《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1.出自《姓氏解紛·陽韻》姓源:“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曰陽樊,因氏。”
3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1.出自《書·禹貢》岷山之陽,至于衡山。
2.出自《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宋公與楚人期戰于泓之陽。
3.出自《贈從兄車騎》詩彷髴谷水陽,婉孌昆山陰。
4.出自《送李愿歸盤谷序》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
5.出自《履園叢話·陵墓·會稽郡王墓》先六世祖宋駙馬都尉、會稽郡王暨賢穆大長公主合葬之墓,在天臺縣西北三十里,護國寺東五百步,鳳皇山之陽。
35.
借指表面上。
1.出自《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華人于金廠附近開設店鋪,陽售雜貨,陰購金砂。
36.
今指帶陽電的。
1.出自如:陽極,陽電。
37.
指雄性的。
1.出自《草木子·觀物》陰鳥之飛也,頭縮而足伸;陽鳥之飛也,頭伸而足縮。
1.《文選.木華》﹕"魚則橫海之鯨……陸死鹽田﹐巨鱗插云﹐鬵鬣刺天﹐顱骨成岳﹐流膏為淵。"李善注﹕"魏武《四時食制》曰﹕東海有魚如山﹐長五﹑六里﹐謂之鯢﹐時死岸上﹐膏流九頃。"后因以"陸死骨"比喻積雪之狀。
1.旱田。與"水田"相對而言。
1.春秋楚人﹐字接輿。昭王時﹐政令無常﹐乃佯狂不仕。時人稱為楚狂。
2.道路通達平坦。
1.《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后遂以"陸通歌鳳"為避世隱居的典故。
1.陸路﹔旱道。
1.陸地。
1.《世說新語.規箴》"陸玩拜司空"劉孝標注引《陸玩別傳》﹕"是時王導﹑郗鑒﹑庾亮相繼薨殂﹐朝野憂懼﹐以玩德望﹐乃拜司空。玩辭讓不獲﹐乃嘆息謂朋友曰﹕'以我為三公﹐是天下無人矣。'"后因以"陸玩無人"謂居高位有雅量的典故。
1.見"陸挽"。
1.古代理學家宋陸九淵﹑明王守仁的并稱。
1.陸上產的食物。
作家。江蘇泰興人。曾任新聞記者。1985年起專事創作,并任中國作協副主席。著有短篇小說集《榮譽》、《小巷人物志》,中篇小說《美食家》,長篇小說《有人敲門》等。
1.傳說中的昆侖山神名。即肩吾。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
1.晉陸機和南朝宋謝靈運的并稱。
南宋大臣。字君實,楚州鹽城(今屬江蘇)人。進士出身。初為名將李庭芝幕僚◇為禮部侍郎。臨安(今浙江杭州)陷落后,他退至溫州,不久在福州擁趙fe63N帝,繼續抗元。趙fe63K潰又和張世杰等立趙fe64N帝,自任左丞相,在fe65I(今廣東新會南)堅持抵抗。fe65I獎還テ疲他背負小皇帝趙fe64L海而死。
1.陸地所產的禽畜。
三國吳大將。字伯言,吳郡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孫策婿。出身江南士族。善謀略,曾與呂蒙定計襲取關羽。公元222年,劉備攻吳,他任大都督,堅守不戰逾半年,待蜀軍疲憊,用火攻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任荊州牧,鎮守武昌(今湖北鄂州東北),官至丞相。
1.陸地所產的鹽﹐巖鹽。
1.指陸地種植之業。
1.平地上的草木。
1.高山和平地。
1.猶陸軍。
1.唐隱逸陸羽﹐著有《茶經》﹐民間祀為茶神◇因稱茶為"陸羽茶"。
1.見"陸羽泉"。
1.相傳陸羽見虎丘山泉清冽甘甜﹐囑人于虎丘"千人石"西挖泉井一眼◇人稱之為"陸羽泉"﹑"陸羽井"。
又稱冰架”、冰棚”或冰障”。大陸冰川向海洋伸展,其漂在海上的冰體。陸緣冰斷裂后入海,即形成冰山。最著名的是南極大陸外圍的羅斯冰架(陸緣冰)。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后因以"陸云家鶴"為詠鶴之典。
1.晉陸云有笑癖◇世以愛笑謂"陸云癖"。
1.陸路上的運輸。
1.潤澤陸地的水源。
1.謂于陸上作戰。
1.謂聲威遠播﹐四方畏服。
1.陸地上珍奇的物品。
1.謂種植旱地作物。
1.即碌碡。俗名石磙。
1.即內陸河。
1.指江蘇無錫惠山天下第二泉。因經唐茶圣陸羽品第而得名。
1.奔走于陸路。
1.謂耕種旱地。
1.大貌。
1.一個一個可計數的樣子。
1.玲瓏曲折貌。
1.象聲詞。
記錄和重放圖像和音響的裝置。分磁性錄像機和激光錄像機兩類。通常指磁性錄像機。通過多個磁頭將聲音和圖像對應的電信號錄制在磁帶上,重放時將磁帶上信息恢復為圖像和音響。家用錄像機常用來對錄磁帶信息,或直錄電視節目。
又稱錄聲”。使聲音通過傳聲器、放大器轉換為電信號,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藝記錄下來的過程。錄音方法分為機械錄音(唱片錄音)、磁性錄音、光學錄音等。隨著激光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激光錄音法,提高了錄音的音質。
錄制語音和音樂的裝置。聲波通過傳聲器轉變為電信號,再進一步轉換為磁場、機械位移或光的變化,并記錄在相應錄音材料上。
1.贈送的土地。
1.謂用財物買通別人。
2.用來買通別人的財物。
1.以行賄而結交。
1.行賄買通。
1.行賄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