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問,征求意見。
1.
亦作“咰”。
2.
詢問;問。
1.出自《書·舜典》詢于四岳,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2.出自《左傳·襄公四年》訪問於善為咨,咨親為詢。
3.出自《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五聲倦響,九工是詢。
4.出自《唐語林·補遺三》詢之,自唐初并無縣丞。
5.出自《兒女英雄傳》先生,你我雖是初交,你外面詢一詢,鄧某也頗頗的有些微名。
3.
指訪問。
1.出自《梅墟見過兼惠佳刻貞玟賦謝》詩梅雨如傾注,多君枉屐詢。
4.
謀,謀劃。
1.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訪萬機,詢朝政。
5.
查考。
1.出自《論衡?雷虛》人為雷所殺,詢其身體,若燔灼之狀也。
2.出自《陽給事誄》末臣蒙固,側聞至訓,敢詢諸前典,而為之誄。
3.出自《〈齊東野語〉序》今夫周子之書,其言核,其事確,其詢官名,精乎其欲似郯子也。
6.
偵察,查探。
1.出自《涑水記聞》世衡(種世衡)嘗以罪怒一番將,杖其背,僚屬為之請,莫能得。其人被杖已,奔趙元昊。甚親信之,得出入樞密院。歲余,盡詢得其機事以歸,眾乃知世衡用以為間也。
7.
均;調協。
1.出自《尚書大傳》四時推六律、六呂,詢十有二變,而道宏廣。
8.
副詞。猶確實。
1.出自《左傳·哀公二年》樂丁曰:‘《詩》曰:“爰始爰謀,爰契我龜。”’謀協,以故兆詢可也。
9.
用同“訊”。參見“詢聞”。聞訊。
1.出自《玉堂叢語·師友》編修梁諲病,語家人曰:“朋游中惟陳同年汝同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托也。”詢聞而諾焉。
1.財物被人偷走。
1.失眠。
1.消失;失掉。
1.失去權力。
1.失掉。
1.離群失伍。
1.謂錯過人才;錯用人才。
1.歉收。
1.烹調生熟失宜。
1.忘記時間。謂無休無止。
1.不暇修飾儀容。
2.指失去莊敬的儀容。
3.改變神色。
1.謂輕罪重判或不當判刑而判刑。
1.猶離散。
1.亡失。
2.指潰散。
3.失去。
4.謂失去力量﹐衰敗。
①失去原來的光彩黯然失色|這景色真是美得使我以前所見的都要失色。②因驚恐而改變臉色大驚失色。
意外的事故或差錯恐途中有失閃,便多派了幾名隨從。
1.謂失掉好人。
1.土壤失去了適合種子發芽或作物生長的濕度。
1.缺少丟失。
1.喪失生命。
2.謂女子喪失貞操。
3.失去操守。
4.身子失去控制。
①控制不住而發出聲音痛得失聲大叫|嚇得失聲喊起來。②因十分悲傷而哭泣得不成聲音失聲痛哭|失聲抽泣。
1.猶慌慌張張。
1.錯過時機。
2.謂不逢時。
3.指違誤農時。
4.謂不當其時。
5.指不及時。
1.謂時運不濟。
1.事物失其本來狀態。
2.不合乎事實。
1.失去權勢。
2.失去常態。
《詩·小雅·蓼莪》無母何恃?”后稱母親死去為失恃”自幼失恃,父子相依。參見失怙”。
1.指農作物歉收或沒有收成。
2.該收錄而未收錄。
由于手的動作不小心而使東西損壞或使人受傷害一失手,打破了花瓶|在練徒手對打時,一失手把對方的眼睛給打腫了。
1.謂魚﹑龍等離開河海﹐失所憑依。
2.醫學上謂因嘔吐﹑腹瀉等使人體失去大量水分的現象。
1.離水之魚。喻處于困境的人。
1.謂錯判死罪。
1.不正的風尚。
1.打算錯了或沒有計算到。
1.失抎﹐喪失。
2.失落損壞。
1.謂不得其應處之所。
2.謂無存身之地。
3.失宜;失當。
人失去應有的禮貌或應保持的態度因內心氣憤而說話失態|醉后失態。
1.不合體裁或標準。
2.有失體統。
1.猶流淚。
1.聽覺失靈;聽聞有誤。
1.謂失去條理﹐頭緒紊亂。
2.喪失綱紀﹑準則。
1.失去主意。
1.見"失途"。
1.亦作"失涂"。
2.謂仕途失意。
3.迷失道路。指失去了正確的行動方向﹐走錯了路。
1.方言。失戀。
1.疏忽失誤。
2.猶失落。
3.猶離散。
1.亡失;喪失。
1.忘記。
因希望不能實現而失去信心或感覺不快活看榜以后,失望而歸|想看電影而看不到,真失望。
1.失去身分﹑地位。
2.指失去官位。
3.沒有處于自己應處的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