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見“栩栩”。形容生動活潑的樣子。
2.
名詞
(Xǔ)姓。
1.
亦作“挧”。
2.
木名。櫟的別名。
1.出自《詩·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2.出自《過白岸亭》詩交交止栩黃,呦呦食蘋鹿。
3.
見“栩栩”。歡喜自得貌。
1.出自《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蝴,栩栩然胡蝶也。
2.出自《翁常之挽詞》幸能栩栩形中去,何不蘧蘧夢里歸。
3.出自《滅國新法論》一國之中,紛紛擾擾。若者為英日黨,若者為俄法黨,得附於大國,為之奴隸,則栩栩然自以為得計。
4.
見“栩栩”。生動,活潑。
1.出自《隨園隨筆·心史載文天祥事與宋元史不符》今日之今,霍霍栩栩。少焉矚之,已化為古。
2.出自《落葉·第四信》你那復雜的青蒼的面色,靜脈突露的清癯的身體,栩栩地現在我的眼前。
5.
見“栩栩”。徐徐、微動貌。
1.出自《詠葡萄》天風颼颼葉栩栩,蝴蝶聲乾作晴雨。
2.出自《越九歌·曹娥蜀側調》詞黃頭兮呼風,旗尾兮栩栩。
3.出自《垂虹橋新漲歌》是時羲輪正卓午,滿座荷香風栩栩。
4.出自《元詩紀事·貢奎》予時病脾逾月,偶讀數過,不覺栩栩然去體,乃知檄愈頭風,古誠有是事哉。
6.
姓。漢代有栩丹。見《漢書·佞幸傳·董賢》。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栩氏,陳留先賢傳有栩氏,又董賢傳有栩丹。
1.徇私縱容。
1.退讓;退避。
2.退位;禪讓。
1.猶遜清。
1.謂言詞恭順。
2.隱蔽的說法。
1.言語恭謙。亦指謙恭的言辭。
2.謙讓推辭。
1.亦作"遜悌"。謂敬順兄長。
1.見"遜遁"。
1.順從;服從。
1.謂把國家的統治地位讓給別人。
1.避世隱居于荒野。
1.退避;隱居。
1.見"遜弟"。
1.謂天子逃遁于荒野。
1.謂謙恭待人。
1.三國吳名將陸遜與其子陸抗的并稱。
1.自責而慚愧。
1.恭順諂媚。
1.謙虛奮勉。
2.恭順敏捷。
1.謂軟弱而退避。
1.猶讓畔。推讓共有的田界。
1.謙虛恭謹。
1.清王朝以宣統皇帝遜位而告終,故稱"遜清"。
1.見"遜讓"。
1.亦作"遜攘"。
2.猶謙讓。
1.謂態度謙和。
比不上;差比起洋貨來絲毫也不遜色|作品邏輯很嚴密,辭藻則遜色多了。
1.猶慎事。
2.辭職。
1.順從;恭順。
1.謂柔弱的形體。
1.見"遜弟"。
1.道歉謝罪。
2.謙讓辭謝。
1.猶順心∠乎心意。
1.謂謙恭地讓尊者或客人先行。
1.恭慎貌。
1.言語謙遜恭順。
2.巧言;假托之言。
1.謂鉆研學業。
1.清代鑾駕儀衛鹵簿中抬轎執杖的人所穿的衣服。
1.謂順從他人的愿望。
1.謂把國家政權讓給別人。
1.古代被授官者以才德不堪而遜謝之謂之遜職。
1.虛心謙讓。
2.順心,迎合心意。
1.讓坐,請客人入坐。
1.為財而死。
1.為道義或某種主張而獻身。
1.為國家利益獻出生命。
1.祈求吉祥。
1.指為某種宗教信仰而獻身。
1.為保全志節而犧牲生命。
2.指女子因抗拒凌辱或屈從封建禮教而死。
1.舍身以求私利。
2.謀求私利。
1.舍身追逐利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