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盡之意。
1.亦作"鬼擘口"。
2.謂隨口亂說。
1.指戲服。
1.迷信指陰間的通行證。
1.方言。猶亂說。
1.指女神。
2.指女鬼。
1.做鬼的材料。
1.死人之妻,寡婦。
1.亦作"鬼炁"。
2.舊時謂人疾病死亡,常因一種邪氣侵襲所致,稱之為鬼氣。
3.鬼怪的邪氣。
4.指帶有鬼怪的氣氛或精神狀態。
5.惡人之氣焰。 6.不能告人的隱私,虧心事。
1.同"鬼哭神號"。
1.同"鬼哭神號"。
1.見"鬼氣"。
1.指隨葬品。
1.冥鈔。迷信者給死人燒的假鈔票。
1.喪夫之妾。
1.即鬼方。
1.方言。紫瘢。
1.藁本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藁本》。
1.被拘禁的鬼。
1.邊遠地區。
2.鬼集居之區域。
1.即鬼道,佛教六道之一。
2.鬼界之氣氛。
3.謂崇尚怪譎的志趣。
1.烏鴉之一種。
1.即鬼方。
1.道家指如有鬼神入于心中而能悟萬物的一種境界。
1.鬼蓋的別名。
1.形容陰森恐怖。
1.射干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射干》。
1.謂天造地設,非人力所能成就。
1.指奸黨,私黨。
鬼怪和神靈不信~丨~莫測(形容極其神奇奧妙)。
1.見"鬼神莫測"。
1.鬼神也預料不到。形容極其神奇奧妙。
1.巫師。
1.主治瘡毒的一種藥草。
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樣,形容意外地發生某種湊巧的事或不自由主地做出某種意想不到的事。也說神差鬼使。
1.見"鬼市"。
1.指死者安葬后祭祀等事。
2.指令人生厭或不愉快的事。
1.鬼的手。亦用作詈詞。
2.鬼的掌握。
1.指神秘莫測的兵法。
2.一種字體。
3.科舉考試揭榜以淡墨書之,稱鬼書。
1.鬼的頭目。
1.鬼點子,壞主意。
1.指半夜間,午夜∮是井宿中的南北河星﹐在鬼宿旁邊﹐要在半夜時分,方能看見鬼宿和井宿,故云。
1.形容人著魔似的沒主意。
2.胡鬧﹐惡作劇。
1.羊桃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羊桃》。
斑禿的俗稱。
1.鬼神之廷府。指植于墓旁之柏樹。語本《漢書.東方朔傳》"柏者,鬼之廷也。"顏師古注"鬼神尚幽暗﹐故以松柏之樹為廷府。"
1.即鬼廷。
1.猶言小鬼頭。
2.形容機靈可愛。
3.蓌蒻的別名。
4.鬼臉錢的俗稱。近世在長沙等地常有出土。近人考證﹐為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使用的錢幣。參見"鬼臉錢"。參閱錢無咎《古錢考略》一。
5.見"鬼頭銀"。
1.舊時處斬犯人的大刀。亦泛指大刀。
1.猶言鬼頭鬼腦。
1.見"鬼頭鬼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