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連接,接下去。
2.
動詞
接在原有事物的后面或下面。
3.
動詞
添;加。
4.
名詞
(Xù)姓。
5.
名詞
〈書〉指延續下來的。
1.
連屬;連接。
1.出自《禮記·深衣》續衽鉤邊,要縫半下。
2.出自《桂枝香》詞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3.出自《吹網錄·虎丘賀方回題名》猿啼鶴怨貂誰續,石冷苔荒壁已虧。
2.
斷而復連。
1.出自《左傳·文公六年》本秩禮,續常職。
2.出自《博物志》帝(漢武帝)弓弦斷……以所送余香膠續之。
3.出自《世說新語·言語》舊說云:“隋侯出行,有蛇斬而中斷者,侯連而續之,蛇遂得生而去。”
4.出自《銅墻鐵壁》抗戰以后咱的軍隊上來,這才又恢復起地方組織,我續上關系工作到而今。
3.
繼承。
1.出自《詩·小雅·斯干》似續妣祖。
2.出自《史記·夏本紀》於是舜舉鯀子禹,而使續鯀之業。
3.出自《元和圣德詩》續功臣嗣,拔賢任耇。
4.
繼續;接著。
1.出自《書·盤庚中》予迓續乃命于天。
2.出自《為袁紹檄豫州》續遇董卓,侵官暴國。
3.出自《春明退朝錄》趙令初拜,止獨相,領集賢殿大學士,續兼修國史。
4.出自《兒子開會去了》父親說著,便又轉眼看著未了的文稿,打算再續上幾句。
5.
添;加。
1.出自如:壺里的水是剛續的;爐子該續煤了。
6.
傳。
1.出自《淮南子·修務訓》教順施續,而知能流通。
7.
指妻死再娶。
1.出自《小二黑結婚》有個吳先生……才死了老婆。他在奶奶廟大會上見過小芹一面,愿意續她。
8.
系靷的環。一說,續借為鐲,鈴也。參閱高亨《詩經今注》。
1.出自《詩·秦風·小戎》游環脅驅,陰靷鋈續。
2.出自《鳳氏經說·車制》﹝車﹞前軫樹式者曰軓,以版橫側掩之曰陰,陰上有環系驂馬頸之靷者曰續。
9.
通“贖”。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
10.
姓。漢有續相如。見《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續氏,姬姓,晉大夫狐鞫居食采於續,故謂之續簡伯,又為續氏,一云舜七友續牙之后。
1.除去。袪,通"祛"。
1.清除。袪,通"祛"。
1.強健貌。
1.謂緣飾袖口。裼,通"緆"。
1.除病。袪,通"祛"。
1.撩起衣服前往受業。形容虛心求教。
1.攪糞蛆的無齒耙。比喻無端惹事﹑挑撥是非之人。
1.產于華南的一種異草。
1.蠅類的幼蟲。
2.比喻令人厭惡的東西。
3.比喻卑鄙無恥之徒或渺小無用的人。常用作詈詞。
1.比喻卑下無能之輩。
1.謂渺小無用的東西。
1.見"蛆蟝"。
1.亦作"蛆渠"。
2.即馬蚿。百足蟲。
1.謂心地骯臟﹐腹懷淫亂。
1.蛆蟲和蒼蠅。亦比喻卑劣齷齪者。
1.猶身材。
1.猶身軀。脰,頸項。
1.亦作"軀干"。
2.泛指身體。
3.專指胴體部分。
由椎骨、肋骨和胸骨互相連接成可活動的脊柱和骨性胸廓。作用是支持頭部,保護脊髓和胸腹腔內的內臟器官。
1.體格。
1.身體。引申指生命。
1.猶身骨。
1.軀殼;身體。
1.指身體,對精神而言。
1.金元時以被俘的漢人為奴,稱"軀口"。亦簡稱"軀"。軀,通"驅"。
1.見"軀老"。
1.謀求顯達。
2.謂拜見主人時,請管門人通報姓名。
3.請求通使往來。
1.找出共同之處,保留不同之處。
1.請求離去。
2.引退,自請辭職。
1.請托。
1.探訪。
2.指求神問卜。
1.尋覓疵病或過失‖有故意挑剔之義。
1.謂以服藥﹑辟谷﹑修煉等方法,求得長生不老。古代道家﹑方士多倡之。
2.訪求仙人。
1.尋求賢能的人。
1.見"求賢如渴"。
1.訪求賢士且禮遇之。
1.謂玄思冥想,求悟佛理。佛教禪宗認為佛在人心﹐自省其心性,即可悟道成佛。
1.亦作"求伸"。
2.企求伸展。信,通"伸"。
3.引申為企求施展抱負。
1.需索;需求。
1.從師學習。
2.多指在學校學習。
3.探求學問。
1.指君主要求臣民上書言事。
1.漢代隱士求仲與羊仲的并稱。
1.請求謁見。
2.猶求乞。
1.索衣。謂起床。
2.乞求衣著。意謂依附別人生活。
1.請求醫治。
1.尋求朋友。語本《詩.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2.指訪友。
1.謂禱神降雨。
1.請求援助。
1.見"求灶頭不如求灶尾"。
1.比喻向上面主管者請求,不如走下面經辦人的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