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臭泔水。
1.
亦作“潃”。
2.
酸臭的陳淘米水。亦泛指污臭之水。
1.出自《荀子·勸學》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2.出自《淮南子·人間》申菽杜茝,美人之所懷服也;及漸之於滫,則不能保其芳矣。
3.出自《史記·三王世家》蘭根與白芷,漸之滫中。
3.
浸泡淘洗。參見“滫滌”。
1.出自《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4.
用淀粉拌和食物,使之柔軟滑爽。亦指食物柔軟滑爽。參見“滫瀡”。
1.出自《喜陳碩士至舍有詩見貽答之四十韻》樂哉子行速,升堂奉萱滫。
2.出自《廣韻·有韻》滫,溲面。
1.詭奇虛妄。
2.欺詐誑騙。
1.怪誕乖張。
1.譎詐多謀。
1.詭詐隱秘。
1.詭秘。
1.詐謀。
1.委婉地打比方。
1.詭變出奇。
1.詭詐權變。
1.謂以詭詐取勝。
1.通權變的士人。
1.詐術。
1.心懷詭詐地勸說。
1.見"譎誥"。
1.欺詐妄為。
1.變化多端貌。
1.詭詐陰險。
1.怪誕奇異。
1.猶譎詭。
奸詐虛偽~ㄧ~多端。
1.狡詐的智謀。
1.欺誑主上。
2.知權變的君主。
1.急流。
1.迅速。
1.香氣散逸貌。
1.迅猛激烈。
1.快馬;駿馬。
1.行走迅速的牛。
1.見"駃騠"。
1.亦作"駃題"。良馬名。
2.公馬與母驢所生的雜種力畜。外貌偏似驢,耐粗飼,適應性強,挽力大而持久,但均不及騾。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北農業區。也稱驢騾。
1.來勢猛烈的大雪。
1.急雨;暴雨。
1.猶駛卒。
1.奇異,怪異。
1.洶涌的波浪。
1.水蕩涌貌。
1.水疾流貌。
2.傳說中的神名。
1.水涌出貌。
1.甘露。
1.即菱角。又名芰。
1.蕨苗。俗名蕨菜。
1.指蕨芽。因其端卷曲如拳,故名。
1.指蕨芽。其端卷曲,紫色而肥,狀如小兒之手,故名。
1.蕨與薇。均為山菜,每聯用之以指代野蔬。
1.亦作"鴃舌"。
2.伯勞弄舌啼聒。比喻語言難懂。
1.猶嘻嘻。笑聲。
1.談笑。
①引發人笑的話或舉動說相聲要多擺噱頭。②方言。指花招專擺噱頭欺騙人。
1.大笑。
1.謂禿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