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裝飾整理,使整齊美觀。
2.
動詞
修理;整治。
3.
動詞
寫,編寫。
4.
動詞
鉆研學習,研究。
5.
動詞
修行,一種宗教行為,學習并遵行某種宗教的教義。
6.
動詞
興建;建筑。
7.
動詞
剪、削使整齊。
8.
形容詞
長(cháng)。
9.
名詞
(Xiū)姓。
10.
形容詞
善;美好。
11.
名詞
指賢德之人。
1.
“俢”的今字。
2.
修飾;裝飾。
1.出自《說文·彡部》修,飾也。
2.出自《楚辭·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3.
整修;修理。
1.出自《書·禹貢》既修太原,至于岳陽。
4.
特指剪或削,使整齊。
1.出自《四世同堂》一棵松樹修直了才能成為棟梁。
5.
興建;建造。
1.出自《武王伐紂平話》朕欲于宮內修臺一所,高三百尺,上蓋百間閣子,下修千間屋宇。
2.出自《七國春秋平話》帝從奏,令人修凌煙閣,圖孫子於其上。
3.出自《興中會革命史要》〔何啟〕很不愿意得到他妻的遺產,所以就代他捐產興學,修了一個醫院。
4.出自《后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兄訓為謁者,使修石臼河,歲活數千人。
6.
學習;培養。
1.出自《禮記·學記》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2.出自《后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帝知后勞心曲體,嘆曰:“修德之勞,乃如是乎!”
3.出自《家》在中學里他是一個成績優良的學生,四年課程修滿畢業的時候又名列第一。
7.
特指修行,指學佛或學道,行善積德。
1.出自《詩》今日懇懇修,愿與佛相遇。
2.出自《古今小說·閑云庵阮三償冤債》今生恁般富貴,也是前世布施上修來的。如今再修去時,那一世還你榮華受用。
3.出自《陀螺》進尼姑庵是打算修修來世,只要能念阿彌陀佛就什么都成。
8.
實行,從事某種活動。又參見“修貢”。
1.出自《國語·晉語五》晉為盟主,而不修天罰,將懼及焉。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上》雞豚狗彘毋失其時,女修蠶織,則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
3.出自《能改齋漫錄》時薛適以汾州司戶,為京西漕司帳官,往修謁,典賓請致參。
9.
編纂;撰寫。
1.出自《隋書·儒林傳·劉焯》〔焯〕與著作郎王劭同修國史,兼參議律歷。
2.出自《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乃修書一封,特遣人馳送於仲翔。
3.出自《墳·摩羅詩力說》顧失常之事,不能絕于人間,即中國《春秋》,修自圣人之手者,類此之事,且數數見。
10.
設;置備。
1.出自《國語·周語中》選其馨香,潔其酒醴,品其百籩,修其簠簋……體解節折而共飲食之。
2.出自《呂氏春秋·先己》于是乎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鐘鼓不修。
11.
循;遵循。
1.出自《管子·九守》修名而督實,按實而定名。
2.出自《商君書·定分》遇民不修法,則問法官,法官即以法之罪告之,民即以法官之言正告之吏。
12.
儆戒。
1.出自《國語·魯語下》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
2.出自《國語·周語上》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13.
長;高。指空間距離大。
1.出自《詩·小雅·六月》四牡修廣,其大有颙。
2.出自《縣齋有懷》詩寒空聳危闕,曉色曜修架。
14.
長;高。指時間久。
1.出自《新齊諧·江軼林》軼林曰:“爾無罪,何故早死?”曰:“修短,數也,不論有罪無罪。”
15.
善;美好。參見“修名”、“修態”。
1.出自《思玄賦》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貞節。
16.
指賢人。
1.出自《文心雕龍·雜文》贊曰:偉矣前修,學堅多飽。
17.
整飭,有條不紊。
1.出自《南史·張齊傳》齊手不知書,目不識字,在郡清整,吏事甚修。
2.出自《宜人鄭氏墓志銘》家法不教而嚴,家政不慮而修。
18.
謂清理前事。
1.出自《左傳·哀公元年》及夫差克越,乃修先君之怨。
2.出自《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天子修吳楚時功,乃封不疑為塞侯。
3.出自《兩般秋雨庵隨筆·趙秋谷》趙宮贊,本與阮亭有隙,罷職后,益修憾焉。
19.
休整;休養。參見“修養”。
1.出自《越絕書·請糴內傳》且越王有智臣曰范蠡,勇而善謀,將修士卒,飾戰具,以伺吾間也。
20.
月在丙稱修。參見“月陽”。
1.出自《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
21.
古代音樂名詞。謂只有鐘鼓之音而不伴以歌唱。
1.出自《爾雅·釋樂》徒鼓鐘謂之修,徒鼓磬謂之寋(蹇)。
22.
通“脩”。本指干肉,借指致送師長的酬金。參見“修金”。
1.出自《諭立憲黨》還有時候住在上海,又騙用復旦學院的修金,實在是個大滑頭了。
2.出自《彷徨·高老夫子》今敦請爾礎高老夫子為本校歷史教員,每周授課四小時,每小時敬送修金大洋三角正。
23.
通“羞”。進獻。
1.出自《莊子·天地》孝子操藥以修慈父,其色燋然,圣人羞之。
2.出自《札移·莊子郭象注》案修與羞古通……《爾雅·釋詁》云:“羞,進也。”
3.出自《郎潛紀聞》小臣受恩深重,虔修土產微物表文,叩賀天喜。
24.
通“滫”。溲淘,淘洗。亦指經調和而成的柔滑的食品。
25.
通“卣”。古代酒器。
1.出自《周禮·春官·鬯人》凡祭祀社??用大罍……廟用修。
26.
通“條”。
1.出自《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修讀曰條。
27.
姓。
1.出自《正字通?人部》修,姓。
1.指古時開科考選士人。
學期開始~典禮。
1.挖。
1.謂開啟賢路,延攬人才。
1.設宴;擺設酒席。
2.設置講席。
臉上現出高興的樣子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
1.看到美好的或新奇珍貴的事物,增加了見識。
(戲劇等)開始演出準時~ㄧ電影~了十分鐘他才來。
1.擺設酒宴。
1.方言。指插秧的第一天。
1.北斗七星的第六星。
2.東漢時洛陽城門名。
1.比喻第一次(或難得一次)吃到﹑看到某種東西或初次經歷某種事情。
商店、企業或律師、私人診所等進行業務活動~行醫ㄧ公司近日~。
1.猶開顏。
1.猶開顏。
1.舉行會議或談判。
1.啟發;增益。
1.開始引出;引起。
2.啟發,開導。
3.開浚導引。
(書報、圖片等)開始印刷本報今日三點十分~。
1.布列兵營。
1.引導扶助。
1.啟發誘導。
1.指(松土除草等)耕作農藝。
1.開辟封地。
1.亦作"開喻"。
2.啟發解說;勸告。
1.見"開諭"。
1.謂有暖意。
唐玄宗(李隆基)年號(公元713-741)。
1.見"開元通寶"。
1.寺名。在福建省泉州市,始建于唐垂拱二年。
2.寺名。唐玄宗開元年間,令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年號為名。著名的有陜西鳳翔開元寺,寺內有吳道子﹑王維畫。
1.亦稱"開元錢"。
2.古錢幣名。唐高祖武德四年開始鑄造。幣面有"開元通寶"四字,俗多回環讀作"開通元寶"。為后世銅幣以通寶或元寶為名的由來。開元義為開創新紀元,非指年號。南唐和閩以及太平天國也曾鑄造"開元通寶"。
1.指開國。
2.見"開源"。
1.佛教徒謂舉辦法會﹑講經說法為與佛法有緣,因稱舉辦法會講經為"開緣"。
1.亦作"開原"。
2.謂開始出現河流的源頭。
比喻在財政經濟上增加收入,節省開支。
1.開朗寥闊。
1.下一個月的開始。
1.猶開導。
1.撥開云霧見太陽。比喻出現光明的境界。
1.見"開云見日"。
1.允許。
1.開始(新的)國運,指新的封建王朝開始建立。
1.逐一記載。
1.謂給予贊助。
1.打開閘門使水流出。亦比喻人流涌出。
①指吃素的人恢復吃葷。②伊斯蘭教徒結束封齋。
①使從小向大發展;使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 ㄧ~科學技術交流活動。②從小向大發展植樹造林活動已在全國~起來。③展覽會開始展出一年一度的春節花展明天~。④開朗;開豁思想~。
(原來縫著的地方)裂開鞋~了。
1.打開帳子﹑簾幕。
2.開列帳單。
3.支付帳款。
①開列賬單。②支付賬款(多用于吃飯、住旅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