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不正,跟平面或直線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
2.
動詞
傾斜;偏斜。
3.
名詞
(Xié)姓。
4.
動詞
斜著眼睛看。
1.
不正;歪斜。
1.出自《魯靈光殿賦》芝栭攢羅以戢孴,枝牚杈丫而斜據。
2.出自《南山詩》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3.出自《威尼斯》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兩面;西面斜對著圣馬克廣場,南面正在運河上。
2.
挹,酌。
1.出自《說文·斗部》斜,抒也。
2.出自《新方言·釋言》今浙江謂自壺中注酒抒之佗器曰斜酒。讀如賒。
3.
向偏離正中或正前方的方向移動。
1.出自《??鳥賦》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集予舍。
2.出自《杜位宅守歲》詩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3.出自《子夜》吳為成、馬景山、曾家駒他們三個,在旁邊斜著眼睛做嘴臉。
4.
傾側放置。
1.出自《雜興》詩梯斜晚樹收紅柿,筒直寒流得白魚。
5.
委婉。
1.出自《遣興》詩愛直莫愛夸,愛疾莫愛斜。
6.
同“邪”。不正當,不正派。
1.出自《禮記·樂記》中正無邪,禮之質也。
2.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7.
指山坡野地。多用于地名。
1.出自《新唐書·肅宗紀》房琯以中軍、北軍及安祿山之家戰於陳濤斜,敗績。
2.出自《讀史方輿紀要·陜西二·西安府上》陳濤斜,在今縣東,其路斜出,故曰斜。宋敏求《退朝錄》引唐人文集曰:“唐宮人墓,謂之宮人斜。”
8.
量詞。表名物之量,相當于“個”或“套”。
1.出自《西游補》人發軟刷邊又排一個水油半面梳一斜,牙方梳二斜。
9.
指側斜或曲折地向前延伸。
1.出自《行雨山銘》玉岫開華,紫水回斜。
2.出自《獨釣》詩一逕向池斜,池塘野草花。
3.出自《題盧處士山居》詩千峰隨雨暗,一逕入云斜。
10.
同“邪”。不專誠。
1.出自《西游補》又想:“師父萬一心斜,走到西方,亦無用處。”
11.
同“邪”。邪氣。中醫指能傷人致病的不正之氣。
1.出自《素問·陰陽別論》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12.
同“邪”。指邪魔。
1.出自《任風子》俗說能化一羅剎,莫度十七斜。
1.謂消除冤仇,以求和好。
1.由于私情而廢棄公務。
1.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
1.用粗繩去連接絲帶。比喻后繼者的才學遠遜前人。
一種并不存在的假想的介質。最早被用來解釋物體之間的超距作用。17世紀后用來解釋為傳播光和電磁波的介質。既具有一般固體的特點,如有較大的彈性系數;又無質量,完全透明,絕對靜止,不受任何阻力地滲入一切物質之中。這些奇特的性質令人費解。直到20世紀初邁克耳遜莫雷實驗證明以太并不存在后,才成為一個歷史概念。
1.見"以湯止沸"。
1.用開水澆雪,雪立刻融化。比喻事情輕而易舉,勢在必成。
用燒開的水制止水的沸騰。比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湯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則止矣。
1.用螳臂阻擋車輪前進。比喻自不量力。
1.比喻以自身去頂替別人。
1.把國家的興衰治亂作為自己的責任。
1.猶言以莛撞鐘。
1.見"以莛撞鐘"。
1.用草莖打鐘,毫無聲響。比喻才識淺陋的人向高明的學者發問,得不到回答。
2.比喻應答的雙方才學懸殊。
1.見"以莛撞鐘"。
1.把退讓看作前進『揚雄《法言.君子》"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焉。"李軌注"后名而名先也。"后亦指表面退讓,實際上以此作為進升的手段。
2.指表面上退卻,其實準備進攻的一種戰術或策略。
1.表示在一定的范圍﹑處所﹑時間﹑數量的界限之外。
1.猶言以后。
2.用于地名之后,表示位置已過這一地點。
3.猶言以上,表示數量有余。
4.從前,以前。
1.根據剛露出的征兆即可預知事物未來發展的情況。
1.認為。
2.作為,用作。
3."以之為"的省略形式。猶言讓他(她)做,把它作為。
4.猶而為,而成。以,而,連詞。
5.猶已為,已是。以,通"已"。
1.為以后作打算。
1.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1.猶云以為,認為。
1.謂拘于文字而誤解整個語句的意義。
1.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
1.指唐代文學家韓愈用寫散文的方法作詩。
1.從縫隙里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郄,通"隙"。
1.表示位置﹑品第﹑級別﹑數量等在某一點之下。
2.表示時代在后的,猶言以后,以來。
3.猶而下。以,而,連詞。
4.指身份或地位低下。
5.指后面的話或文字。
1.猶以前。
1.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經改造,用來指某些人以自己鄙陋或卑劣的心理,去推測品德高尚者的胸襟。
1.佛教用語。指傳授禪法的一種特殊方法,即離開語言文字,以慧心相傳授。這種方法,重點在于修心,強調學禪者對禪法的內心自悟。
1.在心中自問自盤算。
1.用刑罰遏止刑罰,意謂從重量刑,使百姓畏懼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1.猶以刑去刑。
1.謂對重罪施以輕刑,則罪犯無所畏懼,其結果將導致不斷用刑。
1.謂用學習改變愚昧的秉性。
1.謂冤冤相報。
1.根據言論來舉薦人才。
1.根據人的口才去判斷其智能。
1.謂人們把說話當作忌諱。形容統治階級對言論箝制之嚴。
1.用違心的話語附和別人。
1.語出《舊約全書.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謂以同樣的手段或辦法進行回擊。
1.《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盼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后以"以羊易牛"指用這個代替那個。
1.為了獲得養育自己的條件,反而使身體受到損害。比喻得不償失。
1.由于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1.猶言以夜繼日。
1.用夜晩的時間接上白天,日夜不停。
1.猶言以夜繼日。
1.猶言以夜繼日。
1.謂握其綱要而統御萬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