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把裝運的東西從運輸工具上搬下來(跟“裝”相對)。
2.
動詞
把加在人身上的東西取下來或去掉。
3.
動詞
解下拴牲口的套。
4.
動詞
把零件從機械上拆下來。
5.
動詞
解除。
6.
名詞
(Xiè)姓。
1.
亦作“缷”。
2.
搬下;放下。
1.出自《道光洋艘征撫記》于是義律由省下澳,稟言躉船販煙之弊,極須設法早除……并稟請準本國貨船泊卸澳門。
2.出自《船長》滑石粉不讓卸,別的貨也取不出來。
3.出自《上海的早晨》她辦了離婚手續,好象卸下千斤重擔,渾身輕松了。
3.
交卸;推卸。
1.出自《型世言》你莫不與鄧氏有甚口舌,殺了他,反卸與人?
2.出自《職業》就是他。傳達走了,他卸了責任般地走了。
3.出自又如:卸責。
4.
降落;落。
1.出自《初六日過鄱陽湖入相見灣》詩阻風兩日卸高桅,笑傲江妃縱酒杯。
2.出自《月光下》月光沒有照到的地方,黑影也卸下來了。
5.
凋謝。
1.出自《風入松》曲看到荼?卸也,玉驄何處垂楊?
2.出自《西青散記·娟娟仙子降乩詞》月光昏,隔水人斷孤村;深巷小,黃葉紛紛都卸。
6.
倒塌。
1.出自《儒林外史》只見他兩手扳著看墻門,把身子往后一掙,那垛看墻就拉拉雜雜卸了半堵。
7.
丟失。
1.出自《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原來那漢子是他方客人,因登東,解脫了裹肚,失了銀子,找尋不見。只道卸下茅坑,喚幾個潑皮來,正要下去淘摸。
2.出自《不平者》王大爺只好賣了,可是今天當人面眾地卸了威風,心里是不服的。
8.
解除;解下。
1.出自《鄜畤李相公》詩功高馬卸黃金甲,臺迥賓懽白玉樽。
2.出自《浣溪沙》詞半醉疑情引繡茵,睡容無力卸羅裙。
3.出自《夏閨晚景瑣說》乃起步歸闈,掀湘簾,入傍妝臺,對芙蓉鏡,卸鬢邊雙鳳。
9.
指褪下;脫下。
1.出自《無題》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2.出自《登記》保安想要她個貼身的東西,她給保安卸了一個戒指。
3.出自《文心》已是榴花照眼的時節了,大氣中充滿著溫暖,使人卸去了夾衣,只穿著單衫。
10.
指拆下;取下。
1.出自《高高的白楊樹·如愿》店鋪正好卸排門,開始營業了。
2.出自又如:拆卸。
1.比喻人前途遠大。
1.向前沖擊。
2.前沿要沖。
1.走在前頭的同路人。
1.猶前箸。座前的筷子。
2.謂籌劃。
1.上次的任命。
2.屋前臺階。
1.在此之前。
1.前一回;上一次。
1.謂接近﹐親近。
2.指有地位有聲望的先輩。
1.以前的朝代。
2.指前一朝或前一代。
1.謂見前世之事﹐以為借鑒。
2.猶預見。
1.裙子的前幅。
1.引導;引路。
2.引路的人;向導。
3.我國古代官吏出行時前列的儀仗。
1.先鋒;打頭陣。
2.向前登上;前路。
1.猶敵手;對手。
2.猶前線。
3.指前鋒部隊。
1.見"前聲"。
1.預先確定;事前有所準備。
2.宿命論說法﹐謂凡事均為命中注定。
1.見"前圖"。
2.前一次;上一回。
1.先頭部隊。
1.敵手﹐對手。
1.額部。因在頭的前部﹐故稱。
1.前人的罪過。
2.以前的過失。
3.舊有的嫌隙。
1.即鯢。
1.見"前兒"。
1.舊時縉紳世宦家門前左邊旌表功績的柱子。借指功業﹑成就。
1.淺黑色的馬肚帶。前﹐通"翦"。
1.車轅的頸部。參見"前疾"。
1.謂前部為方形。
2.前面。
3.接近戰線的地區。與"后方"相對。
1.舊稱先娶之妻。
2.庭院最前面的房屋。
1.同"前家后繼"。
1.古代的典籍。
1.舊怨。
1.先鋒;先頭部隊。
2.今多比喻起先鋒作用的人或事。
3.籃球﹑足球等球類比賽中主要擔任進攻的隊員。
4.清代守衛皇城的滿蒙旗人﹐稱"前鋒"。見《清會典事例·侍衛處·儀制》。
1.先頭部隊。
1.清代京師禁衛軍之一。分左﹑右兩翼﹐各置統領﹐由王公大臣兼任﹐掌前鋒政令。營兵由蒙古﹑滿族健銳者充任﹐按時訓練﹐大閱時為前鋒﹐皇帝巡車時為警衛。參閱《清史稿·職官志四》。
1.再嫁女子的從前的丈夫。
1.猶言成法。
1.前妻。
1.前面的人沖上去﹐后面的人緊跟上。形容英勇斗爭﹐勇往直前。
1.見"前歌后舞"。
1.見"前功盡棄"。
1.本作"前功盡滅"。
2.謂事將成而失敗﹐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費。
1.古代;往古。
1.從來沒有聽說過。
1.原來的官職。
2.指現任官的前一任官。
3.謂以前于某地為官。
1.謂祖先的功德。
1.前人的規范﹑規矩。
2.指前代的規模。
1.前人立下的榜樣。
2.猶前轍。
1.即西漢。朝代名。公元前206-公元25年﹐自劉邦稱漢王起﹐到劉玄更始三年止﹐包括王莽稱帝時期。建都長安。
1.以前的友好關系。
1.棺的前額。方言謂"前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