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把退讓看作前進『揚雄《法言.君子》"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焉。"李軌注"后名而名先也。"后亦指表面退讓,實際上以此作為進升的手段。
2.指表面上退卻,其實準備進攻的一種戰術或策略。
1.《漢書.五行志中之上》"成帝元延元年正月﹐長安章城門門牡自亡,函谷關次門牡亦自亡。京房《易傳》曰'饑而不損茲謂泰,厥災水,厥咎牡亡。'《妖辭》曰'關動牡飛,辟為亡道臣為非,厥咎辭臣謀篡。'"后以"飛牡"為發生變異的征兆﹑跡象。
1.指隨時可撤的帳幕。
1.善于攀援騰躍的猿。
1.猶飛步。
1.猶馳念。
1.會飛的鳥類。亦泛指鳥類。
2.指古代藏鉤游戲中不固定屬于哪一方的人。
1.吐蕃稱騎馬傳遞消息或傳送公文的人。
1.地圖的一種。
1.信鴿。
1.見"飛炮"。
1.迅速奔跑。
1.飛動的馬轡。亦指奔馳的馬。
2.策馬疾馳。
3.指太陽。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像柳葉,邊緣有鋸齒。秋天開花,花外圍白色,中心黃色。也叫蓬。
1.猶言魂飛魄散。形容害怕。
2.高飛的精魂。
1.即瀑布。因其勢飛流而下,故稱。
1.快馬。
2.唐禁軍名。貞觀十二年唐太宗置左右屯營于玄武門﹐其兵稱"飛騎"。
1.不拘常規的出奇的棋藝。
1.迅速報告。
1.向上飛離。
2.扔起。
1.指射出的子彈。
1.舊時官府派差役捕人所發的憑證。
1.飛行。
1.古代的一種匯兌方式。始于唐憲宗時。亦指該種匯兌的票券。
1.亦作"飛箝"。
2.辯論的一種方法。
1.見"飛鉗"。
1.指鳥和魚。
指各種動物和植物(飛天空飛的;潛水中游的)。
1.架設于高空的橋梁。
2.軍用渡河裝置,如浮橋之類。
3.工業用的高空運輸設備。
會飛的鳥類,也泛指鳥類~走獸。
1.飛翔的鳥,奔走的獸。泛指鳥類和獸類。
1.仙女名◇泛指仙女。
2.指飄飛的白色物,如雪﹑玉蘭花等。
1.蟲名。
1.拋在空中的彩球。
2.指水燈。
①從峭壁上的泉眼噴出的泉水。②噴泉。
1.意外的官位。
1.指可乘以飛行的仙鞋。
2.對賓客的雅稱。
1.古鏡的一種。傳說可以照見妻子之心。《太平御覽》卷七一一引《神異經》﹕"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半以為信。其妻與人通﹐其鏡化鵲﹐飛至夫前﹐其夫乃知之◇人因鑄鏡為鵲安背上﹐自此始也。"后遂用為典實。
1.亦作"飛裙"。
2.指仙女的裙。
3.借指仙女。
1.佛手柑。
①指懸空進行雜技表演空中~。②指跳得特別高或跑得非常快的人女~ㄧ世界~。
1.猶飛刀。
1.落花。
2.迅速發跡。
1.飛翔的姿態。
1.飛禽。
1.飄散灑落。
2.特指明清地主勾結官府,將田地賦稅化整為零,分灑到其他農戶的田地上,以逃避賦稅的一種手段。
1.高高的車篷。
①(煙、霧等)在空中飄動著散開一團濃煙在空中~著,由黑色漸漸變成灰白。②(鳥等)飛著向四下散開麻雀聽到槍聲驚慌地~了。
1.見"飛沙走礫"。
1.沙土飛揚,小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猛烈。
沙子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很大驟然狂風大作,~,天昏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