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顯示(自己的才能、威風等);夸耀。
2.
名詞
實現;達到(做壞事的)目的。
3.
動詞
放任。
1.
亦作“徎”。
2.
快心,稱愿,滿意。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魯君失民矣,焉得逞其志?
2.出自《后漢書·楊震傳》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順四節也。
3.出自《祭郴州李使君文》逞英心於縱博,沃煩腸以清酎。
4.出自《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絕其源,則夷人不逞,奸民不逞;有二不逞,無武力何以勝也?
3.
引申指(壞主意)達到目的。
1.出自《第二次的解放》“四人幫”的篡黨奪權的罪惡陰謀絕對不能得逞!
4.
放縱;肆行。
1.出自《國語·周語上》今虢公動匱百姓以逞其違,離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難乎。
2.出自《三戒》序吾恒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
3.出自《老生兒》老的也,你越饒著越逞。
4.出自《草原小姐妹》詩茫茫的草原上,大風雪在逞瘋狂。
5.
顯示;夸耀。
1.出自《莊子·山木》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2.出自《水滸傳》那海阇黎越逞精神,搖著鈴桿,念動真言。
3.出自《小二黑結婚》三仙姑去尋二諸葛,一來為的是逞逞鬧氣的本領,二來為的是遮遮外人的耳目。
6.
緩解。
1.出自《左傳·成公元年》知難而有備,乃可以逞。
2.出自《楚辭·嚴忌〈哀時命〉》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屬詩。
3.出自《讀書雜志·漢隸拾遺》第十一行:“群臣號啕,靡所復逞。”逞者,解也。言悲痛不可解也。
7.
舒展。
1.出自《論語·鄉黨》〔孔子〕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2.出自《拜新月》詩昔年拜月逞容儀,如今拜月雙淚垂。
8.
仗恃;倚仗。
1.出自《英烈傳》光卿逞著平生武藝,打開一條路,連夜逃奔去了。
3.出自《盛世危言·醫道》逞其聰明,高其聲價,以謬傳謬,以盲引盲。
9.
爭(臉);撐(面子)。
1.出自《金瓶梅詞話》待要那時就聲張罵起來,又恐怕西門慶性子不好,逞了淫婦的臉。
2.出自《紅樓夢》今兒我才說這話,素日我不說,一則怕逞了鳳丫頭的臉,二則眾人不服。
10.
用同“程”。道路。
1.出自《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辭妻了道,服得十帙文書……便即登逞。
1.泛指寶劍。典出晉張華望斗牛間紫氣掘獄屋基得劍事。見《晉書.張華傳》。
1.謂如星宿之陳列有序。
1.指星相符讖之術。
1.傳說中的仙池名。
1.如流星飛奔。
2.連夜奔走。
3.猶競爭。
1.見"星馳電發"。
1.謂迅速如流星閃電。
1.通稱沙月子。星蟲綱。體呈圓筒形,無體節,無剛毛。前端有吻,能伸縮,吻端有口,口的周圍具觸手狀突起。體腔很大。世界性分布,我國廣東﹑福建﹑山東沿海均產??勺鲠烉D,亦供食用。
1.形容文辭富麗。
2.如天星密集。
1.散居。
1.古人為了說明日月五星的運行和節氣的變換,把黃赤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分為十二個等分,叫做星次。十二次的名稱為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
2.日月五星運行的位置。
1.猶星列。
1.古器物四周繪制的星象紋飾。
1.銀河。
1.猶華燈。
區分天體亮度的等級。肉眼看到最亮的星為1等星,其余的按亮度依次為2等星、3等星……6等星。1等星比6等星亮100倍,每相差1個星等,亮度相差2512倍。亮度超過1等的星以負數表示,如天狼星的星等為-146。
1.謂如點點天星。
1.一種起導絲作用的滑輪。
1.指漢長安故城。
1.星辰運行的度數。
2.猶星命。
1.星夜逃遁。
1.神話傳說中的織女。
2.明眸的美女。
1.謂星象不吉。
1.一點兒。形容少。
2.指細碎的東西。
1.戴星出發。謂天未明即啟程。
1.謂星辰轉移。
1.星多。
2.如天星繁密。形容多。
3.謂如繁星明麗。
1.才德賢明,地位顯要。
1.賢明的宰相。
1.賢惠孝順。
1.指賢能的人。
1.美善的德行。
1.賢能高雅。
1.善言;格言。
1.德才俱佳的人。
1.善美的事業。
1.賢良的人。
1.道義。
1.德行高尚的隱士。
1.圣賢的后代。
1.賢良美好。亦指賢美的人。
1.賢良的子孫。
1.賢能杰出。
1.賢能勇敢。
1.良友。
2.用為對他人朋友的美稱。
1.賢惠美貌的女子。
1.美善的運氣。
1.見"賢藴"。
1.亦作"賢缊"。
2.高明的意見;精深的義理。
1.賢明的宰相。
2.賢明的地方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