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尟”。亦作“觧”。亦作“鱻”。
2.
泛指魚類。
1.出自《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
2.出自《江賦》衣則羽褐,食惟蔬鮮。
3.出自《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其猶眾鮮洋洋,樂化在水。
4.出自《燕臺口號》一尾銀絲色可憐,三津人到送冰鮮。
3.
泛指鱗介水產(chǎn)。
1.出自《有客言黃魚事紀之》詩?趠風中販鮮至,此魚復(fù)得登庖廚。
2.出自《都門雜詠·黃花魚》黃花尺半壓紗廚,才是河鮮入市初。
3.出自如:魚鮮。
4.
活魚。
1.出自《城南聯(lián)句》修箭裊金餌,群鮮沸池羹。
2.出自《〈異魚圖贊補〉引》羨淵不如結(jié)網(wǎng),獲鮮可以忘筌。
5.
泛指活的禽畜鳥獸。參見“鮮羽”。
1.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補救世道文件四種》今試問擊??烹肥,紙醉金迷,有以異於含糗羹藜乎?
6.
以新鮮魚作的魚膾。
1.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觴以清醥,鮮以紫鱗。
2.出自《湘巫賦》行緹盎與柘漿兮,傳腒鮮之既多。
7.
新宰殺的鳥獸肉。參見“鮮食”。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子有軍事,獸人無乃不給於鮮,敢獻於從者。
2.出自《西都賦》割鮮野食,舉烽命釂。
3.出自《題張戡蕃馬射獵圖》詩割鮮大嚼飽何求,薦食中原天震怒。
8.
引申為殺。
1.出自《尚書大傳》是離逢非珍,維鮮之功。
9.
剛收獲的新鮮食物。
1.出自《幸鳳泉湯》詩薦鮮知路近,省斂覺年豐。
2.出自《茶香室叢鈔·八鮮行》然地各有宜,恐八鮮亦因地而殊,未可概論也。
3.出自《金陵野史·春八鮮與野菜》所謂春八鮮,就是當令的八樣蔬菜,它們是蘆蒿、茭兒菜、豌豆葉、蒜苗、春筍、蘑菇、萵苣、蠶豆。
10.
新,新鮮。
1.出自《儀禮·士昏禮》臘必用鮮,魚用鮒,必淆全。
2.出自《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昭信復(fù)譖望卿曰:“與我無禮,衣服常鮮於我,盡取善繒丐諸宮人。”
3.出自《都門竹枝詞》論對櫻桃上市鮮,一叢更要百文錢。
4.出自《雷雨》一到夏天,檸檬水、果子露、西瓜湯、橘子水、香蕉、鮮荔枝,你要什么,就有什么。
11.
鮮明,明麗。
1.出自《易·說卦》﹝震﹞其究為健,為蕃鮮。
2.出自《古風》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3.出自《游長干寺》詩秦淮河上長干寺,松柏蕭蕭云日鮮。
4.出自《三門峽》詩西湖的風光,哪有這兒天高、云淡、景色鮮!
12.
潔凈。
1.出自《文選·班固〈西都賦〉》軼埃壒之混濁,鮮顥氣之清英。
2.出自《登江中孤嶼》詩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13.
善,美好。
1.出自《詩·邶風·新臺》燕婉之求,筥篨不鮮。
2.出自《詩·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鮮我方將。
3.出自《豐收歌》生活,永遠這樣鮮。
14.
味美。
1.出自《拜昭陵過咸陽墅》詩村盤既羅列,雞黍皆珍鮮。
2.出自《燕臺竹枝詞·小餃》略同湯餅賽新年,薺菜中含著齒鮮。
3.出自《金陵野史·桂花鴨子》在南京土著的口中,都叫做“咸水鴨子”,它有三絕:一皮白而細,二肉肥而嫩,三油多而鮮,既宜下酒,更可佐餐。
15.
夭折,短命。
1.出自《左傳·昭公五年》葬鮮者自西門。
16.
通“斯”。指示代詞。此。
1.出自《書·無逸》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
2.出自《詩·小雅·蓼莪》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3.出自《詞詮》鮮,此也。
17.
通“斯”。副詞。于是;就。
1.出自《國語·晉語一》夫人知極,鮮有慢心;雖其慢,乃易殘也。
2.出自《讀書雜志·史記六》《太史公自序》:“田闞爭寵,姜姓解亡?!毙鞆V曰:“解,一作遷。”念孫案:“姜姓解亡”,殊為不詞。解,當為鮮字之誤也。鮮之言斯也,謂田恒與闞止爭寵,弒簡公,專齊政,而姜姓斯亡也。
18.
見“鮮方”。西方。
1.出自《尚書大傳》西方者,何也?鮮方也。
①公開宣判,就是法院在群眾大會上向當事人和公眾宣布案件的判決。②公眾評判。
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合理ㄧ~交易ㄧ裁判~。
商業(yè)單位沒置的供顧客檢驗所購商品分量是否準確的標準秤。
1.謂處理事情公正而符合情理。
1.公平合理的買賣。
1.見"公正無私"。
1.公正的評論;公眾的評論。
1.官方的證明文件。
①丈夫的父親和母親;公公和婆婆。②〈方〉指夫妻,夫妻兩人叫兩公婆。
為公眾服務(wù)的人社會~ㄧ人民~。
1.官家田園。
1.復(fù)姓『代有公綦稠。見《后漢書.靈帝紀》。
1.舊時書札的一種寫作格式。給機關(guān)﹑團體﹑學校等的書札﹐其封皮可寫某單位公啟;多人聯(lián)名寫信﹐其落款亦可用公啟。因亦借指這種書信。
1.謂正大;公正。
1.官家的器物。亦指持官家器物之人。
2.共用之器。多用于比喻。
3.比喻國家的有才能的人。
1.公正剛強。
和兩個圓都相切的直線。兩個圓在公切線同旁時,稱為外公切線;兩個圓在公切線兩旁時,稱為內(nèi)公切線。公切線上兩個切點之間的距離稱為公切線的長。如果兩圓有兩條外公切線(或內(nèi)公切線),那么外公切線的長(或公切線的長)相等。
1.皋陶的墳?zāi)埂?/p>
1.公正勤勉。
①三公和九卿的簡稱出則事公卿。②泛指高官為君子矣,雖不為公卿,無害也。
1.清廉無私。
1.公眾的情感。
1.公制地積單位﹐一公頃等于一萬平方米﹐合十五市畝。
1.大家共同邀請。
1.謂公然劫奪他人財物。
1.朝廷所賦之權(quán)。
2.指公法所賦予的權(quán)利﹐公民權(quán)。
1.古代官府頒發(fā)的一種差旅費證券。
1.集體。
公開地;毫無顧忌地~作弊ㄧ~撕毀協(xié)議。
1.公有土地。
1.封建時代稱衙門里的差役。
2.舊時國家機關(guān)或公共團體中辦理公事的人員﹐亦稱公人。
大家一致認為他的刻苦精神是大家~的。
1.指天子﹑諸侯的桑田。
1.復(fù)姓。三國時魏有公沙盧。見《三國志.魏志.王修傳》。
1.東漢公沙穆五子紹﹑孚﹑恪﹑逵﹑樊的合稱。
1.復(fù)姓。春秋時魯國有公山弗擾。見《論語.陽貨》。
1.謂公眾的善事﹐造福人類的事業(yè)。
1.卿大夫在公朝辦事所用的膳食。
1.猶公服。
1.朝廷;官家。
2.復(fù)姓。戰(zhàn)國時墨子弟子有公上過。見《呂氏春秋.高義》。
1.指官家宅舍。
不需要證明就可以認為是真的假設(shè),例如,由一點到另一點可以引一條直線。
我國人民法院公開審判案件的一種方式,在群眾參加下審判有重大社會意義的案件。
1.公正謹慎。
1.公制中計算容量的單位。一公升分為一千毫升﹐合一市升。
1.《荀子.不茍》"公生明﹐偏生暗"。謂公正便能明察事理◇以此三字作為官場箴規(guī)。古代府州縣衙門大堂前面正中豎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因出入不便﹐改為牌坊。參閱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公生明坊舊是立石》。
1.謂共同稱頌。
1.古代天子祭祀﹐代被祭者的神靈而受祭的活人。由于以卿為尸﹐故稱公尸。
1.公正而樸實。
2.公開的事實。
1.諸侯掌典禮之官。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