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口水。
1.
唾液;口水。
1.出自《關尹子·一宇》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淚皆水。
2.出自《飲中八仙歌》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
3.出自《西游記》那老龍在半空,運化津涎,不離了王宮前后。
4.出自《金瓶梅詞話》吃了一回,兩個看看吃的涎將上來。
2.
指流口水。
1.出自《紅樓夢》賈母、王夫人遵旨進宮,見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語。
3.
貪羨;貪圖。
1.出自《新齊諧·陳州考院》我某縣某生家仆婦也,主人涎我色,奸我,不從,則鞭撻之。
2.出自《貴州民黨痛史》德驥、燦章,內畏嚴罰,后涎重利,遂決計叛變。
4.
吐;流。參見“涎縷”。吐絲。
1.出自《野蠶》詩涎縷無所用,膠衣黏頭巾。
5.
吐;流。參見“涎玉沫珠”。流出美玉,吐出珍珠。比喻水花四濺的美麗景象。
1.出自《絳守居園池記》木腔瀑三丈余,涎玉沫珠。
6.
黏液;漿汁。
1.出自《和蔣夔寄茶》廚中蒸粟埋飯甕,大杓更取酸生涎。
2.出自《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導氣通瘀錠》用不去油巴豆一個,螌蝥三個,麝香少許,以蔥涎蜂蜜和捻如麥粒形,絲棉裹置耳中。
3.出自《一個夠程度的人》人們張大著嘴巴,粗重地呼吸,可是吸進去的也還不是那么厚篤篤的、稠涎似的、勉強說是氣體罷,可是把肺葉都糊住了。
7.
(眼神)呆滯。
1.出自《村里迓古·仕女圓社氣球雙關》直踢得腮兒紅臉兒熱,眼兒涎腰兒軟。
8.
貪饞地盯視。
1.出自《替殺妻》吃的來醉醺醺將咱來纏,眼溜溜涎。
2.出自《死水微瀾》羅歪嘴拿眼四面一掃,看見一般看女人的男子,都涎著眼睛,把蔡大嫂盯著。
9.
厚著臉皮;嬉皮笑臉。
1.出自《玉簪記·詞媾》你臉兒涎,情兒媚。話蹺蹊,心自猜疑。
2.出自《多角關系》金福田聽得錢芳行這么說,也涎著臉笑了。
3.出自《母親》王廚子勒著衣袖從側邊房里走了出來,涎著臉打量著她。
10.
拖;伸。
1.出自《一個夠程度的人》夾著尾巴,涎著半條舌頭的黃狗、黑狗、白狗、花狗也在沙灘上懶洋洋地走著。
11.
見“涎漫”。廣闊無涯貌。
1.出自《和農具詩·牧笛》超遙送逸向,涎漫寫真意。
1.本為相鄰的封地。泛指鄰縣,鄰地。
2.鄰國。
1.《戰國策.秦策二》"夫江上之處女,有家貧而無燭者,處女相與語,欲去之。家貧無燭者將去矣,謂處女曰'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賜妾,何妨于處女?妾自以有益于處女,何為去我?'處女相語以為然而留之。"后因以"鄰光"比喻他人給予的恩惠。
1.接壤或國土鄰近的國家。
1.亦作"鄰好"。
2.睦鄰友好。謂鄰居或鄰國相友善。
1.謂鄰國或鄰居相和好。
1.謂鄰居所失之火。
2.鄰居的燈火。
1.接近。
1.鄰居,鄰舍。
1.同"鄰笛"。
1.同"鄰笛"。
1.鄰里中為首的人。
1.亦作"鄰畺"。
2.邊疆。
1.鄰居故舊。
如果兩個角有公共頂點和一條公共邊,并且它們的另一條邊分別在這條公共邊的兩側,稱一個角為另一個角的鄰角。
1.鄰近,接近。
1.附近。
2.接近。
1.地域相接。
2.鄰近的地域。
1.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1.竹紋繚繞貌?!段倪x.王褒》"鄰菌繚糾,羅鱗捷獵。"李善注"言蕭之形也。鄰菌﹑繚糾,相著貌。如羅魚鱗布列也。"一說,為竹管相連貌。劉良注"并竹管相連繚貌,如魚鱗羅列。"
1.亦作"鄰老"。
2.對鄰居老年人的敬稱。
1.轔轔,眾車行進聲。
江西出產的一種紙,用竹子做原料,細密、潔白。本稱連四,后訛稱連史。
1.一箭接一箭。
2.猶連珠箭。
1.接連幾代。
1.合謀共事。
1.謂幾種勢力聯合起來。
1.一戶挨一戶。形容眾多。
2.指鄰居。
1.合聚。
1.攜手;手挽手。
2.地方的巡軍。
3.串通;勾結。
4.指互相連絡串通的人。
5.指合作者。
1.聯名書寫。
2.猶連寫。
1.古代的一種兵器。
1.連名上疏。
1.連名,聯合署名。
2.同一官署。
1.連續降雨。
1.古代十國諸侯之長。
2.泛稱地方高級長官。唐代多指觀察使﹑按察使。
1.見"連四紙"。
1.即連史紙。
1.即連史紙。
1.猶連舟。
1.連續幾夜。
1.見"連歲"。
1.猶連年。
1.即鏈子。
2.星名。
1.玉制小連環,動則聲音清澈而細碎。
一個公司或集團開設的經營業務相關、方式相同的若干個商店。
1.即鎖子甲。其甲五環相互,一環受鏃,諸環拱護,使箭不能入。
也稱聯號商店”。零售商業的一種組織形式。特點是分散于各地的眾多商店受總店統一管理和控制,采用同一商號和經營策略,經營同類商品和服務,甚至商店建筑裝潢和色調也大體統一。
1.見"連鎖"。
1.一重接一重的門。形容房屋深邃。
1.重門深邃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