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口水。
1.
唾液;口水。
1.出自《關尹子·一宇》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淚皆水。
2.出自《飲中八仙歌》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
3.出自《西游記》那老龍在半空,運化津涎,不離了王宮前后。
4.出自《金瓶梅詞話》吃了一回,兩個看看吃的涎將上來。
2.
指流口水。
1.出自《紅樓夢》賈母、王夫人遵旨進宮,見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語。
3.
貪羨;貪圖。
1.出自《新齊諧·陳州考院》我某縣某生家仆婦也,主人涎我色,奸我,不從,則鞭撻之。
2.出自《貴州民黨痛史》德驥、燦章,內畏嚴罰,后涎重利,遂決計叛變。
4.
吐;流。參見“涎縷”。吐絲。
1.出自《野蠶》詩涎縷無所用,膠衣黏頭巾。
5.
吐;流。參見“涎玉沫珠”。流出美玉,吐出珍珠。比喻水花四濺的美麗景象。
1.出自《絳守居園池記》木腔瀑三丈余,涎玉沫珠。
6.
黏液;漿汁。
1.出自《和蔣夔寄茶》廚中蒸粟埋飯甕,大杓更取酸生涎。
2.出自《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導氣通瘀錠》用不去油巴豆一個,螌蝥三個,麝香少許,以蔥涎蜂蜜和捻如麥粒形,絲棉裹置耳中。
3.出自《一個夠程度的人》人們張大著嘴巴,粗重地呼吸,可是吸進去的也還不是那么厚篤篤的、稠涎似的、勉強說是氣體罷,可是把肺葉都糊住了。
7.
(眼神)呆滯。
1.出自《村里迓古·仕女圓社氣球雙關》直踢得腮兒紅臉兒熱,眼兒涎腰兒軟。
8.
貪饞地盯視。
1.出自《替殺妻》吃的來醉醺醺將咱來纏,眼溜溜涎。
2.出自《死水微瀾》羅歪嘴拿眼四面一掃,看見一般看女人的男子,都涎著眼睛,把蔡大嫂盯著。
9.
厚著臉皮;嬉皮笑臉。
1.出自《玉簪記·詞媾》你臉兒涎,情兒媚。話蹺蹊,心自猜疑。
2.出自《多角關系》金福田聽得錢芳行這么說,也涎著臉笑了。
3.出自《母親》王廚子勒著衣袖從側邊房里走了出來,涎著臉打量著她。
10.
拖;伸。
1.出自《一個夠程度的人》夾著尾巴,涎著半條舌頭的黃狗、黑狗、白狗、花狗也在沙灘上懶洋洋地走著。
11.
見“涎漫”。廣闊無涯貌。
1.出自《和農具詩·牧笛》超遙送逸向,涎漫寫真意。
1.猶胡說。吣,貓狗嘔吐。
1.茍且度過窮困的日子。
1.混亂;亂雜。
2.渾然一體,不見痕跡。
3.無所知;糊涂。
4.質樸純真。
1.煩擾;打擾。
1.謂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糊里糊涂地生活。也指工作沒有責任心,得過且過。
1.混和融合。
2.含混,不分明。
1.混雜,糅合。
1.全身;滿身。
只以取得衣食為目的而從事某種職業;謀生(含貶義)。
1.見"混水摸魚"。
同‘渾水摸魚 ’。
1.謂使與己說相同。
2.胡說。
1.胡說八道。
1.謂混同世俗,不清高超脫。
澡堂。備有大浴池供眾人同時洗浴。
1.胡鬧。
1.舊謂天上搗亂的星宿。比喻搗蛋鬼。
1.謂污染了耳朵。形容話語卑俗不入耳。
1.混雜不分。
1.頭腦胡涂。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說成是同樣的事物。
1.昆吾,山名。傳說此山出美金。一說次于玉的石名。
聲音自聲源發出后,在室內各壁面(包括地面)上連續發生多次反射形成交混在一起的多重回聲。由于不同的廳室和場合,混響時間可以是十分之幾秒至幾秒,適當長的混響可以改善聲音效果,過長的混響會使說話聽不清楚。
1.猶褻瀆;污穢。
1.廁所。
1.謂不同種族的婚育。
指不同種族的男女相結合所生的孩子。
1.猶滉瀥。水大無邊貌。
1.見"混淆"。
1.見"混一"。
1.古種族名。又作昆夷﹑串夷﹑畎夷﹑犬夷等。即犬戎,西戎的一種。相傳殷周時,混夷很強,是殷周西邊的勁敵。周文王﹑穆王與之進行過戰爭。
1.為謀生而當兵。營子,軍營。
1.猶天地?;欤煸?輿,地輿。
1.指天地元氣。亦指天地。
2.謂開天辟地之時。形容極古遠的時代。
混合攙雜魚龍~。
1.亦作"混賬"。
2.詈詞。謂人言行無理無恥。
3.胡亂;敷衍。
4.胡纏,攪擾。
1.指品行惡劣的人。
言語行動無理無恥(罵人的話)~話ㄧ~小子。
1.混跡于社會的人。
1.見"混為一談"。
1.廁所。
1.亂;混濁。
2.渾噩。
1.亦作"混跡"。亦作"混跡"。
2.混跡。
1.猶言胡言亂語。
1.混雜不分。
1.愚暗冒失。
1.二星名。指天溷和外屏,在奎宿。
1.廁所。
1.污濁貌。
1.胡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