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小。與大相對。
1.出自《左傳·襄公四年》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敢問何禮也?
2.出自《塞上曲》莫道功勛細,將軍昔戍師。
2.
微小。與粗相對。
1.出自《國語·周語下》大不逾宮,細不過羽。
2.出自《獨釣》詩羽沈知食快,緡細覺牽難。
3.出自《茶館》您試試這個(指鼻煙),剛裝來的地道英國造,又細又純!
3.
瑣碎;不重要。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其細已甚,民弗堪也。
2.出自《北史·齊紀中·孝昭帝》陛下聰明至公,自可遠侔古昔,而有識之士,咸言傷細,帝王之度,頗為未弘。
3.出自《東湖》詩絲緡雖強致,瑣細安足戡。
4.
柔嫩。參見“細柳”。
1.出自《西京雜記》枚乘為《柳賦》,其辭曰:“……階草漠漠,白日遲遲。于嗟細柳,流亂輕絲。”
2.出自《贈徐干》詩細柳夾道生,方塘含清源。
3.出自《哀江頭》詩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5.
精致;細密。
1.出自《衣箴》帛必薄細,衣必輕暖。
2.出自《北史·李普濟傳》入粗入細李普濟。
3.出自《四世同堂》在往年,〔他〕在這樣的攤子前一站,就站個把鐘頭,去欣賞、批評和選購一兩個價錢小而手工細的泥兔兒。
6.
詳細;仔細。
1.出自《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2.出自《薔薇》詩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3.出自《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白氏便問有何異事,遐叔把昨夜寺中宿歇看見的事情,從頭細說一遍。
4.出自《四世同堂》在他坐定細想想之后,他的心就重新縮緊,比以前更厲害。
7.
形容聲音輕微。
1.出自《韓詩外傳》夫聲無細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2.出自《南史·張彪傳》彪左右韓武入視,彪已蘇,細聲謂曰:“我尚活,可與乎?”
3.出自《秋日寄淮陰吳嵩三》詩破屋豆花白,墻草蟲吟細。
4.出自《黑板報編輯》高老頭走來把小趙叫到一旁,細聲細語地說。
8.
地位低微。
1.出自《漢書·游俠傳序》況于郭解之偷,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于誅矣。
9.
指地位低微之人。
1.出自《南史·薛安都傳》卿從弟服章言論,與寒細不異。
2.出自《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知撫州,恩信行部曲,奸強擾服,貧細得其職。
10.
年幼。
1.出自《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歌譚(彈)美女,隨意簡將;細壯奴婢,任情多少。
2.出自《上歐陽舍人書》然親在憂患中,祖母日愈老,細弟妹多,無以資衣食。
3.出自《大都雜詩》朱門細婢金條脫,紫禁材官玉鹿盧。
4.出自《山道彎彎》傻子,都快二十六啦!不細了。
11.
引申指小兒。
1.出自《南齊書·東昏侯紀》晨斥氓庶,巷無居人,老細奔遑,置身無所。
1.連累枉屈。
1.謂二字相連為詞。
2.指連數字而成文。
1.猶言連鍋端。
1.猶連累。
1.連及屋頂;滿屋。極言眾多。
2.成片的房屋。
3.指鄰居。
1.謂車騎連續不斷。
2.古代戶籍以五戶為伍,連伍指連坐同伍。
1.連續幾夜。
1.席位相連;同席。
2.常形容關系密切。
1.連綿不斷。
1.猶聯系。
1.謂二人以上連署官銜。
1.見"連廂"。
1.亦作"連相"。
2.雜耍名。源于金代樂曲《連廂詞》。表演時,除有琵琶笙笛及鑼鼓等樂器外,常以四人各持竹桿,竹桿兩頭各嵌直徑寸許的小銅鈸,或制錢十馀枚,用以擊節,并敲擊身體四肢﹑肩﹑背各部,不斷打出清脆的響聲,故亦稱"打連廂"。
1.猶聯想。
1.方言。緊接著;連忙。
1.猶通宵。
1.見"連宵達旦"。
1.猶言通宵達旦。
1.連天;滿天。
1.通宵;整夜。
1.烏蓮花的別名。
指漢字用拼音字母注音時把每一個復音詞的幾個音節連起來寫,如‘rénmín(人民)、tuōlājī(拖拉機)’。
1.指并連的花蕊。
2.存心。
1.謂光芒與星相連輝映。
2.語本《漢書.律歷志上》"宦者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謂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時,七曜皆會聚斗﹑牽牛分度,夜盡如合璧連珠也。"后因以"連星"指冬至星象。
1.猶連坐。
1.相連而行,同行。
1.形體相連。喻關系密切,不可分離。
1.滿胸。
1.依次連屬。
1.連續不斷。
1.一篇報道或廣播刊登后,再繼續廣播﹑刊登與之有關的新聞。
1.猶連環畫。
1.飛舞貌。
1.持續下雪。
1.接連數旬。
1.亦作"連莚"。
2.連續;綿延。
3.猶結交。
4.猶拖延。
1.相連而言;連著說。
1.連延的山巖。
1.見"連延"。
1.連綿不絕。
1.亦作"連雁"。
2.雁飛行時相連成行,故稱。
1.遍野。
2.廣闊的原野。
1.謂連用經籍。
1.異枝之葉連生。舊時以為吉祥之兆。
1.接連不斷。
1.謂接連不斷。
1.見"連一接二"。
1.猶和衣。
1.連續不斷。
1.猶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