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連廂"。
1.亦作"皁斗"。
2.柞實。可染黑色。也稱橡斗。
1.黑色旗子。
1.舊時小吏所著的黑衣服。亦借指小吏。
1.亦作"皂蓋"。
2.古代官員所用的黑色蓬傘。
油脂在堿性溶液中發生水解的反應。如硬脂酸甘油酯與氫氧化鈉(naoh)發生反應生成硬酯酸鈉與甘油。工業上可利用該反應生產肥皂。
1.亦作"皂莢"。
2.落葉喬木﹐枝干上有刺﹐開淡黃色花﹐結莢果。莢果富胰皂質﹐可去污垢。莢果﹑樹皮和刺均可入藥﹐有祛痰功能。也稱皂角。
1.亦作"皁角"。
2.即皂莢。
1.古代受墨刑者所戴的黑色頭巾。
1.鸛雀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一.鸛》。
1.黑色套褲。
1.舊時州縣衙役有皂﹑快﹑壯三班皂班掌站堂行刑;快班又分步快﹑馬快﹐原為傳遞公文﹐后掌緝捕罪犯;壯班掌看管囚徒。其成員通稱差役﹐亦稱皂快。
1.古時上下衣相連的黑色服裝。
1.亦作"皁牢"。
2.飼養牛馬的圈欄。
1.灌木名。鼠李的俗稱。
1.亦作"皂歷"。
2.見"皂櫪"。
1.舊時衙門里的差役。
1.亦作"皂歷"。亦作"皂櫪"。
2.馬廄。養馬之所。
1.舊時對州縣衙役的俗稱。
1.亦作"皂鰱"。
2.鳙魚的別名。
1.亦作"皂領"。
2.黑色衣領。古代官員的服式。
1.黑鞋子。
1.亦作"皂輪車"。
2.黑色車輪的牛車﹐有勛德的諸王三公乘用。
1.亦作"皂羅"。
2.一種色黑質薄的絲織品。亦指以皂羅制的頭巾。
1.亦作"皁帽"。
2.黑色帽子。
1.亦作"皁囊"。
2.黑綢口袋『制﹐群臣上章奏﹐如事涉秘密﹐則以皂囊封之。
3.指密封的奏章。
1.亦作"皁袍"。
2.黑色長衣。
1.黑色皮革。
1.亦作"皁旗"。
2.黑旗。
1.亦作"皂錢"。
2.舊時迷信﹐燒給鬼的紙錢。
1.黑色的皮衣。
1.黑鞋子。
1.亦作"皁裙"。
2.鸛的別名。
1.亦作"皁人"。
2.古代養馬的下吏。
1.亦作"皂紗"。
2.黑色的紗。
1.亦作"皁衫"。
2.黑色短袖單衣。
1.見"皂絲麻線"。
1.浸泡皂莢的水。
1.亦作"皂絳"。
2.黑色的絲繩。
1.亦作"皂綈"。
2.黑色厚繒。亦指用黑色厚繒做成的衣服。
1.舊時衙役的領班。
1.灶神的俗稱。
1.亦作"皁物"。
2.柞栗之類。可做黑色染料。
1.亦作"皁韞"。
2.黑色高幫白色厚底的鞋子﹐舊時官紳所穿。
1.亦作"皁衣"。
2.黑衣。秦漢時官員所著﹐后降為下級官吏的服裝。
3.借指下吏。
1.舊時官衙中的差役。
1.亦作"皁游"。
2.古代旗幟掛的黑色飄帶。
1.皂人和輿人。古代供賤役的兩種小吏。
1.亦作"皁韞"。
2.見"皂靴"。
1.亦作"皂棧"。
2.馬廄。皂﹐食槽;棧﹐馬腳下防濕的木板。
1.亦作"皂帳"。
2.黑色粗質的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