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愛惜,重視,不隨便丟棄。
2.
動詞
可惜;惋惜。
3.
動詞
舍不得。
4.
動詞
同情;哀憐。
1.
哀傷;可惜。
1.出自《論語·子罕》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2.出自《惜誓》惜余年老而日衰兮,歲忽忽而不反。
3.出自《洗兵馬》詩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處處催春種。
4.出自《聊齋志異·張貢士》﹝高西園﹞猶述其曲文,惜不能全憶。
5.出自《沁園春·雪》詞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2.
愛惜,珍惜。
1.出自《莊子·在宥》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
2.出自《雉帶箭》詩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
3.出自《晚至草平驛》詩但惜景物佳,不覺道路長。
4.出自《張冠瓊遺文序》敝耗精氣而至於短折,何不自惜之甚也。
3.
舍不得;吝惜。
1.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上》既至郾、定陵,悉發(fā)諸營兵,而諸將貪惜財貨,欲分留守之。
2.出自《珍珠船》漢高祖手敕太子云: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
4.
怕。參見“惜死”。
1.出自《感興》詩不惜他人開,但恐生是非。
2.出自《蝶戀花·長春花口號》詞十二番花寒最好,此花不惜春歸早。
1.注視。
1.注視。
1.注視。
①期望;期待全家人都矚望著你成為有出息的人。②注目;注視中國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峰時,全國人民都矚望著他們。
1.企望;等待。
站著等候;等候佇候佳音|佇候玉音|佇候相見。
1.謂久立凝思,郁積難解。
1.謂感情凝聚,關(guān)心深切。
2.企望和眷戀。
1.行將看到。
1.亦作"佇立"。
2.久立。
3.泛指站立。
1.肅立傾聽。
1.久立遠望。
2.謂眷戀,思念。
1.沉思;凝思。
1.謂凝神傾聽。
1.久立而遠望。
2.等候,盼望。
1.肅立恭聽;敬聞。用為敬詞。
1.謂僧人留居某地或某寺。錫指錫杖。
1.久立凝思。
1.謂蓄積感情。
1.站立凝望;停步觀看。
1.謂感情凝聚,盤桓難解。
1.止步。
1.住處。
2.收場。
①佛教寺院主持者的職稱。意為久住護持佛法。唐代始置。也稱方丈。②做主持;負責總管寺院的事務(wù)卻請兩個僧人來住持。③道教執(zhí)事名。也稱監(jiān)院、當家。道觀的實際主持人。管理全觀所有事務(wù),地位比方丈稍低,但實權(quán)比方丈大。
1.居住的處所。
2.指棲身之所。
1.投宿旅店。
1.指學生住校讀書。與走讀相對。
1.宋時,中國人去海外貿(mào)易,當年不回國,稱"住蕃"。
1.供居住用的房屋。
1.留后;殿后。
1.定居在某處的人家。
1.猶言棲身。
1.謂家庭于某地定居。
2.指安身之所。
3.指住戶。
1.猶言止步。
2.歇腳;暫住。
3.收尾,放在最后。
1.駐節(jié)。謂軍隊統(tǒng)帥于行軍中暫駐。節(jié),皇帝所授節(jié)杖。
1.猶居住。
1.停止說話;不要講下去。
1.謂身居現(xiàn)實世界。與"出世"相對。
1.供人居住的房間。
1.停止手的動作;停止動手。
2.罷休。
1.謂延年不老。
1.古代按坐商進貨數(shù)量所征收的稅。
1.漢時禁衛(wèi)軍中,疲弱而不勝任軍事者留駐官署,稱為"住寺"。寺為古代官署名。
1.過夜,多指在外暫住。
有久住意思而居住的處所。在中國,公民以其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jīng)常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經(jīng)常居住地視為住所;法人以它的主要辦事機構(gòu)所在地為住所。確定國籍、確定繼承地點等,都必須先確定住所。
1.北宋時,外國商人來中國貿(mào)易,當年不回國,稱"住唐"。唐,指中國。
1.謂僧人在某地居留。錫,錫杖。
1.住宿;過夜。
1.病人住進醫(yī)院治療。
1.亦作"住札"。
2.軍隊或官吏住在某地執(zhí)行任務(wù)。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