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谷物;飼料。
2.
名詞
活的牲畜;生肉。
3.
名詞
贈送(谷物、飼料、牲畜等)。
1.
“氣”的今字。
2.
贈送人的糧食。
1.出自《國語·周語中》膳宰致饔,廩人獻餼。
2.出自《周書·王褒傳》常從容上席,資餼甚厚。
3.出自《贈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銘》總兵張臣,道經固安,公致餼加禮。
3.
泛指糧食。
1.出自《舊唐書·源休傳》凡將殺者數矣,言頗悖慢,乃引去,供餼甚薄,留之五十余日,乃得還。
4.
飼料。
1.出自《國語·魯語上》馬餼不過稂莠。
2.出自《元史·達理麻識理傳》令廣備糧餼,遠迓大軍。
5.
活的牲口。亦指生肉。參見“餼羊”。
1.出自《左傳·桓公六年》齊人饋之餼。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命膳夫以大饗,饔餼浹乎家陪。
3.出自《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一》出牲餼以勞師。
6.
贈送。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是歲,晉又饑,秦伯又餼之粟。
2.出自《南史·何遜傳》初,遜為南平王所知,深被恩禮,及聞遜卒……并餼其妻子。
3.出自《沈氏姑生壙銘》先君子於諸姑貧者月有餼,而姑未嘗言貧,被服必潔以完。
7.
廩給;俸祿。
1.出自《禮記·王制》此四者,天民之窮而無告者也,皆有常餼。
2.出自《國語·越語上》生二人,公與之餼。
3.出自《履園叢話·景賢·鄉賢二》﹝蔣逢源﹞仲兄文河以五經食餼於庠。
1.亦作"暈忽忽"。
2.形容頭腦發昏,不清醒。
1.形容眩暈,神智迷糊不清。
1.形容四圍光影﹑色澤的凝情狀。
1.寬厚和順。
1.專事釀酒的人家。
1.見"醞藉"。
1.亦作"醞籍"。
2.蘊藉,寬和有涵容。
1.釀酒。
①釀酒制酒須經醞釀的過程。②比喻事情逐漸成熟的準備過程計劃正在心中醞釀。
1.釀造,制作。
1.人體腋下惡臭。俗稱狐臭。
1.惱怒怨恨。
1.怨惡。
1.猶積憤。
1.怨恨惱怒。
1.心有所蘊積而不善表達。
1.惱怒。
1.憤怒的神色。
1.怨怒的神色。
1.憂郁不舒貌。
1.猶慍怒。
1.深奧,奧義。
1.古代朝服所用淺赤色蔽膝。泛指官服。
1.缊袍。用碎麻或舊絮制的冬衣。
1.古代祭服上的淺赤色蔽膝。
1.猶缊袍。泛指貧者所服粗陋之衣。
2.指貧寒者。
1.蘊藉‖蓄寬容。
1.猶靡麗。
1.指粗陋之衣。
1.以亂麻為絮的袍子。古為貧者所服。
1.粗麻布衣。
1.蘊蓄,含蓄寬容。
1.缊褚。
1.亂麻舊絮。泛指粗陋的衣服。
1.并行貌。
1.絪缊悅豫。謂天地間陰陽二氣交融而和悅。
1.用亂麻作絮的冬衣。
1.粗麻布短衣。泛指貧者之衣。
1.亂絮填充的衣袍。
1.收藏。
1.懵懂愚昧。
1.亦作"韞櫝"。
2.藏在柜子里;珍藏,收藏。
3.比喻懷才珍藏,待價而沽。
4.懷藏;包藏。
1.藏;懷藏。
1.亦作"韞韣"。
1.赤黃色蔽膝。
1.舊時商界借稱珠玉行業。
1.猶韜晦。
1.《論語.子罕》"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后因以"韞價"謂韞櫝而藏,待價而沽。比喻懷才待用。
1.含蓄而不顯露。
1.藏在柜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