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用于人名。偓佺(quán),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1.
見“偓促”。器量局狹貌。
1.出自《楚辭·九嘆·憂苦》偓促談於廊廟兮,律魁放乎山間。
2.
姓。見“偓佺”。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偓佺之倫暴於南榮。
2.出自《列仙傳·偓佺》偓佺者,槐山采藥父也,好食松實,形體生毛,長數寸,兩目更方,能飛行逐走馬。
3.出自《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本自依迦葉,何曾借偓佺。
4.出自《山坡陀行》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瑤之圃,一日一夜飛相往來不可數。
5.出自《贈林茂之》詩好與偓佺為伴侶,不須更謁信陵君。
1.亦作"滃浡"。亦作"滃勃"。
2.云蒸霧涌貌。
3.引申為磅礴。
1.云氣騰涌﹑煙霧彌漫貌。
2.水沸涌貌。
1.云氣飄浮貌。
1.云氣騰涌貌。
2.酒色混濁貌。
1.云氣騰涌貌。
1.云煙籠罩﹑昏暗晦冥貌。
1.水彌漫,浩茫。
1.云煙彌漫。
1.形容草木郁茂。
1.形容草木茂密多蔭。
1.亦作"蓊葧"。
2.草木茂盛貌。
3.引申為濃郁。
1.猶蓊勃。
1.見"蓊勃"。
1.彌漫;充塞。
1.草木繁密貌。
1.草木茂盛貌。
1.草木茂盛貌。
1.濃郁。
1.草木茂盛貌。
1.密盛貌。
1.草木茂盛貌。
2.濃密;密集。
1.草木茂盛貌。
2.密集貌。
1.草木茂密貌。
1.相傳漢末名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禽的動作和姿態,編成一套體操,進行肢體活動以健身◇因稱以此法鍛煉身體為"戲五禽"。
1.亦作"戲?"。
2.戲弄輕侮。
1.險峻貌。
1.方言。即留聲機。
1.嬉戲;調戲。
1.謂在主帥的旌麾之下。引申為部下。戲,通"麾"。
1.戲班﹑劇團放置戲衣和道具的箱子。
1.玩笑;嬉笑。
2.譏笑。
1.輕薄。
打趣;開玩笑善戲謔兮不為虐兮|新房里充滿戲謔的笑聲。
1.開玩笑的話。
2.開玩笑。
1.指戲曲中的關鍵精彩處。
1.復姓。春秋衛國有戲陽速。見《左傳.定公十四年》。
1.戲曲演員演戲時穿的服裝。
1.下棋。
1.亦作"戲游"。
2.游戲;游玩。
1.見"戲豫"。
1.游戲娛樂。
1.猶戲言。開玩笑的話。
2.指開玩笑。
1.亦作"戲渝"。
2.戲嬉安逸。
1.亦稱"戲園子"。
2.舊時稱專供演出戲曲的場所。
1.見"戲園"。
1.劇場。
1.賭債。
1.虛與應戰。
1.戲劇的演出廣告。
1.戲謔;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