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忘記,不記得,遺漏。
2.
動詞
疏忽;忽略。
1.
忘記;不記得。
1.出自《詩·小雅·隰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2.出自《司馬法·仁本》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3.出自《尚書都官員外郎陳君墓志銘》泉州歲兇,君筑室止窮民,饑者給食,病者給醫,人忘其窮。
4.出自《致柯棣華大夫家屬的慰問信》我們受惠于他的極多,使我們永不能忘。
5.出自《玉篇?心部》忘,不憶也。
6.出自《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
遺棄;不顧念。
1.出自《詩·秦風·晨風》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2.出自《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
3.出自《后漢書·宋弘傳》貧賤之知不可忘。
3.
玩忽,怠忽。
1.出自《史記·孔子世家》昔武王克商,道通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無使忘職業。
2.出自《潮州祭神文》惟神之恩,夙夜不敢忘怠。
4.
無。
1.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日暮之后,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非好朝而惡暮,所期物忘其中。
2.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高皇帝蓋悔之甚,乃使劉敬往結和親之約,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
5.
通“妄”。
1.出自《老子》不知常,忘作,兇。
2.出自《韓非子·解老》前識者,無緣而忘意度也。
6.
指健忘癥。
1.出自《列子·周穆王》宋陽里華子中年病忘。
1.軍服和兵器。
2.兵士,軍隊。
1.軍權。
1.戎馬。借指軍隊。
1.戰場。
1.兵車。
1.亦作"戎陣"。
2.軍伍;戰陣。
1.大眾。
2.舊時對少數民族的蔑稱。
3.武臣中的敗類。
1.亦作"戎翟"。
2.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1.軍服。亦指著軍服。
1.軍歌。
1.大弓。
1.亦作"戎工"。
2.兵事。
1.武職的官帽。
1.軍事防衛。
1.武官品級。猶今軍銜。
1.戎狄和華夏。猶中外。
1.古指西方少數民族聚居的邊遠地區。
1.軍旗。亦借指軍隊。
1.軍職。
1.大害,大難。
1.兵器與鎧甲。亦借指士卒。
1.戰船。
1.猶戎帥。軍隊的主將。
1.指戰利品。
1.戰備。
1.兵器。
1.即蜀葵。兩年生草本植物。花瓣五枚,有紅﹑紫﹑黃﹑白等顏色。供觀賞。
1.猶帥府。
1.軍營,營壘。
1.武官。
1.兵車。
1.古代帝王軍中所乘的車◇泛指兵車。
1.軍旅;兵事。
1.軍機,軍務。
2.軍紀;軍法。
1.謂戰事緊急而忙于應付。
1.見"戎馬倥傯"。
1.謂戰亂不寧。
1.《老子》"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陳鼓應注"生于郊,指牝馬生駒犢于戰地的郊野。"意謂國家政治不上軌道,連懷胎的母馬也用來作戰◇以"戎馬生郊"指戰亂不斷。
1.指從事征戰的生活﹑經歷。
1.亦作"戎曼"。即蠻氏。古族名。西戎的一支。春秋時分布于今河南蠐上游一帶◇為楚所滅。
2.泛指四夷。
1.見"戎蠻"。
1.軍門。
1.戎和貊。貊,北狄的別稱。泛指西北少數民族。
1.軍府;幕府。
1.軍旗。亦借指戰事。
1.戎馬的韁繩。引申指軍務。
1.指戎族軍隊。亦泛指我國西北方少數民族軍隊。
1.軍旗。
1.兵器。
1.茂盛貌;濃密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