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蒙蔽,誣。
2.
動詞
〈書〉沒有;無。
3.
副詞
表示否定或禁止,相當于“不、不要”。
4.
形容詞
迷惑無知。
1.
繩索交叉編結而成的漁獵用具。參見“罔罟”。
1.出自《鹽鐵論·詔圣》夫少目之罔,不可以得魚。
2.
喻法網。
1.出自《詩·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優矣。
2.出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至太初百年之間,見侯五,余皆坐法、隕命、亡國,耗矣,罔亦少密焉!
3.出自《漢書·梅福傳》張誹謗之罔,以為漢迷驅除。
3.
搜括;牟取。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2.出自《商君書·賞刑》雖曰圣智、巧佞、厚樸,則不能嘆非功、罔上利。
3.出自《明史·食貨志三》權要貸運軍銀以罔厚利,至請撥關稅給船料以取償。
4.
編結。
1.出自《楚辭·九歌·湘夫人》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5.
枉曲;不直。
1.出自《論語·雍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湖北軍政府〈宣布滿清罪狀檄〉》私刑毒殺,暗無天日,刑部不知,按察不問。遂令刑章罔撓,呼天無所。
6.
蒙蔽;欺騙。
1.出自《孟子·萬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2.出自《漢書·郊祀志下》臣聞明於天地之性,不可或以神怪;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
3.出自《資治通鑒·齊和帝中興元年》今不可幸小民之無識而罔之。
7.
誣罔;陷害。
1.出自《論語·雍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8.
無知貌。
1.出自《禮記·少儀》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為罔。
9.
迷惑,昏亂。
1.出自《楚辭·九章·悲回風》紛容容之無經兮,罔芒芒之無紀。
10.
憂愁;悵惘。
1.出自《文選·宋玉〈神女賦〉序》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
11.
無,沒有。
1.出自《書·湯誓》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2.出自《詩·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3.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賓服。
4.出自《祭穆員外文》留守無事,多君子僚,罔有疑忌,維其嬉游。
12.
不。
1.出自《書·盤庚下》罔罪爾眾,爾無共怒,協比讒言予一人。
2.出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后,滔天泯夏,罔顧天顯。
3.出自《李娃傳》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
13.
不可。
1.出自《書·大禹謨》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樂。
14.
得無;莫非。
1.出自《楚辭·九章·惜誦》欲高飛而遠集兮,君罔謂汝何之。
15.
指用網捕捉。
1.出自《子虛賦》罔玳瑁,鉤紫貝。
1.安閑超逸。
1.美好。
1.吉兆。
1.舊時對天﹑神等佑助的美稱。
1.猶美道,美德。
1.美好的聲譽。
1.悠閑安適。
1.猶言盛世。
1.恩惠。
1.吉祥的征兆。
1.吉祥的征兆。
1.吉祥的征兆。
1.休息整頓。多用于軍隊。
1.吉祥的證驗。
1.停息,中止。
音樂術語。樂譜中用以表示音樂停頓時值的符號。常用的有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休止符六種。整個小節休止時,亦用全休止符表示。
1.猶福祉。
1.官吏年老去職。
2.泛指辭官。
1.謂停止行進。
1.休整士卒。
1.謂坐下休息。
1.對帝位的美稱。
2.猶言幸運,美好的福祚。
1.猶艱澀。指文辭艱深晦澀。
1.困窘束縛。
1.哀而不止。
1.長長的山坡。
1.操辦。
1.整治武備。
1.修整開墾。
1.古代傳說中的海外國名。其民皆長臂。
1.寫奏章。
1.修整兵器。
1.良好的稟賦。
2.寫稟帖。
1.大波。
1.指長長的叢生的草木。
1.修正補充。
2.修理破損之物使之完好。
1.選擇確定。
1.亦作"修勅"。
2.整飭;整齊。
3.整頓。
1.學佛坐禪。
1.長遠。
1.謂情操高尚,言行曠達。
1.表明誠意。
1.持戒修行。
2.修身守道。
3.保養;將養。
修理;整理修飭武備。
1.方言。睫毛。
1.銳利的眼睛注視著。
1.形容張著眼睛發愣。
1.眼睛特別明亮。
2.眼看著。
1.張目注視貌。
2.睜眼看著,無可奈何。
1.當場目睹可作證的人;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