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名。
2.古代傳說中的山名。
3.明王世貞的別號弇州山人的省稱。王世貞筑弇山園于江蘇隆福寺(在今太倉縣)西﹐中疊三峰上弇﹑中弇﹑下弇﹐因自號弇州山人。
1.占卜時觀察龜兆的兆氣。
2.察觀人的面相﹑氣色以推斷吉兇。
1.謂占據(jù)有利地位;處于優(yōu)勢。
1.猜測。
1.古以排列蓍草占問吉兇。泛指占卜。
1.觀察。
1.古以蓍草卜問禍福◇亦泛指占卜活動。
1.口授。
1.關于占卜的書。
1.占卜之術。
1.觀察歲星(即木星)的運行以推算制歷。
2.占卜一年的吉兇。
1.觀測天象。
2.古代負責觀測天象的官員。
晉初限制土地占有量的制度。西晉時為保證賦稅收入和徭役負擔,于公元280-289年間規(guī)定男子占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各級官員按品級高低占五十頃至十頃不等。但制度無法真正實施。
1.言談,談吐。
1.察問。
2.占卜以問吉兇。
1.處于優(yōu)先地位。
1.觀察某些自然現(xiàn)象或人的面貌﹑氣色等,以推斷吉兇禍福。
2.觀察;端詳。
1.輕薄貌。
1.當面致詞道謝。
1.宋時農家根據(jù)正月上旬辛日出現(xiàn)之遲早預卜當年麥收,謂之"占辛"。辛日遲,則麥熟。
1.尋找職業(yè)。
2.找岔子。
1.詈詞。自尋死路。
1.買賣時找還的零頭尾數(shù)。
1.尋找。
2.找岔子。
1.補足欠項。
1.水池,池塘。
2.比喻困苦的境遇。
1.有機物質在與空氣隔絕的條件下,經過微生物發(fā)酵而產生的一種以甲烷為主的可燃氣體。因最初發(fā)現(xiàn)于沼澤中,故名。
1.猶言滅吳。語本《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杜預注"謂吳宮室廢壞,當為污池。"
即沼澤地”。
長期受積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濘地區(qū)。土壤剖面上部為腐泥沼澤土或泥炭沼澤土,下部為潛育層。有機質含量高,持水性強,透水性弱,干燥時體積收縮。經排水疏干,土壤通氣良好,有機物得以分解,可增加肥分。
存在泥炭化的土地長期過濕,在濕生作物作用或厭氧條件下進行的有機質的生物積累和礦質元素還原的過程。沼澤化土壤有機質多,植物養(yǎng)料的灰分元素缺乏,水分長期飽和,通氣不良。排水可防止沼澤化的發(fā)生發(fā)展。
在地表積水、地下水浸潤和沼澤植被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上部有較厚泥炭層或有機質層,下部有藍灰色或灰色的潛育層。質地黏重。中國主要分布于東北平原和川西北高原的松潘草地。
1.池塘。亦借指積水坑。
1.召來按問。
1.征拜;任命。
1.取保;找保人。
1.征召未仕的士人為官。
1.木名。即甘棠。
1.見"召棠"。
1.招人租種土地。
1.見"召父杜母"。
1.君主召見臣下令其回答有關政事﹑經義等方面的問題。
1.猶征調。
1.猶調令。古代上級征調下級的憑證。符,符節(jié)﹑符信。
1.指西漢召信臣和東漢杜詩。他們都曾為南陽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安居樂業(yè),故南陽人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見《漢書.循吏傳.召信臣》﹑《后漢書.杜詩傳》◇因以"召父杜母"。為頌揚地方官政績的套語。
1.見"召棠"。
1.征召貢舉。
1.唐代官府為強迫百姓納稅服役而巧立之名目。
1.號召。
1.呼喚;通知;交代。
1.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