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無所適從貌。參見“倀倀”。
1.出自《楹史·張元吳昊》景佑末,有二狂生曰張曰吳……放意詩酒,語皆絕豪險驚人,而邊帥豢安,皆莫之知。倀無所適,聞夏酋有意窺中國,遂叛而往。
2.
舊指為虎所食或溺死者的鬼魂。參見“倀鬼”。
1.出自《太平廣記》小兒謂父母曰:“鬼引虎來則必死。世人云:為虎所食,其鬼為倀。我死,為倀必矣?!?/p>
2.出自《太平廣記》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號為倀,須得一人代之。
3.出自《聽雨紀談·倀褫》人或不幸而罹虎口,其神魂不散,必為虎所役,為之前導。今之人凡斃于虎者,其衣服巾履,皆別置于地,此倀之所為也。
3.
舊指為盜賊察情探路的人。亦指助紂為虐的惡人。參見“倀鬼”。
1.出自《女盜俠傳》〔黑衣妓〕舉止之態度,眉目之神彩,百不類妓,其為響馬賊之倀無疑。
2.出自《游梁瑣記·王天沖》盜鑒其誠,命為偵探,蹤跡客貨于百里方面,見則詳報,為倀搜劫。
1.見"批頭棍"。
1.用竹片制成的刑具。
1.在別人著作后面加評論批注。
1.上級或有關部門批復的文字或文件。
1.亦作"批隙導竨"。
2.謂在骨節空隙處運刀,牛體自然迎刃而分解。比喻處理事情善于從關鍵處入手,因而順利解決。語本《莊子.養生主》"批大郄,導大竨。"陸德明釋文"批,擊也;郄,閑也;竨,空也。"
1.見"批郄導竨"。
1.批改刪削。
1.批準施行。
1.猶言批郄導竨。
1.[英piano]鋼琴。
1.見"那咤"。
1.挪移湊合。
1.見"那答"。
1.猶那答。
1.猶那答。
1.方言。哪里。
1.蒙古語nagadum的音譯。意為娛樂或游戲。是蒙古族一種傳統的群眾性集會,多在祭"敖包"(神的標志)時舉行,內容有賽馬﹑摔跤比賽﹑文藝演出等,亦有集市貿易。
1.亦作"那搭"。亦作"那搭"。
2.疑問指示詞∥處;哪里。
1.猶那個時候。
1.怎得;怎會;怎能。
1.猶哪里。表示反問。
1.那種;那樣。
1.指示數量小。
1.口語。那里。
2.口語。那時候(用在"打"﹑"從"﹑"由"后面)。
1.傳說中的獸名。
1.梵語n?ga的音譯。義為龍。
1.花名。
1.見"那個"。
1.如何;怎樣。
1.亦作"那堝兒里"。
2.哪里;哪兒。
1.見"那堝兒"。
1.樂府西曲歌名。
1.奈何。
1.古代印度產果名。
1.方言。怎么;如何。
1.不便明言的事物的隱語。
1.稱過去或將來的某個時間。
1.挪移借貸。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
1.那堪。猶言不堪。
2.猶加上,兼之。
1.蒙古語的音譯。蒙古汗國和元朝時,貴族領主'那顏'的親兵和伴當主要用來鎮壓游牧民,參加那顏奪取牧場﹑牲畜和奴隸的戰爭。
1.因挪用而虧空。
1.那里。
1.指慈禧太后。清咸豐帝妃。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掌權者。滿族,葉赫那拉氏◇因以"那拉氏"指慈禧太后。
1.亦作"那爛陁"。
2.梵語n?land?的音譯。古代印度摩揭陀國的佛寺名。唐玄奘﹑義凈等入天竺求佛經,皆曾停居此寺。那爛陀寺規年大,建筑壯麗,藏書豐富,學者輩出,是古代印度的最高學府。
1.見"那爛陀"。
1.見"那里"。
1.方言。猶言哪里值得,不值得。
1.表疑問。猶怎么。
2.猶何處。
1.猶言哪里是﹑說什么或說不上,常冠于所引成語﹑俗諺前,表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