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歸還;抵補。
2.
動詞
得到滿足;實現。
3.
名詞
代價;報酬。
1.
賠償;償還。
1.出自《左傳·定公三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棄國家。群臣請相夫人以償馬,必如之。
2.出自《淮南子·主術訓》夫責少者易償,職寡者易守。
3.出自《百喻經·寶篋鏡喻》昔有一人,貧窮困乏,多負人債,無以可償。
4.出自《南海神廟碑》賦金之州,耗金一歲八百,困不能償,皆以丐之。
5.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十數人一時不見,座惟寧一人。無可置辦,乃傾囊償值,懊惱而歸。
2.
補償;抵償。
1.出自《報任少卿書》仆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2.出自《和王微之登高齋》詩君知富貴亦何有,諂譽未足償譏排。
3.出自《武王伐紂平話》爾傷人命,罪過實大,你合償他命。
4.出自《書信集·致臺靜農》兩書皆自校自印,但仍為商店所欺,績不償勞。
3.
報答;酬報。
1.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2.出自《頓子真小傳》反而求之,不得於心,乃以死償。
4.
應對;酬答。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西鄰之言,不可償也。
5.
回報;報復。參見“償怨”、“償寃”。
1.出自《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詩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
6.
實現;滿足。
1.出自《新修滕王閣記》及其無事且還,儻得一至其處,竊寄目償所愿焉。
2.出自《懷茅山》詩歸來閉戶償高臥,莫遣人書白練裙。
3.出自《游梁瑣記》將女改適龐,錢母喜償夙愿。
4.出自《祁連山下》他的宿愿已償。一座寶庫已經打開。
7.
謂抵得上。
1.出自《破窯記》見二人衣冠齊整,鞍馬非常,能償個守藍橋飽醋生,料強如誤桃源聰俊俏劉郎。
1.謂古代諸侯之姬妾按期侍夜。
1.見"怯八藝"。
1.舊時北京人對在京做工﹑賣藝或經商的外鄉人的蔑稱。
1.薄弱。
1.膽小驚恐。
1.膽小畏縮。
1.膽小怠惰。
1.見"怯懦"。
1.小心防守而勇于戰斗。
1.懦夫;膽小的人。
1.怕見官員。
1.猶言怕這怕那。
1.膽小的毛病。
1.又怕又悔。
1.即怯癥。
1.膽小不前。
1.膽小怕事;恐懼。
1.土頭土腦的人。
1.見"怯坎兒"。
1.膽小怕事。
1.蒙古語。意譯為翻譯者。引申為代言人。
1.見"怯憐口"。
1.亦稱"怯憐戶"。
2.元代對墮民的稱呼。
1.懦弱。
1.膽小軟弱。
1.膽小氣餒。
懦弱;膽小怕事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
1.膽怯不前貌。
2.為驚恐貌。
3.虛弱貌。
4.嬌羞貌。
1.見"怯怯喬喬"。
1.膽小怕羞。
1.見"怯撓"。
1.懦弱的人,膽小鬼。
1.見"怯懦"。
①膽小軟弱怯弱的人|怯弱無能。②虛弱身體怯弱,傷病未痊。
1.驚慌的表情。
1.怕見地位高的人。
1.膽小害怕。
1.怕生⊥不熟識的人見面相處有些害怕和不自然。
1.形容虛弱﹑害怕﹑怕羞等樣子。
1.畏縮怕事。
1.土頭土腦,沒見過世面的人。
1.猶言縮頭縮腦。膽小不自然貌。
1.膽怯,害怕。
1.猶吝惜。
1.戰國時更嬴善射,曾引弓虛發,驚下受傷未愈的飛雁。見《戰國策.楚策四》◇因以"怯弦"比喻受過挫折而膽怯。
1.蒙古語。番直宿衛的意思。因用以稱宮廷衛士。
1.謂不輕易表示意見。
1.臨陣膽怯。
2.比喻怯場。
1.中醫學稱血氣衰退﹑心內常恐怯不安的一種病。俗稱虛勞病。
1.動作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