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邪惡;罪惡;惡念。
2.
形容詞
〈書〉災害。
1.
“匿”的今字。
2.
災害;禍患。
1.出自《國語·晉語八》蠱之慝,谷之飛實生之。
2.出自《舊唐書·陸贄傳》太上消慝於未萌,其次救失於始兆,況乎事情已露,禍難垂成,委而不謀,何以制亂?
3.
陰氣。
1.出自《左傳·莊公二十五年》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
2.出自《漢書·五行志下之下》慝謂陰爻也,冬至陽爻初起,故曰復。
4.
瘴氣蠱毒之類。
1.出自《周禮·地官·土訓》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
5.
禁諱的語言。
1.出自《周禮·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
6.
通“忒”。變更;差失。
1.出自《詩·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
2.出自《國語·周語下》若視聽不和……於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有轉易之名,有過慝之度。
3.出自《漢書·王嘉傳》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兇于而國,人用側頗辟,民用僭慝。
7.
指惡人。參見“慝作”。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之徒者眾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
2.出自《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故鞅(商鞅)法窮而慝作,斯(李斯)義敗而奸成。
8.
邪惡。
1.出自《書·大禹謨》﹝舜﹞負罪引慝,祗載見瞽瞍。
2.出自《國語·魯語上》且夫君也者,將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縱私回而棄民事,民旁有慝,無由省之,益邪多矣。
3.出自《平淮西碑》肅宗、代宗,德祖、順考,以勤以容;大慝適去,稂莠不薅。
4.出自《抒哀賦》余躬之載誕兮,皇降衷其猶弗慝。
1.請求調動工作。
1.指古代官吏請求奏對。
1.剃頭的敬辭。
1.《左傳.文公元年》﹕"冬十月﹐﹝商臣﹞以宮甲圍成王。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丁未﹐王縊。"后以"請蹯"指弒逆行為。
1.拍馬屁﹐討好。
1.見"請俸"。
1.亦作"請奉"。
2.薪俸。
3.指支取薪俸。
1.表示愿意順服。
1.祈求天神降福。
1.乞求。
1.請求休假或退休。
1.薪給﹔俸祿。
1.謂請求記功。
1.詰問其事故。
1.貨物進出口﹐先向海關陳報﹐請求準許﹐叫做"請關"。
1.指古代官吏請求退休。言使骸骨得以歸葬故鄉。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
1.求和。
1.臣子奏章﹐如蒙天子同意﹐則寫"可"字﹐謂之"請畫"。
1.請召呼喚。
1.一種邀請他人參加的小型貸款形式。
1.見"請婚"。
1.亦作"請昏"。
2.求婚。
1.乞求火種。
1.卜問吉日﹐揀好日子。
1.請假。急﹐古代休假名。
1.猶請托。
1.因事或因病請求準許休假。
1.見"請閑"。
1.請帖。
1.請求接見。
2.宋代士人的一種禮節。
3.相見。請﹐敬辭。
4.邀請會見。
1.《漢書.朱云傳》﹕"云上書求見﹐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余。'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云下﹐云攀殿檻﹐檻折。云呼曰﹕'臣得下從龍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請劍"為忠直敢諫﹐請誅奸佞之典。
2.捧劍。舊時皇帝坐朝﹐有捧劍的侍者。
1.謂用話語刺激別人去干事要比正面請他去干事來得好。
1.乞降。
1.指邊遠之地的人請求接受教化﹐愿意臣服﹑歸化。
2.請求指教﹔請求告訴。
1.舊制﹐凡忠孝節義之人﹐得向朝廷請求表揚﹐謂之請旌。
1.清靜。請﹐通"清"。靚﹐通"靜"。
1.請飲酒。請﹐敬辭。
2.謂置酒請客。
1.求救。
1.猶鄉薦。
1.買官。
1.指古代京官請求外放﹐任州郡長官。
1.宴請客人。
1.官吏請求退休養老。
1.請求為臣。謂愿意臣服。
1.亦作"青氈"。
2.青色毛毯。
3.指青氈制品。如帳篷﹑帽冠等物。
4.見"青氈故物"。
5.指清寒貧困者。亦指清寒貧困的生活。
1.《太平御覽》卷七○八引晉裴啟《語林》﹕"王子敬在齋中臥﹐偷人取物﹐一室之內略盡。子敬臥而不動﹐偷遂登榻﹐欲有所覓。子敬因呼曰﹕'石染青氈是我家舊物﹐可特置否?'于是群偷置物驚走。"按﹐《晉書.王獻之傳》也載此事◇遂以"青氈故物"泛指仕宦人家的傳世之物或舊業。
1.青色的床帳﹑營帳。
2.青色的供帳。古代供迎送接待的臨時設施。
3.即青廬。
1.如屏障的青山。
1.即詔書。
1.青眼照看。請人加以照料或給予照顧的客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