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擺開;鋪平。
2.
名詞
擺在地上或用席、板等擺設的售貨處(多為臨時的)。
3.
量詞
①用于攤開的糊狀物。②用于事務。
4.
動詞
烹調方法,把糊狀的食物原料倒在鍋中攤開成為薄片。
5.
動詞
分擔;分派。
6.
動詞
碰到;落到(多指不如意的事情)。
7.
動詞
公開;敞開。
1.
平鋪;展布。
1.出自《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於席上攤而曝乾。
2.出自《南湖二亭落成》詩窗前細雨攤魚網,壁上斜陽曬釣筒。
3.出自《兒女英雄傳》桌上攤著一本帳。
4.出自《卜春秀》小腳婆子走出來,把兩手一攤。
2.
分擔,分派。
1.出自《處分十道朝集使敕》況在豐年,不能招緝,遂使戶多虛掛,人苦均攤。
2.出自《紅樓夢》錢也賺夠了,苦事情又攤不著。
3.出自《李家莊的變遷》原被事主,有理的攤四成,沒理的攤六成。
3.
碰到,遇到。多指不如意的事情。
1.出自呂劇《李二嫂改嫁》就可惜年輕輕無依無靠,攤了個惡婆婆凈折磨她。
4.
把柔軟或糊狀食物鋪成片狀進行煎烤。
1.出自《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薫蟲”。
2.出自《白洋淀紀事·正月》到集上買了一串麻糖,十個柿子,回來自己又攤上幾個爐糕兒。
5.
設在路旁、廣場等處的簡易售貨處。
1.出自《〈元故宮遺錄〉跋》予於萬歷三十六年間,得於吳門書攤上。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店前擺了一個攤,攤上面擺了幾個不知隔了幾天的舊燒餅。
3.出自《銅墻鐵壁》他種了幾坰地,又用復員費辦些零星貨,和婆姨一塊逢集在街上擺小攤。
6.
古代博戲名。參見“攤蒱”、“攤錢”。
1.出自《容齋五筆·俗語有出》今人意錢賭博,皆以四數之,謂之“攤”。
2.出自《孽海花》那人投他所好,和他搖了兩夜攤。
7.
弛緩;軟弱無力;風癱。今字多作“癱”。
1.出自《脈經·平雜病》滑而浮散者攤緩風。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歪著頭避著,通紅了面皮,筵席上軟攤了半壁。
3.出自《普天樂·崔張十六事·母親變卦》曲眼睜睜把比目魚分破,知他是命福如何,我這里軟攤做一垛。
4.出自《西游記》讓他纏兩日,性攤了回去時,我們卻不自在受用唐僧也。
5.出自《新方言·釋言》攤……今人猶言風攤,俗字作癱。攤乃借為弛字。
6.出自《困獸記》他又踉踉蹌蹌退轉來了,攤倒在椅子上。
8.
通“灘”。見“攤簧”。即灘簧。流行于蘇州、上海、杭州、寧波等地的一種曲藝。參見“攤簧”。
1.出自《爾雅·釋天》灘或本作攤。
9.
量詞。表示概量。猶堆。
1.出自《中國近代反帝反封建歷史歌謠選·長毛到渭南》先破城,后殺官,鄉勇死了一大攤。
2.出自《銅墻鐵壁》糧站左近等候的群眾一攤一攤,比沙家店這小街遇集的日子還要人稠。
10.
引申指倒塌。
1.出自《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天攤下來,自有長的撐住。
1.雜羽。
1.見"討源"。
1.亦作"討原"。
2.探本溯源。
1.討究檢核。
1.見"討負"。
1.討究隱微。
1.討伐賊寇。
1.討究擷取。
1.索還負欠。
1.佛教以為"子以三因緣生﹕一者﹐父母先世負子錢﹔二者﹐子先世負父母錢﹔三者﹐怨家來作子"。凡是子生百日﹑千日便死﹐便是怨家來討前生未了之債。見《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俗因稱夭殤的兒女為"討債鬼"。亦用于咒罵劣子或圖財沾利的無賴之徒。
1.方言。即討債鬼。
1.挑戰﹔求戰。
2.征討。
1.亦作"討賬"。
2.催還欠賬。
3.喻要求報答。
1.見"討帳"。
1.猶招討。招撫征討。
1.謂尋究其過失而譴責之。
1.謂生活所需須求他人供給﹐即靠他人生活。
1.征討﹐討伐。
1.研討訂正。
1.懲治。
1.討罪誅殺。
1.征伐﹐征討驅逐。
2.搜求并懲處。
1.催收租金。多指田租。
1.討伐罪人。
1.見"套版"。
1.亦作"套板"。
2.按印刷頁折疊的順序﹐將印刷版排列在印刷機上。
3.分色套印。
1.方言。馬具。用玉米包皮編制的橢圓套圈﹐外面用布裹著﹐套在牲口脖頸上以備拉車﹑推磨之用。
1.一組能大小套疊在一起的杯子◇亦泛指組合成套的杯子。
1.在一塊衣料上裁剪兩件以上的衣服時﹐作合理的安排﹐盡量減少廢料。
1.把車套套在拉車的牲口身上。
1.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住戶連環交換房屋﹐稱為套調。如以三戶為例﹐交換方式為甲換乙﹐乙換丙﹐丙換甲。
1.住宅中與正房通連的配間﹐一般比較窄小﹐沒有直通外面的門。
1.耕地的方法。(1)用兩張犁同時耕地﹐第二張犁順著第一張犁犁出的溝進行深耕。(2)機械耕作時﹐在兩個小區內﹐以內翻法和外翻法為基礎﹐交叉進行耕翻的一種方法。用以減少壟溝﹐縮小地頭回轉地帶。
1.設法引出所需要的供詞。
1.謂以不正當手段購買國家限制買賣的商品以從中牟利。
1.應酬的客套話。
2.指在某一時期或行業中流行的公式化的言談。
1.資本主義國家外匯市場上的一種投機行為。即在同一時間內﹐不同市場上的同一外匯﹐其匯價發生差異至一定程度時﹐在低價一方買進﹐在高價一方賣出﹐借以取得利額。
2.在我國﹐指一切中外機構或個人通過直接或間接關系﹐越過外匯專業銀行用人民幣非法換取外匯或外匯權益﹐攫取國家應收的外匯。
1.套房。
2.獨自配套成龍的一組房間。
1.和不太熟識的人拉攏關系﹐表示親近(多含貶義)。
1.罩在褲子外面的﹐用以御寒或保護褲子的無腰褲。
1.謂一定的模式﹑框框。
1.舊時交際中贈送的成套禮品﹐明代中葉已有此俗。
2.謂陳腐俗禮。
1.設計騙取。
1.由若干樂曲或樂章組合成套的大型器樂曲或聲樂曲。
2.見"套數"。
1.圈套。使人上當受騙的計策。
2.兩個套連的圓圈。
1.彩印方法。用平版或凸版分次印刷﹐每次印一種顏色。利用紅﹑黃﹑藍三種原色重疊印刷﹐可以印出各種顏色。
1.固定的模式。
1.戲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種曲調互相聯貫﹑有首有尾﹑成為一套的﹐名套數。亦稱"套曲"。參閱任訥《散曲概論》。
2.手續;程式;套子。
3.比喻格式﹑技巧。
1.古代交戰時用以擒拿敵人的繩索。
1.框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