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蟲名。一種有花紋的大蜥蜴。
1.出自《說文·蟲部》雖,似蜥蜴而大,從蟲,唯聲。
2.出自《札仆·鄉里舊聞·雖》曩者濟南苦旱,禱雨師求水蜥易,得之蕅塘中,其蟲身有花斑。案:即雖也。
2.
連詞。表示讓步關系。猶雖然。
1.出自《書·召誥》嗚呼,有王雖小,元子哉。
2.出自《漢書·平當傳》文雅雖不能及蕭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
3.出自《題木居士》詩朽蠧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
4.出自《桃花扇·鬧榭》我老眼雖昏,早已看真了。
5.出自《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這種人發財觀念極重,對趙公元帥禮拜最勤,雖不妄想發大財,卻總想爬上中產階級地位。
3.
連詞。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縱然”、“即使”。
1.出自《禮記·少儀》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還屨,問日之蚤莫,雖請退可也。
2.出自《老學庵筆記》謁丞相,雖三公亦入客次。
4.
通“唯”。副詞。唯有,只有。
1.出自《詩·大雅·抑》女雖湛樂從,弗念厥紹,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2.出自《史記·張儀列傳》雖無出甲,席卷常山之險,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后服者先亡。
3.出自《朋黨論上》同為國家之人,同受國家之事,茍其謀之而必公,行之而必忠,雖日弘吐握之風,夜前賓客之席。《虞書》之所稱協恭,箕子之所論大同也。
4.出自《讀書雜志·史記四》雖,讀曰唯。唯與雖古字通……此承上文言秦兵之彊如是,是唯無出甲;出甲,則席卷常山,而折天下之脊也。不更言出甲,蒙上而省也。
5.
通“唯”。語首助詞。
1.出自《左傳·文公十七年》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
2.出自《墨子·尚賢中》故雖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之所以失措其國家,傾覆其社稷者,已此故也。
3.出自《史記·孝文本紀》大王奉高帝宗廟最宜稱,雖天下諸侯萬民以為宜。
6.
通“須”。副詞。本,本來。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
2.出自《感懷》詩掩耳惡聞宮妾語,低顏須向路人羞。雖教小事相催逼,未到青云擬白頭。
3.出自《全元散曲·水仙子·冬》自從當日分開鸞鏡,好教我乍孤眠夢不成。想起來忽地心疼。雖不是我先薄幸,又不是我不志誠,空說下海誓山盟。
4.出自《警世通言·喬彥杰一妾破家》將尸放在棺內,縣尉帶了一干人回話:“董小二尸雖是斧頭打碎頂門,麻索絞痕見在。”
1.猶言高風亮節。
1.志節堅定﹑操守方正的人。
2.指妻死不再娶的男子。
1.《易.中孚》"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孔穎達疏"天德剛正而氣序不差,是正而信也。"后以"貞孚"指誠信。
1.禎祥的符瑞。指受命之符。
1.舊指從一而終的婦女。
1.亦作"貞?"。
2.端嚴方正。
1.亦作"貞干"。
2.《易.干》"貞者,事之干也。"孔穎達疏"言天能以中正之氣,成就萬物,使物皆得干濟。"因以"貞干"喻支柱,骨干。亦指能負重任﹑成大事的賢才。
3.忠貞干練;賢能。
4.指經冬不凋﹑質地堅致的竹﹑木。
5.借指強壯的體魄。
1.貞純剛正。
1.高潔。
1.指竹根。竹有堅貞之節,故稱。
1.汲井水的器具。由兩根平行橫木和井繩組成。
1.忠貞鯁直。
1.堅貞而恭敬。
1.謂固守正道,特立獨行。
1.純真古樸。
1.《易.蠱》"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王弼注"居于內中,宜干母事,故曰干母之蠱也。婦人之事難可全正,宜屈己剛,既干且順,故曰不可貞也。"貞,正;蠱,事◇以"貞蠱"指整肅其事。
1.守持正道,堅定不移。
2.主干;棟梁。
1.謂以正道示人。貞,正,常。觀,示。
2.指正大的道理。
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
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職責。
5.正可觀賞。
1.同"貞觀之治"。
2.唐人避高宗李治諱改。
1.唐太宗即位之后,以亡隋為鑒戒,偃武修文,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虛心納諫,貞觀年間,人口增加,經濟繁榮,史稱"貞觀之治"。
1.貞潔的光輝。
1.亦作"貞規"。
2.忠貞不移的志節;貞正的道德規范。
1.謂忠貞的事跡。
1.恬淡寡欲,沉靜凝重。
1.桂的美稱。因其常綠不凋,故稱。
1.堅定剛決。
1.貞潔而美麗。
1.純潔清白。
1.正直平和。
1.吉利順遂。
1.忠貞不渝,始終如一。
1.指高潔輝耀的品德。
2.純正而富于成就。
1.亦作"貞輝"。
2.光輝。
1.見"貞暉"。
1.貞潔美善。
1.《易.咸》"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高亨注"言人之德行正則吉,其悔將去。"后以"貞悔"指吉祥﹑幸福。
2.古代筮法,合上下二體為一卦。下體曰貞,是為內卦;上體曰悔,是為外卦?!稌榉丁?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后因用指占卜之法。
1.檜樹四季常青,故稱。
1.猶言否泰。
2.貞潔韜晦。謂高尚其志,不求聞達。
1.謂忠貞而愛民。
1.正魂,精魂。
2.忠烈之魂。
1.恬淡的稟賦。
1.春秋楚白公勝之妻◇亦泛稱貞節女子。
1.謂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亂則吉。
2.指純正美好。
3.謂占卜問卦,遇"需"卦則吉利幸?!笾讣c幸福。
1.常病;痼疾。
1.謂清明盛世。
1.謂有楨干之才,可以濟成大事。
1.堅貞不移。
2.堅硬強勁。
3.借指堅硬強勁之物。
1.《易.明夷》"利艱貞。"孔穎達疏"時雖至暗,不可隨世傾邪,故宜艱難堅固守其貞正之德。"尚秉和注"'利艱貞'者,言當明夷之世,宜以艱苦貞定自守也。"后以"貞艱"謂遭遇艱難而能守正。
1.清廉節儉。
1.守正而清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