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蠶絲。
1.出自《書·禹貢》厥貢漆絲,厥篚織文。
2.出自《韓詩外傳》繭之性為絲,弗得女工燔以沸湯,抽其統(tǒng)理,則不成為絲。
3.出自《紅線毯》詩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lán)染。
4.出自《兒女英雄傳》這件衣裳是買了整匹的花兒洋縐現(xiàn)裁的,我這褲子汗塌兒都是綢子的:總說了罷,算萬道絲兒把我裹著呢!
2.
泛指像蠶絲一樣的細(xì)縷。
1.出自如:藕絲;尼龍絲。
3.
食品切成絲狀者亦稱絲。
1.出自如:鲙絲;肉絲;蘿卜絲。
4.
線。
1.出自《重過何氏》詩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2.出自《埤雅·釋鳥》今人乘風(fēng)放紙鳶,鳶輒引絲而上,令小兒張口望視,以泄內(nèi)熱。
5.
絲織品。
1.出自《韓非子·詭使》今死士之孤饑餓乞於道,而優(yōu)笑酒徒之屬乘車衣絲。
2.出自《說苑·建本》譬猶食谷衣絲,而非耕織者也。
6.
繅絲;紡絲。參見“絲人”、“絲事”。
1.出自《法言·先知》禽獸食人之食,土木衣人之帛,谷人不足於晝,絲人不足於夜,之謂惡政。
2.出自《桐花》詩劍士還農(nóng)野,絲人歸織纴。
3.出自《詩·豳風(fēng)·七月》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7.
喻指白發(fā)。
1.出自《有所思》詩欲知憂能老,為視鏡中絲。
2.出自《鑷白》詩始因絲一縷,漸至雪千莖。
3.出自《初到閩》詩舊說榕鄉(xiāng)好,來游鬢已絲。
4.出自《離亂雜詩》此情可待成追憶,愁絕蕭郎鬢漸絲。
8.
比喻極微細(xì)的東西。
1.出自《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2.出自《二馬》風(fēng)里裹著些暖氣,把細(xì)雨絲吹得綿軟無力,在空中逗游著,不直著往下落。
9.
量詞。相傳為古代計絲之量詞。
1.出自《西京雜記》五絲為?,倍?為升,倍升為??,倍??為紀(jì),倍紀(jì)為緵,倍緵為襚,此自少至多,自微至著也。
10.
量詞。長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
1.出自《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至於分粟累黍,量絲數(shù)籥,實以稟仰圣規(guī),參詳神思。
2.出自《算法統(tǒng)宗·零數(shù)》度法,丈以下曰尺、寸、分、厘、毫、絲、忽、微。
11.
量詞。表示極小或極少的量。
1.出自《全唐詩》臥病匡床香屢添,夜深猶有一絲煙。
2.出自《重陽九經(jīng)堂作》詩青嶂卷簾三面月,黃花吹鬢幾絲風(fēng)。
3.出自《兒女英雄傳》〔安公子〕只剩得悠悠一絲氣兒在喉間流連。
4.出自《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第二封》她向窗外望了一陣,見天那樣晴和,連一絲云都沒有。
12.
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
1.出自《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2.出自《淮南子·繆稱訓(xùn)》絲管金石,小大修短有敘,異聲而和。
3.出自《鳴皋歌送岑征君》交鼓吹兮彈絲,觴清泠之池閣。
4.出自《小闌》詞去年人在鳳凰池,銀燭夜彈絲。
1.猶替身。
2.謂做替身。
1.猶言長別。
1.亦作"替解"。
2.懈怠。
1.即繼電器。參見"繼電器"。
1.猶衰微。
1.改變;移換。
1.誅滅有罪者。
2.謂代人受過。參見"替罪羊"。
古代猶太教祭禮中用來替人承擔(dān)罪過的羊。喻指代人受過者。
1.古行禮時,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盡覆其裘,謂之裼裘。非盛禮時,以此為敬。
2.泛指袒露里衣。形容不拘禮儀。
1.古代禮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盡覆其裘,謂之裼;不裼,謂之襲。盛禮以襲為敬;非盛禮以裼為敬。
2.指穿著禮服。
1.古行禮時覆加在裘外之衣。也稱中衣。
1.嬌柔貌。
1.沉湎于酒;醉酒。
1.猶滯留。
1.見"殢云尤雨"。
1.見"殢云尤雨"。
1.喻男女之間的纏綿歡愛。
1.即噴嚏。
1.佛教語。謂剃除須發(fā)出家為僧。
1.假發(fā)髻。鬀,通"髢"。
1.古代髡刑,剃去毛發(fā)。
1.制作假發(fā)的工匠。
1.古代軍中習(xí)武之戲。類似今之足球運動。又稱"蹴鞠"。
1.古代一種雜技。
1.即趯鞠。
1.跳躍貌。
2.猶超然。高超出俗貌。
1.跳躍貌;跳動貌。
2.細(xì)長貌。趯,通"籫"。
1.星名。
1.天生的仁愛。
在北京市區(qū)中心。原為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建于1417年,稱承天門。1651年重修,改稱天安門。有五個城門,門前有金水橋,上跨五座橋。橋前為天安門廣場。城門上為九開間雙層城樓,雄偉壯麗。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此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首都北京的中心廣場。在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前。原為皇城大門的前院,辛亥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逐步改建。現(xiàn)有的規(guī)模主要是從1959年改建后逐漸形成的。廣場中軸線上自南至北依次為前門箭樓、正陽門、毛主席紀(jì)念堂、人民英雄紀(jì)念碑和天安門,長880米;廣場東側(cè)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西側(cè)為人民大會堂,東西寬50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
1.謂卓然超絕。
1.猶言半空中。
1.謂河圖。
1.天然的寶物。
2.神名。即秦穆公所獲之陳寶。
即元始天尊”(398頁)。
1.謂上天保佑﹐使之安定。《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鄭玄箋"保﹐安。爾﹐女也。女﹐王也。"后引申指皇統(tǒng)﹑國祚。《史記.周本紀(jì)》"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惡﹐貶從殷王受。'"張守節(jié)正義"武王答周公云﹐定知天之安保我位﹐得依天之宮室﹐退除殷紂之惡。"《宋書.武帝紀(jì)中》"我世祖所以撫歸運而順人事﹐乘利見而定天保者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嗟天保之未定﹐見殷憂之方始。"一說保﹐保斗﹐為古代車蓋中心軸端部件。天保﹐借指天之中樞北極星﹐引申指人世政治中心﹐如京邑﹑國都。參閱陸宗達(dá)《訓(xùn)詁簡論》。
1.《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連用九"如"字﹐祝頌福壽綿長◇遂以"天保九如"為祝壽頌詞。
1.《史記.吳王濞列傳》"蓋聞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非者﹐天報之以殃。"后因以"天報"謂上天對人為善作惡的不同報應(yīng)。
1.謂天子宴飲所用之杯。
1.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災(zāi)難﹑重大的事變或強烈的聲響。
1.同"天崩地坼"。
1.同"天崩地坼"。
1.同"天崩地坼"。
1.同"天崩地坼"。
1.同"天崩地坼"。
1.書寫的一種筆法。
1.領(lǐng)頭,帶頭。
1.亦作"挑穵"。
2.挖掘。
1.摳挖。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