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蠶絲。
1.出自《書·禹貢》厥貢漆絲,厥篚織文。
2.出自《韓詩外傳》繭之性為絲,弗得女工燔以沸湯,抽其統理,則不成為絲。
3.出自《紅線毯》詩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
4.出自《兒女英雄傳》這件衣裳是買了整匹的花兒洋縐現裁的,我這褲子汗塌兒都是綢子的:總說了罷,算萬道絲兒把我裹著呢!
2.
泛指像蠶絲一樣的細縷。
1.出自如:藕絲;尼龍絲。
3.
食品切成絲狀者亦稱絲。
1.出自如:鲙絲;肉絲;蘿卜絲。
4.
線。
1.出自《重過何氏》詩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2.出自《埤雅·釋鳥》今人乘風放紙鳶,鳶輒引絲而上,令小兒張口望視,以泄內熱。
5.
絲織品。
1.出自《韓非子·詭使》今死士之孤饑餓乞於道,而優笑酒徒之屬乘車衣絲。
2.出自《說苑·建本》譬猶食谷衣絲,而非耕織者也。
6.
繅絲;紡絲。參見“絲人”、“絲事”。
1.出自《法言·先知》禽獸食人之食,土木衣人之帛,谷人不足於晝,絲人不足於夜,之謂惡政。
2.出自《桐花》詩劍士還農野,絲人歸織纴。
3.出自《詩·豳風·七月》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7.
喻指白發。
1.出自《有所思》詩欲知憂能老,為視鏡中絲。
2.出自《鑷白》詩始因絲一縷,漸至雪千莖。
3.出自《初到閩》詩舊說榕鄉好,來游鬢已絲。
4.出自《離亂雜詩》此情可待成追憶,愁絕蕭郎鬢漸絲。
8.
比喻極微細的東西。
1.出自《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2.出自《二馬》風里裹著些暖氣,把細雨絲吹得綿軟無力,在空中逗游著,不直著往下落。
9.
量詞。相傳為古代計絲之量詞。
1.出自《西京雜記》五絲為?,倍?為升,倍升為??,倍??為紀,倍紀為緵,倍緵為襚,此自少至多,自微至著也。
10.
量詞。長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
1.出自《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至於分粟累黍,量絲數籥,實以稟仰圣規,參詳神思。
2.出自《算法統宗·零數》度法,丈以下曰尺、寸、分、厘、毫、絲、忽、微。
11.
量詞。表示極小或極少的量。
1.出自《全唐詩》臥病匡床香屢添,夜深猶有一絲煙。
2.出自《重陽九經堂作》詩青嶂卷簾三面月,黃花吹鬢幾絲風。
3.出自《兒女英雄傳》〔安公子〕只剩得悠悠一絲氣兒在喉間流連。
4.出自《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第二封》她向窗外望了一陣,見天那樣晴和,連一絲云都沒有。
12.
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
1.出自《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2.出自《淮南子·繆稱訓》絲管金石,小大修短有敘,異聲而和。
3.出自《鳴皋歌送岑征君》交鼓吹兮彈絲,觴清泠之池閣。
4.出自《小闌》詞去年人在鳳凰池,銀燭夜彈絲。
1.深入研求。語本《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刑昺疏﹕"言夫子之道高堅﹐不可窮盡……故仰而求之則益高﹐鉆研求之則益堅。"
設法找門路,托人情,以謀求名利鉆營術|百計鉆營。
1.專心吟詠。
1.猶言鉆穴逾墻。
1.夤緣鉆營。
1.鉆研并閱讀。
1.猶言鉆謀。
1.穿洞鑿刻。
2.指黥刑。
1.喻指四處碰壁之人。
1.小而圓的鉆石。
1.見"鉆礪"。
1.古卜法。鉆龜里甲使薄﹐然后燃荊焞以灼所鉆處﹐使兆坼現于表面﹐藉以定吉兇。
2.比喻得禍。
3.猶鉆研。
1.以鐵制刑具束頸﹑鑿去髕骨的一種酷刑。
1.一種占卜術。鉆刺龜里甲﹐并以火灼﹐視其裂紋以斷吉兇。
1.勸酒,催人飲酒之辭。
1.亦作"蟕蛦"。
2.一種大龜。
1.見"蟕衟"。
1.古時口足之間飾有篆文的飲酒器。
1.高聳貌?!稘h書.揚雄傳上》"于是大夏云譎波詭,嶊嶉而成觀。"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嶊嶉,材木之崇積貌也。"一說,嶊嶉即崔巍。王先謙補注"嶊嶉,即崔崣之同音變字,若今言崔巍矣。"
1.亦作"嶊崣"。
2.高大。
1.見"嶊嵬"。
1.嘴。
2.嘴部附近的部位。
1.頷骨;下巴骨。借指嘴臉;長相。
1.嘴角。
1.貪吃。
2.喻貪愛女色。
1.心里藏不住話;說話隨便,不審慎。
1.指食物。
1.謂臉向下跌倒。
1.即嘴唇。
1.謂話說得生硬﹑厲害,刺傷人。
1.多話,好搬弄是非。
1.辨別滋味的能力。
1.形容話說不響。
1.謂說話遲鈍,不善言辭。
1.同"嘴盧都"。
1.多言多語。
1.嘴部附近的部位。
1.說話乖巧﹑動聽。
1.嘴角。
1.說話尖酸刻薄。
1.上下唇兩端連接處。
1.指鳥喙。
1.指臉向下跌倒。
1.指臉向下跌倒。
1.謂有話藏不住,馬上說出來。
1.愛說長道短。
1.謂出言尖刻。
面貌;臉色。多含貶義丑惡嘴臉|小人嘴臉。
1.撅著嘴,鼓著嘴。
2.多言多語。
1.同"嘴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