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系在身前的圍裙。
2.
名詞
車上的帷幕。
3.
見下“襜褕”。〈書〉一種長的單衣。
1.
系在衣服前面的圍裙。
1.出自《詩·小雅·采綠》終朝采藍,不盈一襜。
2.
指襯在馬鞍上的裀褥。
1.出自《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長襜敢辭紅錦重,舊韁寧畏紫絲蟠。
2.出自《甘州遍》詞金鞍白馬,雕弓寶劍,紅纓錦襜出長鞦。
3.
腋下部分的衣服。亦借指衣袖。
1.出自《方言》襜謂之?。
4.
即襜褕。參見“襜褕”。
1.出自《奉和魯望秋日遣懷次韻》向陽裁白帢,終歲憶貂襜。
5.
車帷。
1.出自《后漢書·劉盆子傳》乘軒車大馬,赤屏泥,絳襜絡。
2.出自《西溪叢語》《華陽國志》云:郭賀為荊州刺史……明帝到南陽巡狩,賜三公之服,去襜露冕,使百姓見之,以彰有德。
6.
見“襜襜”。搖動貌。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飄風回而起閨兮,舉帷幄之襜襜。
2.出自《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韻》碧幢油葉葉,紅旆火襜襜。
3.出自《浣溪沙》詞風遞殘香出繡簾,團窠金鳳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7.
見“襜襜”。盛裝貌。
1.出自《說苑·雜言》子路盛服而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
2.出自《后白菊賦》令儀襜襜,斂玉手兮。
1.謂憑借進言謀取利祿。
1.出賣家業。
1.施恩惠以博取正義之名聲。
1.受賄而枉斷官司。
1.象聲詞。形容聲音纖柔細長。
1.賣兒女。
2.引申指被賣之子女。
3.猶育子。
4.指鬻熊。
1.旺盛,引申謂久長。
1.氣盛貌。
1.臺名。即郁孤臺。
1.郁結,蓄積。
1.以郁金香熬制的發油。
1.高聳貌。
1.中醫病證名。表現為眩暈,甚至昏迷。
1.氣勢盛積。
1.郁積的云氣。
1.迂回曲折。
1.茂盛貌。
2.沉滯貌。
1.郁悶,不舒暢。
1.憂郁貌。
2.酣暢貌;欣悅貌。
1.滯塞不通;郁積不暢。
1.猶激揚。
1.抑郁憂悶。
1.抑郁,憂悶。
1.抑郁,郁結。
1.濃烈貌,旺盛貌。
2.憂悶貌。
1.積聚。
1.小孩自呼。
1.鬢毛額發。
1.亦作"鬰■"。
2.剪治頭發。鬰,同"剪"。
1.鬢髻。
1.鬢毛額發。
1.女子鬢發下垂貌。
1.亦作"?鬢"。
2.秀美的鬢發。
1.猶發髻。
1.小兒去發。
1.大水貌。
1.水深廣貌。
1.鷙鳥。
1.鴟蹲。比喻瑟縮局促之態。
1.猶鳶跕。
1.《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孔穎達疏"其上則鳶鳥得飛至于天以游翔,其下則魚皆跳躍于淵中而喜樂,是道被飛潛,萬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后以"鳶飛魚躍"謂萬物各得其所。
1.謂兩肩上聳,像鴟鳥棲止時的樣子。
1.肩聳像鴟,目兇如豺。形容奸惡的相貌。
1.肩似鳶聳,膝屈似羔。形容卑微之態。
1.如鳶之聳肩,如鵠之伸頸。形容伏案苦思的樣子。
1.謂兩肩上聳像鴟,面有紅光。舊時相術指飛黃騰達的征兆。
1.鳶鳥鳴叫。古人以為風候。
1.攻城器械。指云梯。
1.《后漢書.馬援傳》"當吾在浪泊﹑西里間,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墯水中。"李賢注"鳶,鴟也。跕跕,墯貌也。"后以"鳶跕"形容路遠地惡。
1.草名。多年生草本,根莖淡綠色,葉子劍形,花青紫色,蒴果長橢圓形。供藥用,也可供觀賞。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