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只,雙)人體的上肢,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形容詞
小巧而便于拿的。
3.
動詞
拿著。
4.
名詞
做某種事情或擅長某種技能的人。
5.
形容詞
親手或親手寫的。
6.
名詞
本領;手段。
7.
量詞
(~兒)量詞,用于技能、本領等。
8.
量詞
用于經手的次數。
1.
人體上肢腕以下持物的部分。
1.出自《說文·手部》手,拳也。
2.出自《詩·邶風·簡兮》左手執龠,右手秉翟。
3.出自《白馬篇》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2.
表示手的動作。執持。
1.出自《逸周書·克殷》武王乃手大白以麾諸侯,諸侯畢拜,遂揖之。
2.出自《故貝州司法參軍李君墓志銘》其在貝州,其刺史不悅於民,將去官,民相率喚嘩,手瓦石,胥其出,擊之。
3.出自《左忠毅公逸事》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攙,為除不潔者引入。
4.出自又如:人手一編。
3.
親手。
1.出自《韓非子·難三》有間,遣吏執而問之,則手絞其夫者也。
2.出自《顏氏家訓·歸心》齊有一奉朝請,家甚豪侈,非手殺牛,啖之不美。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還有數字在內,須縣君手自拆封,萬勿漏泄則個。
4.出自《北上日記·﹝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二日》云彬之女兒方自臺灣來,手治菜肴。
4.
手跡。參見“手跡”。
1.出自《漢書·郊祀志上》天子識其手,問之,果為書。
2.出自《題成都玉局觀孫位畫龍》詩我見蘇州昆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龍。老僧相傳道是僧繇手,尋常入海共龍斗。
5.
中醫指寸口。
1.出自《素問·陰陽別論》三陰在手。
6.
手藝;本領。
1.出自《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引漢趙壹《非草書》》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
2.出自《世說新語·方正》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與共棋。王手嘗不如兩道許,而欲敵道戲,試以觀之。
3.出自《滿江紅》詞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
4.出自《賞花時·送人應聘》套曲莫遲留,壯志應酬,不負平生經濟手。
7.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圍。
1.出自《韓非子·難言》宓子賤、西門豹不斗而死人手。
2.出自《李舍人席上感遇》詩一官到手不可避,萬事役我徒勞形。
3.出自《宋史·蘇頌傳》每發斂,高下皆出吏手。
4.出自《生死場》縫窮婆誰也逃不了他們的手。
8.
指邊,面。
1.出自《水滸傳》上手是鐵臂膊蔡福,下手是一枝花蔡慶。
2.出自《歸去來·雞之歸去來》她們從藤下走過,到西手的南緣上用茶去了。
9.
指次序。
1.出自《弈喻》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
2.出自又如:第一手資料。
10.
指在某種技術或工作中居某種地位的人。
1.出自《北齊書·崔季舒傳》季舒大好醫術,天保中,於徙所無事,更銳意研精,遂為名手。
2.出自又如:國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
11.
指從事某種行業、活動或作出某種行動的人。
1.出自《宋書·黃回傳》明寶啟太宗使回募江西楚人,得快射手八百。
2.出自《過南城縣麻姑山》詩詩手難題畫手慚,淺青濃碧疊東南。
3.出自又如:水手;拖拉機手;吹鼓手;打手。
12.
量詞。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貨幣計算單位。
1.出自《萬齋瑣錄》按手,乃數目字,猶今言一手、兩手也。海貝一枚為莊,四莊為手,四手為苗,見《云南志》。
13.
通“首”。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陳知其罪,授手于我。
2.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荀子三》手、首字通,故??手稽首,《卯簋》作??手稽手。
14.
通“杽”。枷鎖。
1.出自《法言·問神》龍以不制為龍,圣人以不手為圣人。
15.
指動物前肢或動物前部伸出的感觸器官。
1.出自《楚辭·天問》鰲戴山抃
2.出自如:觸手。
16.
指某些代替手工作的機械。
1.出自如:扳手;機械手。
17.
表示手的動作。擊殺。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
2.出自《后漢書·郅惲傳》子張垂歿,視惲,歔欷不能言。惲曰:“吾知子不悲天命,而痛讎不復也。子在,吾憂而不手;子亡,吾手而不憂也。”子張但目擊而已。惲即起,將客遮仇人,取其頭以示子張。子張見而氣絕。
18.
表示手的動作。取。
1.出自《詩·小雅·賓之初筵》賓載手仇,室人入又。
2.出自《歸潛志》此境絕不可不志,即手泉研石各題詩。
19.
量詞。猶個、只。
1.出自《揚州畫舫錄·橋東錄》客有邀余湖上者,酒一甕,米五斗……篙二手,客與舟子二十有二人,共一舟,放乎中流。
20.
量詞。用于技能、技巧。
1.出自《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二》瞑想的結果,擬定了兩手太極拳。
1.墳墓封土的一種形狀。亦指墳墓。
1.見"馬藺"。
1.系在馬身上的鈴鐺。
又稱土豆”、洋山芋”等。雙子葉植物,茄科。多年生草本。作一年生栽培。地下莖膨大成塊莖,有黃、白、淡紅、紫色,呈圓、卵圓、橢圓形,表皮有芽眼。多用塊莖繁殖。原產南美洲,中國普遍栽培。塊莖富含淀粉,除作糧食和蔬菜外,也用于制造酒精。
1.古地名。春秋衛地。在今河北大名東南。公元前584年晉景公與諸侯會盟于此。戰國屬齊,公元前341年齊將孫臏伏兵殺魏將龐涓于此。
1.見"馬陵書樹"。
1.馬齒莧的別名。
1.桑根露出地面者。傳說能毒死人。
1.脫去刑具。秦漢時用罪犯服役,則解除其刑具,謂之弛刑徒。
2.免除刑罰。
1.宋代除向工商行戶收取商稅外,官府需要的物料人工,都向各行勒派,行戶不勝其苦。熙寧六年改為用錢折算,稱為"免行錢"。
1.宋代銓選制的一項規定。選人不經守選而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稱"免選"。
1.免除徭役。
2.免除兵役。
1.宋熙寧年間王安石推行新法,將差役改為雇役,由當役人戶按等第出錢,官府募人代服徭役﹐稱為"免役法",亦稱"募役法"。見《宋史.食貨志上五》﹑《宋史.王安石傳》。
1.宋代推行免役法時,由當役人戶按等第交給官府雇人代服徭役的費用。
1.生物不受某種病害感染的防御能力。亦喻人們抵御錯誤思想﹑行為侵襲的能力。
1.猶免疫力。
研究生物免疫性、免疫應答、免疫反應和方法的生物醫學學科。內容包括免疫化學、免疫生物學、免疫病理學及免疫遺傳學等。
即免除處罰①”。
1.不受責備。
1.免除債務,不還債。
1.向敵方宣布或要求停戰的牌子。比喻停止斗爭﹑辯論等活動的要求。
1.撤銷職務。
1.脫下頭盔。古代將士的行禮方式。
2.指決死。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免胄入狄師﹐死焉。"
1.免官放逐。
1.免繳租稅。
1.免除罪刑;不予法律處分。
1.古代法律,本人犯罪時,親友亦應連坐治罪。對其親友免予治罪,謂之"免坐"。
1.水滿蕩漾貌。
1.見"黽塞"。
1.古地名。即澠池。
2.縣名『置,即今河南省澠池縣。
1.見"黽塞"。
1.見"黽勉"。
1.即黽池。
1.蛙洞。
1.捕蛙的誘餌。
1.形容勤勉。
1.亦作"黽俯"。
2.勉勵,盡力。
3.勉強。
1.努力;盡力。
1.戰國時的要塞。故址在河南信陽西。其地有大小石門,鑿山通道,地勢險厄。
1.蛙洞鳥窩。比喻貧民的居處。
1.蛙類。蜮,通"蟈"。
1.彎下身子。
2.趴在地上。
1.屈從依附。
1.彎下身子靠近。
1.低眉。表示謙卑﹑恭順﹑沉痛等情狀。
2.謂向……低頭屈服。
1.斜著眼向下看。表示鄙夷﹑不屑。
1.努力;勉力。
1.低頭不語。
1.身處卑屈的地位而奮起。
1.切近貌。
2.衰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