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打獵,特指冬天打獵。
1.
打獵。亦特指古代君主冬獵。
1.出自《詩·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貛兮!
2.出自《左傳·隱公五年》故春搜、夏苗、秋獼、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3.出自《東都賦》若乃順時節而搜狩,簡車徒以講武,則必臨之以《王制》,考之以《風》《雅》。
4.出自《冬狩行》春搜冬狩侯得用,使君五馬一馬驄。
2.
征伐。
1.出自《易·明夷》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3.
通“獸”。
1.出自《東京賦》薄狩于敖。
2.出自《隸釋·漢司隸校尉楊渙石門頌》惡蟲??狩,蛇蛭毒蟃。
3.出自《搜神記》今日獵得一狩,非龍、非螭、非熊、非羆。
4.出自《讀書雜志·漢隸拾遺》狩與獸同。
4.
通“守”。指諸侯受命守治的地方。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5.
通“守”。指天子出巡。
1.出自《車駕幸京口侍游曲阿后湖詩》虞風載帝狩,夏諺頌王游。
2.出自《平淮西碑》外多失朝,曠不岳狩。百隸怠官,事亡其舊。
3.出自《黃陵廟》詩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4.出自《慈禧太后演義》本朝圣祖、高宗南巡西狩,何嘗不是微行的變相。
6.
通“守”。帝王被召、出奔或被俘的婉辭。
1.出自《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於河陽。
2.出自《春秋繁露·王道》晉文再致天子,諱致言狩。
3.出自《游南內九龍宮》詩蒼黃狩巴蜀,倏忽陷河潼。
4.出自《大營驛題記》痛念二圣遠狩沙漠,天下靡寧。
5.出自《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宣和北狩,散亡略盡。
6.出自《明史·英宗前紀》壬戌,師潰……副都御史鄧棨等皆死,帝北狩。
1.林中茅屋。多指隱居之所。
1.猶山林。
1.鄉野里門。
2.復姓『有林閭翁孺。
1.酒的一種。
1.樹林與峰巒。泛指山林。
2.指隱居的地方。
1.林中,林間。
1.猶茂林。林木繁茂的地方。
1.樹梢,林外。
1.林梢。
1.樹林。
2.木材。
1.從事森林的培育﹑管理﹑保護等工作的農民。
1.培植林木的山坡地。
1.淵藪;林園。
1.在山林間棲隱。亦指棲隱者。
1.謂在山林隱居。亦指隱居的人。
1.杞木叢生之地。指退隱之田野山林。
1.山林間小道。
1.林中的禽鳥。
2.見"林檎"。
1.林檎的果脯。
1.成片生長的竹木。
1.亦作"林坵"。亦作"林邱"。
2.樹木與土丘。泛指山林。
3.指隱居的地方。
1.見"林丘"。
1.見"林丘"。
以生長、培育、保護和經營林業生產為主的成片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蓋的地區。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一帶為中國最大林區。
1.山林所有權。
1.謂退隱的打算。
1.謂退隱之約。
1.猶林莽;林木。
1.盛多貌。
1.山林古寺中的僧人。
1.亦作"林埛"。
2.郊野。
1.林木的尖端或末端。
1.古諸侯名,亦指其國名。
文學家、翻譯家。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冷紅生,福建閩縣(今閩侯)人。光緒年間舉人。曾在京師大學堂任教。早年參加戊戌變法,后思想轉向保守,晚年反對新文化運動。曾依靠他人口述,用古文譯出《巴黎茶花女遺事》等外國小說一百八十余種。有《畏廬文集》等。
1.樹木;樹林。
1.山林陋室。
1.居住在山林中的老人。
1.山林與澤藪。
2.指山野隱居的地方。
3.比喻事物聚集的處所。
1.樹林池塘。
1.森林被風吹動發出的像波濤一樣的聲音。
1.指隱士。
1.山林溪澗。
1.林木曲深之處。
1.山名。道教十大洞天之一。在江蘇吳縣洞庭西山(古稱包山)。周縞|百里,號稱"元神幽虛之洞天"。
1.林中低洼的地方。
1.內蒙古林西鍋撐子山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1.攀援樹木之戲。
1.樹林之下。指幽靜之地。
2.指山林田野退隱之處。
3.謂閑雅﹑超逸。
1.同"林下風氣"。
1.稱頌婦女閑雅飄逸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