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說明;解說。
2.
動詞
消除,消散。
3.
動詞
放開,放下。
4.
動詞
把坐監(jiān)服刑的人釋放。
5.
名詞
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簡稱。指佛教。
6.
名詞
姓。
1.
解釋;闡釋。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
2.出自《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專修丘明之傳以釋經(jīng),經(jīng)之條貫,必出于傳。
3.出自《廣陽雜記》〔岣嶁碑〕字皆科斗,不可識。嘉靖初,國子生沈鎰自謂能辨此,因為之釋。
4.出自《訄書·清儒》至清世,為疏者……《詩》疏稍膠,其佗皆過舊釋。
2.
消溶;熔化。
1.出自《老子》渙兮若冰將釋。
2.出自《楚辭·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彼皆習之,魂往必釋之。
3.出自《鹽鐵論·褒賢》東方朔自稱辯略,消堅釋石,當世無雙。
4.出自《次韻和中甫兄春日有感》雪釋沙輕馬蹄疾,北城可游今暇日。
5.出自《華蓋集續(xù)編·馬上支日記》現(xiàn)在既知道蚩尤是赤化的祖師,那疑團就可冰釋了。
3.
解開。
1.出自《詩·鄭風·大叔于田》抑釋掤忌,抑鬯弓忌。
2.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
3.出自《三國演義》浚釋其縛,焚其櫬,以王禮待之。
4.出自《南北史通俗演義》及西師入都,蕭棟及二弟橋樛,得從密室出走,途次遇著杜崱,替他釋去鎖械。
4.
脫掉。參見“釋服”。
1.出自《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東郊何時開,帶甲且未釋。
5.
解除;消除。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請復衛(wèi)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
2.出自《三國志·吳志·駱統(tǒng)傳》今強敵未殄,海內(nèi)未乂,三軍有無已之役,江境有不釋之備。
3.出自《平陽縣代納坊場錢記》補青冊之缺,釋飲戶之負,不勝大愿。
4.出自《花邊文學·再論重譯》看到穆木天先生的《論重譯及其他》下篇的末尾,才知道是在釋我的誤會。
6.
廢棄;放棄。
1.出自《書·多方》非天庸釋有夏。
2.出自《韓非子·難勢》無慶賞之勸,刑罰之威,釋勢委法,堯舜戶說而人辨之,不能治三家。
3.出自《漢書·馮野王傳》今釋令與故事而假不敬之法,甚違闕疑從去之意。
4.出自《擬殿試策問》永惟子大夫釋畎畝之安,輕千里之遠,而從朕游者,夫豈為利祿哉!
7.
放下。
1.出自《莊子·養(yǎng)生主》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2.出自《鹽鐵論·褒賢》然戍卒陳勝釋挽輅,首為叛逆,自立張楚,素非有回由處士之行,宰相列臣之位也。
3.出自《聊齋志異·田七郎》忽一樵人至前,釋擔抽利刃。
8.
遺留。
1.出自《儀禮·士虞禮》舉魚臘俎,俎釋三個。
9.
釋放。
1.出自《書·武成》釋箕子囚。
2.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一年》楚執(zhí)宋公以伐宋。冬,會于薄以釋之。
3.出自《文選·潘岳〈馬汧督誄〉》戎釋我徒,顯誅我?guī)洝?/p>
4.出自《聊齋志異·胭脂》婦不得已,實供:“曾與宿言。”公於是釋鄂拘宿。
10.
赦宥;免除。
1.出自《國語·魯語上》君今來討弊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必不泯其社稷。
2.出自《漢書·趙充國傳》釋有罪,誅無辜。
3.出自《路旁堠》詩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釋。
4.出自《南北史通俗演義》僧辯侃侃直陳,有條有理,繹聞知,忙釋令出獄,面加慰勞。
11.
放逐。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釋盧蒲嫳于北竟。
12.
浸漬。
1.出自《禮記·內(nèi)則》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
13.
淘米。
1.出自《詩·大雅·生民》釋之叟叟,蒸之浮浮。
14.
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泛指佛教或僧人。
1.出自《高僧傳·義解·釋道安》初,魏晉沙門,依師為姓,故姓各不同。安以為大師之本,莫尊釋迦,乃以“釋”命氏。
2.出自《??顏魯公送挺赟歸翠微寺》詩挺赟惠學該儒釋,袖有顏徐真草跡。
15.
文體名。漢蔡邕有《釋誨》,晉皇甫謐有《釋勸》、束晳有《玄居釋》,唐韓愈有《釋言》。
1.出自《文體明辨序說·釋》按字書云:“釋,解也。”文既有解,又復有釋,則釋者,解之別名也。
1.謂雨量過多。
1.傳說中靈獸名。一名天祿。
1.天賜的福祿。《書.大禹謨》"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后常指帝位。
2.俸祿。
3.傳說中獸名『代多以石雕其形以為飾。
4.漢代閣名◇亦通稱皇家藏書之所。
5.酒的代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之美祿。"
1.傳說中兩種獸名『人雕石為像﹐置于墓前。
1.指酒。
1.漢宮中藏書閣名『高祖時創(chuàng)建﹐在未央宮內(nèi)。
1.天上的路。
2.指高遠的路。
3.上天的法則。猶天道。
4.指日月星辰等天體運行的規(guī)律。
5.指京都。 6.喻及第﹑出仕等。
1.道教謂天帝所授官爵。
1.謂上天的誅戮。
1.謂載名于典籍﹑圖書。
1.天時變化的節(jié)律。
2.天然的音律。
3.天界的律令。
倫人與人的關系。指父子、兄弟等的關系,泛指家庭共聚天倫|天倫之樂。
1.家庭中親人團聚的歡樂。
1.猶天理。
1.猶天網(wǎng)。
2.古代兵家謂林木縱橫的地形。
3.古代戰(zhàn)具。
也稱地網(wǎng)天羅”。謂上下四方都設下包圍圈。比喻防范嚴密公安干警布下天羅地網(wǎng)|邊境設下天羅地網(wǎng)。
多年生腐生直立草本。其地下塊莖為中藥。有息風、定驚的功用。可治眩暈眼黑、肝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等。
1.駿馬的美稱。
2.傳說中獸名。
3.神馬。
4.星名。屬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
5.螳螂的別名。
天馬漢武帝時從西域獲得的神馬。神馬奔馳如騰空飛行。比喻詩文、書法等豪放不拘,超凡不群詩文有天馬行空之氣勢|筆勢豪放,猶如天馬行空。
1.天機之門。指心。
2.指鼻﹑口或天庭。
3.天宮之門。
4.指皇宮之門。
5.星名。東方七宿角宿中之兩星。即室女座53﹑69。 6.牌九賭博﹐莊家對面稱天門。 7.草藥名。
1.晉陶侃夢生八翼﹐飛而上天﹐見天門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門不得入﹐閽者以杖擊之﹐因墜地﹐折左翼◇位至八州都督。見《晉書.陶侃傳》。
1.百合科。多年生攀援草本。莖細長。葉退化﹐由線形葉狀枝代替葉的作用。塊根紡錘形﹐簇生﹐肉質。中醫(yī)入藥﹐有潤肺止咳﹐養(yǎng)陰生津的功效。
1.天之生民。黎民百姓。
1.猶天際。
1.廟堂。
2.星名。即營室。
1.指賢者。因其明乎天理﹐適乎天性﹐故稱。
2.指人民;普通人。
1.猶天命;天道。
2.天之光輝。指日﹑月﹑星等。
3.謂天生的視覺能力。
4.謂天賦智慧。
5.尊稱帝王。 6.天亮。
①上天的意志,泛指命運天命難違|任憑天命。②指自然界的一種必然規(guī)律制天命而用之。
主張?zhí)臁奔瓷系鄣闹家夂兔钪髟兹耸酪磺械奈ㄐ闹髁x哲學理論。
1.猶天幕。指云層。
1.佛教語。天子魔之略稱。為欲界第六天主。常為修道設置障礙。
2.道教指天上的魔怪。
3.泛指魔鬼。
4.樂舞名。
1.佛教謂擾礙佛道者。
2.喻正統(tǒng)以外的旁門支派。
1.元代宮廷樂舞。用于贊佛﹑宴享等。以宮女十六人﹐頭垂辮發(fā)﹐戴象牙佛冠﹐身披纓絡﹐扮成菩薩形象而舞﹐謂之天魔舞。參閱《元史.順帝紀六》。
1.天的盡頭。指極遠的地方。
1.天子的墨跡。
在浙江省西北部。東北西南走向,長130千米。分東、西天目山,海拔分別為1479米和1587米。山高水秀,多奇峰怪石。有仙峰遠眺、平溪夜月、玉劍飛橋、蓮花石座、懸崖瀑布及禪源寺、獅子口、西關龍?zhí)兜葎倬埃瑸檎阄髅麆佟?/p>
1.為天牧民者。指掌管政事的統(tǒng)治者。
1.天。天空如幕覆蓋大地﹐故稱。
2.帳篷。
3.舞臺后面懸掛的大布幔﹐演劇時配合燈光以表現(xiàn)天空景象。
1.天上男仙。稱美男子。
1.指嶺南。亦泛指南方。
1.形容距離遙遠。
2.指距離遠的不同地區(qū)。
3.形容(談話)漫無邊際。
1.形容距離遙遠的不同地區(qū)。
2.形容(談話)漫無邊際。
1.天降的災難。
1.自然的分際。
2.多指自然之道。
3.猶天邊。
1.天生的面貌。
人的自然壽命終其天年|盡其天年。
1.謂意外的死亡。
1.謂命運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運道不好。
1.謂未享天年。
1.宋時定徽宗誕辰為天寧節(jié)。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