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溼”。
2.
潮濕。與“乾”相對。
1.出自《易·乾》水流濕,火就燥。
2.出自《韓詩外傳》德也者……斂乎太陰而不濕,散乎太陽而不枯。
3.出自《??鳥賦》長沙卑濕,誼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乃為賦以自廣。
4.出自《神女祠》詩龍氣石床濕,鳥聲山廟空。
5.出自《溉堂六客詩·禪客》要看手中楊枝濕,賴有門前錫杖從。
3.
沾濕。
1.出自《采蓮曲》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2.出自《游會仙宮》詩霏霏涼露濕瑤臺,半夜吹簫月下來。
3.出自《家》她自言自語,說到這里,淚水濕了她的衣裳。
4.
猶遲緩。
1.出自《呂氏春秋·貴卒》力貴突,智貴卒。得之則遫為上,勝之則濕為下。
5.
中醫術語。風、寒、暑、濕、燥、火為六淫。濕屬陰邪,流行于夏季。參見“六淫”。
1.出自《素問·天元紀大論》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
6.
干燥。
1.出自《詩·王風·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濕矣。
1.明清時禮部司官投刺內院學士﹑宗人府大堂官﹑巡撫﹑副僉都稱晩侍生。參閱明王世貞《觚不觚錄》﹑清梁章巨《稱謂錄.同官謙稱》。
1.遲成熟。
1.秋末冬初的大白菜。
1.晩年。
2.歲暮。
3.謂欠收。喻不得志。
1.晩飯。
1.冬筍。
1.舊時對唐詩的分期,有初﹑盛﹑中﹑晩四期,大和(公元827年)以后為晩唐。也有僅分初﹑盛﹑晩三期的,以元和(公元806年)以后為晩唐。
1.晩唐的詩體。以華艷纖巧為主要特征。
1.舊時官府午后申時升堂理事稱晩堂。
1.指秋季作物。
1.見"晩涂"。
1.對叔父的俗稱。
1.謂覺悟太遲;后來醒悟。
1.傍晚;晚上。
1.晩上。
1.日落時出現的彩霞。
1.夏末。指農歷六月。
1.指菊花。宋韓琦有"且看黃花晩節香"句﹐故稱。
2.寺廟傍晩點燃的香。
1.晩餐。
1.指遲開的花。
1.方言。停一會兒;等一會兒。
1.晩年求學。
2.后輩學子。
3.對前輩學者的自謙之稱。
1.后學對前輩的自謙之稱。清時禮部司官投刺內院大學士﹑吏部都察院五堂官,亦稱晩學生。參閱清錢大昕《恒言錄.友生晩生》﹑清梁章巨《稱謂錄.同官謙稱》。
1.夕陽。
1.繼父。
1.晩年。
2.老葉。
1.夜晚。
1.謂晩年所走的道路。
1.傍晚時的陰霾。
1.遲開的花。
1.晩年顯達。
1.末年。
2.指晩年的好運氣。
1.指晩季作物。
1.夕陽的余暉;夕陽。
2.指月亮。
1.傍晚時搗衣。亦指傍晚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1.晩年的志向。
1.謂智慧發育較遲。
1.傍晚的鐘聲。
1.水流回曲湍急貌。
1.污穢漫漶。
1.污染。
1.水流回曲貌。
1.聯結交錯。
1.水流盛貌。
1.傳說中泄海水之處。
1.把過失推給別人。
1.推委蒙混。
1.推委﹑解脫。
1.推委﹐借口。
1.棄置﹐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