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過去;消失(多指時間、流水)。
2.
動詞
死,多用于表示對死者的敬意。
1.
往;去。
1.出自《詩·邶風·谷風》毋逝我梁,毋發我笱。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
3.出自《廣陽雜記》漁人得雌鱟,則其雄守而不去;得雄鱟,則雌者遠逝矣。
4.出自《古屋》春天即將逝去了。
2.
流。
1.出自《墨子·親士》是故溪狹者速涸,逝淺者速竭。
2.出自《水經注·渭水二》二川并逝,俱為一水,南與橫水合。
3.
死。
1.出自《漢書·司馬遷傳》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
2.出自《祭石君文》自君之逝,相遇輒哀。
3.出自《澹定集·大星隕落》哲人雖逝,猶存典型。
4.
飛。
1.出自《莊子·山木》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2.出自《淮南子·覽冥訓》〔鳳凰〕逝萬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
5.
跑。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2.出自《詠懷》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骎骎。
6.
消失。
1.出自《釣磯石》詩游魚何事偏深逝,不道人間有直鉤。
2.出自《書信集·致李霽野》我有許多小小的想頭和言語,時時隨風而逝。
3.出自《人的悲哀》方而小的臉上從嘴邊蕩起的世故的圓滑皺紋,在猛然揚起的煙火般的嘩笑聲里,才悻悻的勝利而逝。
7.
發語詞。
1.出自《詩·邶風·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
2.出自《贈白馬王彪》詩謁帝承明廬,逝將歸舊疆。
3.出自《螢火賦》逝將歸其未返,忽欲去而中留。
8.
通“誓”。表決心之詞。
1.出自《詩·魏風·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2.出自《說文通訓定聲·泰部》逝,假借為誓。
1.經過腌漬﹑洗曬﹑晾掛而制成的一種咸肉。
1.古琴曲名。
2.詞牌名。有雙調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六字四體,平韻。參閱《詞譜》卷十七。
3.曲牌名。南北曲皆有。字句格律均與詞牌七十六字體前半闋略同。北曲屬雙調,用在套曲內或用作小令。南曲屬仙呂入雙調,用作過曲。
1.謂如風消散。
2.風教散播。
風騷1〈書〉①風指《詩經》中的《國風》,騷指屈原的《離騷》,后來泛稱文學。②在文壇居于領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領先叫領風騷。 風騷2 [fēngsāo]指婦女舉止輕佻賣弄~。
1.風吹。
2.形容氣勢迅猛。
①刮風的情況~突然變了,由南往北刮,而且風勢漸漸大起來了。②比喻情勢看~ㄧ~不對。
風和被風卷起的沙土漫天的~。
1.風風傻傻。
1.指風水兇煞。
1.謂如風吹山。
2.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山有穴,風從中出,故名。
3.山名。在今山西省吉縣附近。
1.謂風時大時小,方向不定。
①熱天取涼的舊式用具,用布制成,吊在梁上,用人力拉動生風。②電扇。
1.唐李賀《蘇小小墓》詩"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后以"風裳"指飄忽的衣裙。
在一定時期中社會上流行的風氣和習慣時代~ㄧ社會~。
1.謂風勁吹。
1.風采;神態。
2.指藝術作品的文采神韻。
1.起風。
2.猶言雷厲風行。
3.形容氣氛活躍。
1.廚房用的爐子。
1.傳說中的神獸名。
①刮風的聲音~鶴唳 。②指傳播出來的消息走漏~ㄧ~越來越緊。
1.指營伎。
前秦苻堅領兵進攻東晉,大敗而逃,潰兵聽到風聲和鶴叫,都疑心是追兵(見于《晉書·謝玄傳》)。形容驚慌疑懼。
1.見"風聲婦人"。
1.風中的笙聲。
1.傳說中的風神。
1.指《詩經》中的《國風》。亦泛指民歌。
1.中醫病名。屬痹癥一類,指風和濕兩種病邪結合所致的病癥。癥見頭痛﹑發熱﹑微汗﹑惡風﹑身重﹑小便不利﹑骨節酸痛﹑不能屈伸等。
1.一種慢性而反復發作的全身性疾病,多見于較冷而潮濕的地區。心臟被侵犯時,心肌發炎,出現雜音﹑心慌﹑心跳過快等癥狀。關節被侵犯時,關節有局部紅腫﹑劇痛等癥狀。
又稱風濕性心瓣膜病”。是風濕性心臟炎后遺癥,以心瓣膜病變為主的心臟病。以二尖瓣狹窄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為多見。??刹l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顫動、血栓形成、急性肺水腫等。
1.詩篇。
1.謂勸勉世人。
1.曉諭;教誨;告誡。
①風的勢頭到了傍晚,~減弱。②比喻情勢探探~再說 ㄧ他一看~不對,拔腿就跑。
1.書體的一種。
1.和風緩吹。
1.因風騰躍。比喻飛黃騰達。
1.古代以風占卜吉兇的一種術數。
1.《韓詩外傳》卷九"皋魚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后因以"風樹"為父母死亡,不得奉養之典。
1.同"風木之悲"。
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地理形勢,如地脈、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認為風水好壞可以影響其家族、子孫的盛衰吉兇看~ㄧ~寶地(風水好的地方)。
1.指專為人看住宅基地和墳地等地理形勢的人。
1.指輾轉流傳的話語或消息。
1.指微風。
1.《莊子.逍遙游》"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謂鵬鳥憑借風力而高飛◇以"風斯在下"比喻超越前賢。
1.《初學記》卷一引漢仲長統詩"春云為馬,秋風為駟。"后以"風駟"指神仙的車駕。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的總和~人情。
用當時社會風俗及日常生活做題材的繪畫。
1.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1.風采素養。
風的速度,通常以米/秒、千米/小時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