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害怕;使害怕。
1.
恐懼。
1.出自《墨子·七患》君修法討臣,臣懾而不敢拂。
2.出自《述祖德詩》萬邦咸震懾,橫流賴君子。
3.出自《謝高輦先輩寄新唱和集》詩洛甫精靈懾,邙山鬼魅愁。
4.出自《五岳游草·華游記》余仰不見撞頂,內懾而不言,恐阻伻輩也。
5.出自《非洲夜會·奴隸和奴隸海岸》侵略者懾于人民的威勢,既不敢殺掉他,又害怕他在群眾中的影響,終于把他放逐到塞舌耳群島去了。
2.
喪氣。
1.出自《禮記·曲禮上》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2.出自《管子·戒》身在草茅之中而無懾意,南面聽天下而無驕色。
3.出自《齊東野語·潘庭堅王實之》且舉詩禪問答以困之,潘氣略不懾,應對如流。
4.出自《書圖欽寶事》時布政使王廷贊率民兵固守,誅馬明生於堞下,賊氣懾。
3.
威懾;使屈服。
1.出自《淮南子·氾論訓》威動天地,聲懾海內。
2.出自《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下鞲驚燕雀,當道懾狐貍。
3.出自《對山余墨·某公子》見燭光下,髯客高坐,目懾公子。
4.
悲戚。
1.出自《荀子·禮論》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於隘懾傷生。
2.出自《新書·容經》喪紀之容,怮然懾然若不還。
5.
方言。指瞪著眼睛。
1.出自《播火記》兩個老頭懾著眼睛,像老鼠見了貓兒,不敢說什么。
2.出自《播火記》推車人在夜暗里懾起眼睛看了看。
6.
通“摺”。折,折斷。參見“懾剉”。
1.出自《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師子乃先懾項骨,后拗脊跟,未容咀嚼,形骸粉碎。
1.舊年;往年。
2.暮年。
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
1.原來棲息之處。比喻舊職或家鄉。
1.古琴。
1.見"故丘"。
1.古曲;舊時的樂曲。
死去(多指長輩)父親~快三年了。
1.指舊時的契約。
1.因此。
2.本然;必然。
①老朋友;舊友過訪~。②死去的人吊祭~丨為料一別之后,竟成~。
故意殺害(區別于‘誤殺’)。
1.舊山。喻家鄉。
1.謂說話故意夸大,脫離事實。
1.法律用語。故,謂故意出入人罪;失,謂因失誤而出入人罪。
①以往的有歷史意義的事實。②出處;典故。
舊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虛應~丨奉行~(按照老規矩敷衍塞責)。
表演故事的影片。
故事片。
1.敘事詩的一種。故事性比一般敘事詩強,規模比史詩小,取材廣泛。
1.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由演員扮演的影片。取材包括現實生活﹑歷史題材和神話傳說等。故事片經過藝術的提煉,運用獨特的蒙太奇方法,展示情節,塑造形象,表達主題思想。
①古書。②舊書。
1.按慣例舉行的祭祀。
舊日的情況或態度。
1.見"故態復萌"。
舊日的習氣或老毛病重新出現。
1.陳規;俗套。
故鄉;懷念~丨~難離。
舊日的我依然~。
1.過去的我。
1.舊物;前人遺物。
舊習一洗~。
1.原來的官銜。
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家鄉;老家。
1.舊時的臺榭。
1.過去判刑而今仍在服勞役的人。
1.亦作"故步"。
2.原來的步法。《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漢書.敘傳上》作"又復失其故步"◇多比喻固有的技能。
1.遺址;廢墟。
2.荒蕪的田地;休閑地。
1.舊絮;敗絮。
1.古訓。先代留下的法則。
2.訓詁。
1.先例;成規。
2.指祖上傳下的基業﹑家業。
3.舊時從事的行業。
1.枯葉。
1.平素穿的衣服。
2.舊衣。
1.指故交舊友。
1.原來的封邑。
2.故鄉所在的都邑。
有意識地(那樣做)他~把聲音提高,好引起大家的注意丨他不是~不理你,是沒看見你。
①死去了的朋友。②舊日的朋友;老朋友~重逢。
1.舊居。引申為故國;家鄉。
1.典故成語。
故鄉~風物依舊。
1.舊時的屬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