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衣襟。
2.
名詞
衽席,睡覺用的席子。
1.
亦作“袵”。
2.
整理衣襟。
1.出自《新序·節士》正冠則纓絕,衽襟則肘見,納屨則踵決。
2.出自《后漢書·左周黃傳論》拂巾衽褐,以企旌車之招矣。
3.
衣袖。
1.出自《管子·弟子職》先生將食,弟子饌饋。攝衽盧漱,跪坐而饋。
2.出自《列女傳·魯季敬姜》所與游處者,皆黃耄倪齒也。文伯引衽攘卷而親饋之。
3.出自《滿宮花》詞少年何事負初心,淚滴縷金雙衽。
4.出自《讀書雜志·漢書八》衽謂袂也?!稄V雅》曰:“袂、衽,袖也。”“衽,袂也?!贝嗽啤皵狂哦?,《貨殖傳》云:“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笔邱偶瘩且?。
4.
臥席。指床褥。
1.出自《儀禮·士喪禮》衽如初,有枕。
2.出自《新唐書·韓滉傳》滉雖宰相子,性節儉,衣裘茵衽,十年一易。
5.
連結棺蓋與棺木的木榫。兩頭寬,中間窄,形似衽,故名。漢人名“小腰”。參閱清黃生《義府·衽》。
1.出自《禮記·檀弓上》衽每束一。
6.
引申為寢宿。參見“衽金革”。
1.出自《禮記·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
2.出自《懷香記·受詔安邊》念衰齡出鎮西陲,衽金革身罹驚恐。
3.出自《四書稗疏·中庸·衽金革》衽金革,言以金革為襟。葢謂甲爾,披堅則執銳,執銳則致死,戰士之服也。
7.
衣襟。指上衣前交領部分。
1.出自《禮記·喪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
2.出自《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3.出自《三禮名物通釋·衣服·衣裳》常服均右衽,死者之服用左衽。外族亦有左衽者。
8.
衣襟。指上衣兩旁形如燕尾的掩裳際處。
1.出自《儀禮·喪服》衽二尺有五寸。
2.出自《三禮名物通釋·衣服·衣裳》后代上衣,無中間一尺正方之要,亦無兩旁此燕尾之衽。
9.
衣襟。泛指上衣的前幅。
1.出自《楚辭·離騷》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2.出自《文選·潘岳〈秋興賦〉》且斂衽以歸來兮,忽投紱以高厲。
1.古水名。指吳淞江下游近海處一段(今黃浦江下游)。因當地人民用"滬"在江海之濱捕魚為業而得名。
2.見"滬瀆壘"。
1.古壘名。為東晉虞潭﹑袁山松先后所筑。故址在今上海市舊青浦鎮西,宋代已淪入江中。
從上海到浙江杭州。長186千米。1909年通車。已建成復線。是上海通往南方各省的鐵路干線。
1.上海的別稱。黃節有《滬江重晤秋枚》詩。
上海的地方戲曲劇種,由上海灘簧發展而成。
1.上海的別稱。
1.曲藝的一種。流行于上海市松江﹑奉賢﹑南匯等地,有近百年歷史。一人演出,有說有唱,以竹筷敲擊鈸子伴奏,故又稱"鈸子書"。傳統劇目有《金槍傳》﹑《天寶圖》等。
1.恃強好勝。
1.猶言恃才傲物。
1.放縱奢欲。
1.庇護。
1.依仗財勢。
1.堅持錯誤。
1.堅持錯誤不改。
乘著禍亂而謀取私利。語出《左傳·僖公十五年》無始禍,無怙亂?!?/p>
1.謂勤勉治國之大功。
2.猶丕冒。謂廣被。
1.以有強大力量而自恃。
1.謂依仗母后的寵愛,以親貴自恃。
1.猶專權。
1.依仗勢力。
〈書〉①依仗;憑借。②《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髞碛谩锸选癁楦改傅拇Q少失~。
1.猶言頑固不化。
1.見"怙終不悛"。
1.有所恃而終不悔改。語本《書.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孔傳"怙奸自終,當刑殺之。"
1.即戽斗。
1.汲水灌田。
1.戽干水溝或河塘里的水以取魚。
1.指警衛森嚴的宮苑。
1.吉慶,幸福美善。
1.即笏﹐手板。
1.《舊唐書.崔神慶傳》"開元中﹐神慶子琳等皆至大官﹐群從數十人﹐趨奏省闥。每歲時家宴﹐組佩輝映﹐以一榻置笏﹐重迭于其上。"后因以"笏床"為子孫多作顯官的典故。
1.即笏頭帶。宋太宗以之賜大臣。
1.放笏的架子。
1.放笏的袋子。
1.宋人稱方團球路花紋為"笏頭"。
2."笏頭帶"的省稱。
1.即球路帶。
1.古代的一種鞋子。頭部高翹﹐形似笏板﹐故稱。
1.鳥名。
1.隨侍皇帝出行至某處。蹕,指帝王的車駕或行幸之處。
1.戶部。戶部掌戶口﹑財賦,故稱。
〈書〉①帝王或官吏的隨從。②隨從;跟隨隨駕~ㄧ~大帥西征。
1.披帶。
1.古時群臣侍衛的帝王殿閣。
1.廣而大。
2.光彩鮮明貌。
1.隨侍帝王的車駕。
1.解救。
1.跟隨帝王的臣隸。
1.隨從皇帝出獵。
1.大樓。《墨子.備城門》"若城場,皆為扈樓。"孫詒讓間詁引畢沅曰"《禮記.檀弓》云'毋扈扈。'陸德明《音義》云'音戶。廣也,大也。'"一說扈﹑候音甚相近。扈樓即候樓。見岑仲勉《城守各篇簡注》。
1.即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