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祝賀;慶賀。
1.出自《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
2.出自《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慶子免君於大難矣。
3.出自《新唐書·岑文本傳》始為中書令,有憂色,母問之,答曰:“非勛非舊,責重位高,所以憂也。”有來慶者,輒曰:“今日受吊不受賀。”
4.出自《兒女英雄傳》到了我慶八十的這年,又有位四川木商的朋友送了我副上好的建昌板。
5.出自《四世同堂》祁老太爺什么也不怕,只怕慶不了八十大壽。
2.
引申為慶幸。
1.出自《寒食日出游》詩豈料生還得一處,引袖拭淚悲且慶。
3.
善,善事。
1.出自《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2.出自《詩·大雅·皇矣》則友其兄,則篤其慶。
3.出自《獨孤府君墓志銘》胤慶配良,是似是宜。
4.
賞賜,褒美。
1.出自《詩·小雅·楚茨》孝孫有慶。
2.出自《孟子·告子下》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養老尊賢,俊杰在位,則有慶;慶以地。
3.出自《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
5.
引申為恩遇。
1.出自《后漢書·蔡邕傳》屬其慶者,夫豈無懷?
6.
福澤。
1.出自《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2.出自《河清頌》道之所感者深,則慶之所流者遠。
7.
引申為祥瑞。
1.出自《西京雜記》云則五色而為慶,三色而成矞。
2.出自《侯鯖錄》太平之世……云則五色而為慶,雨則三日而成膏。
8.
姓。春秋齊有慶封。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1.出自《廣韻?映韻》慶,姓。左傳齊大夫慶封。又漢復姓,有慶師、慶忌、慶父三氏,出姓苑。
1.禁絕。
1.讓軍隊停止前進。
1.猶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1.見"止渴思梅"。
1.將祭時止住哭聲。古代祭禮中的儀節。
1.安定。
2.確定。
1.整頓隊伍,使行列整齊。
1.見"止監"。
1.阻止,堵塞。
1.直到現在。
1.我國古代哲學家指一種極其精微神妙而不見形跡的存在。
2.指其他精妙絕倫的人或事物。
1.直到最終。
2.副詞。猶究竟。
1.極尊敬。
2.致敬。至﹐通"致"。
1.最好的駿馬。
1.最高妙的音樂。
1.謂達到最高境界的禮。
1.猶真理;正常的道理。
2.最精深的道理。
3.猶至治。
真理性的極精辟的話至理名言,顛撲不破。
1.謂處于極好的地位以居高臨下。《易.臨》"六四,至臨,無咎。"王弼注"處順應陽,不忌剛長,而乃應之。履得其位,盡其至者也。"孔穎達疏"履得其位,能盡其至極之善而為臨,故云至臨。以柔不失正,故無咎也。"一說,謂君主親自臨朝執政。見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卷二。
1.極靈妙。
2.指極靈異的神物。
1.深思熟慮。
2.最大的憂慮。
1.指高超的或正確精辟的理論。
1.極其微妙。
1.極賢明。
2.以指賢明的君主。
3.極光明。
1.極好的謀略。
1.連詞。提出突出事例﹐表示達到某種程度。猶言甚至﹐竟至。
2.連詞。表示另提一事。
1.謂至安之道。
1.指相處最歡樂的朋友。
1.舊指賢君在位﹐公道大行﹐人盡其力的治世。
2.極其公平;極其清平。
1.見"至樸"。
1.最親近的親屬。
1.意氣極相投合。
2.交情極深的朋友。
①指血統關系最親近的戚屬,也指其他關系很親密的人骨肉至親|至親篤好|天下至親,不過兄弟。②最親密夫子母之性,天道至親。
1.指血緣關系最近的親屬。如父母之與子女﹐以及兄弟姊妹之間﹐均可稱為"至親骨肉"。
1.過于清澈;極其清澈。
2.謂上升到天庭。清﹐太清﹐指天庭。《楚辭.遠游》"超無為以至清兮,與泰初而為鄰。"王逸注"登天庭也。"一說,至清,謂"俟時之清"。見清王夫之《楚辭通釋》卷五。
3.極其清虛的境界。即天庭。
1.極其真實的思想感情;真情。
1.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
2.舊指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
1.最大的仁德。
2.指最有仁德的人。
1.最重要的職責。
1.書信中的套語。表示深感對方。
1.指冬至﹑夏至。
1.連詞。表示另提一事。
2.連詞。即便;即使。
3.連詞。倘若;與其。
4.極像。
1.連詞。表示另提一事。
一譯最崇高的善”。西方倫理學廣泛使用的范疇。各派倫理學家對此有不同闡釋,但一般都認為它是道德上追求的最高目的。
1.恰當的賞賜。
1.副詞。表示最小的限度。
1.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
2.舊時亦以專指孔子。
3.謂極圣明;超脫凡俗。
1.孔子的謚號。詳"至圣先師"。
至圣道德最高尚的意思。舊時對孔子的謚號。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所定。
1.見聞廣博而深明事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