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請求。
2.
動詞
延聘,邀,約人來。
3.
動詞
〈敬〉組成交際用語,希望對方做某事。
4.
動詞
〈敬〉舊時指買神事用品香燭、紙馬、佛龕、神像等。
5.
名詞
(Qǐng)姓。
1.
謁見;拜謁。
1.出自《墨子·號令》豪杰之外多交諸侯者,常請之。
2.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厲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請辟陽侯。
3.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皇后自知罪惡深大,朝請希闊。
2.
請求;要求。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武姜〕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2.出自《隋唐嘉話》昆明池者,漢孝武所穿,有蒲魚利,京師賴之。中宗朝,安樂公主請焉。帝曰:“前代已來,不以與人。”
3.
禱祝。參見“請病”。
1.出自《后漢書·第五鐘離宋寒傳贊》宋均達政,禁此妖禜。禽蟲畏德,子民請病。
4.
詢問。參見“請事”。
1.出自《禮記·樂記》賓牟賈起,免席而請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則既聞命矣,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
2.出自《草廬先生墓志銘》少而廣問博請,長而探幽索微,老而愈勤,窮而益信,其學既明矣。
3.出自京劇《渡陰平》艾敢請妙策,恭聽號令。
5.
問候。
1.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陳平〕常燕居深念。陸生往請,直入坐,而陳丞相方深念,不時見陸生。
2.出自《與王禹玉書》顧某不肖,私門多故,又奔走職事,不得繼請左右。
3.出自《講究的信封》會面了,除了請一聲“李先生”之外,他說不出一句話。
6.
告訴。
1.出自《儀禮·鄉(xiāng)射禮》賓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乃請。
2.出自《晏子春秋·諫上二》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請曰:“嬰敢與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無禮之實也。”
3.出自《〈冥祥記〉自序》詰旦造寺,具以所夢請愛公。愛公乃為開殿,果見此像在殿之東,如夢所睹,遂得像還。
7.
召;延請。
1.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於是公子請朱亥。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夫人請我別無話。
3.出自《儒林外史》話說向知府聽見摘印官來,忙將刑名、錢谷相公都請到跟前。
4.出自《澹定集·〈善暗室紀年〉摘抄》父親為了使我的國文進步,請了街上一位潦倒秀才,教我古文。
8.
宴請。
1.出自《世說新語·德行》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
2.出自《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李募事卻見許宣請他,到吃了一驚,道:“今日做甚么子壞鈔?”
9.
敬辭。表示自己愿意做某件事而請求對方允許。
1.出自《論語·顏淵》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游,事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為適嗣。
10.
敬辭。希望對方做某事。
1.出自《謝天香》[正旦云]二位姐姐請坐。
2.出自《紅樓夢》正是無聊的很,賈兄來得正好。請入小齋,彼此俱可消此永晝。
3.出自《子夜》那么,請做詩罷,再會!
11.
敬辭。用以代替某些動詞。表示恭敬、慎重,或使語氣委婉。
1.出自《紅樓夢》只聽一棒鑼鳴,諸樂齊奏,早有人請過一張大圈椅來,放在靈前,鳳姐坐下放聲大哭。
2.出自《三俠五義》包公一時動怒,請了大刑,用夾棍套了兩腿,問時仍然不招。
3.出自《四世同堂》快走吧!我不知道什么小崔、小孫,也不管他們的事!請吧,我忙得很!
12.
敬辭。特指買佛龕神像、佛道經(jīng)典、禮神用品等。
1.出自《宋書·隱逸傳·沈道虔》至四月八日,每請像。請像之日,輒舉家感慟焉。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先請幾部經(jīng)來,焚香持誦。
3.出自《長生殿·私祭》此間觀主,昨自西京購請道藏回來。
4.出自《駱駝祥子》劉老頭子馬上教祥子去請一堂蘋果。
13.
敬辭。其具體意義隨文而異。向尊者報告情況或提出某種建議,然后請求指示。
1.出自《老學庵筆記》趙相初除都督中外軍事,孫叔詣參政時為學士,當制,請曰:“是雖王導故事,然若兼中外,則雖陛下禁衛(wèi)三衙皆統(tǒng)之,恐權太重,非防微杜漸之意。”
1.亦作"鏡奩"。亦作"鏡奩"。
2.鏡匣。
1.水流清澈。
2.比喻政治清明。
1.明凈清澈。
1.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昔羪賓王結羋峻卯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絶。"后常以"鏡鸞"比喻分離之夫妻。
2.指鏡子。
1.比喻明月。
1.鏡子的表面。
2.即鑕。
3.湖南出產(chǎn)的以稻谷為原料釀造的一種酒名。
1.明亮敏銳的眼光。
1.盛鏡子和其他梳妝用具的袋子。
光學儀器或眼鏡等上的透鏡。
1.框立在地上的鏡子。
2.鏡背后的襯物。
1.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1.像鏡子一樣清澈的水面。
1.鏡面潔凈。
2.比喻清明太平。
1.光滑晶瑩能反映人﹑物形象的石頭。
1.以歷史為借鑒。
1.察視并獎飭。
1.明察并寬恕。
1.平靜明凈的水。
2.指鏡湖。
1.遮蓋鏡子的軟簾。
1.鏡匣里的抽屜。
1.明凈的天空。
1.占卜法之一。于除夕或歲首﹐懷鏡胸前﹐出門聽人言﹐以占吉兇休咎。
1.形容十分潔凈。
①指照相機的暗箱。②盥洗室內設置的裝有長方形鏡子的箱狀設備。
1.鏡中的物象。
2.指水中物像。
1.鏡中。
2.喻明潔物體的中心。
3.指鏡湖中心。
1.比喻白發(fā)。
1.即鯧。
1.比喻圓滿。
1.鏡中之月。喻虛幻的影象。
2.猶戴月。謂星夜奔走﹐十分辛勞。
1.指鏡湖。
1.鑒察﹔明察。
2.用鏡子照。
1.鏡中之鸞鳥。
1.明察洞徹。
1.關閉。
1.閉門。
1.關閉。
1.關閉。
1.閉戶。
1.門戶關鎖。
2.指門閂﹑門環(huán)之類。
1.宮禁。
1.明察貌。《左傳.襄公五年》"《詩》曰'周道挺挺,我心扃扃。'"杜預注"扃扃,明察也。"一說,不安貌。
1.心胸狹隘,不開朗。
1.拴縛圈禁。
1.門閂鎖鑰之類。
2.關閉,鎖閉。
3.引申為隔絕。
1.見"扃鼏"。
1.覆鼎之物。
1.謂科舉時代考生各閉一室應答試題。
1.指墓室。
1.亦作"扃鏁"。
2.鎖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