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節約;吝嗇。
1.出自《宋書·王玄謨傳》劉秀之儉吝,呼為老慳。
2.出自《閑居》詩耽書真是癖,惜酒近成慳。
3.出自《看錢奴》我往常間一文不使,半文不用。我今病重,左右是個死人了,我可也破一破慳,使些錢。我兒,我想豆腐吃哩!
4.出自《春從天上來·辛丑燈宵》無奈東風,又慳芳信,隔林好夢難尋。
2.
不多;稀少。
1.出自《獻山南鄭相公樊員外》詩辭慳義卓闊,呀豁疚掊掘。
2.出自《懷昔》詩澤國氣候晚,仲冬雪猶慳。
3.
壞;乖舛。
1.出自《風光好》饒你便會使慳,徹骨奸,則俺這女娘每寄信的鴛鴦簡,便是招子弟的引魂幡。
2.出自《龍膏記·下獄》時慳運慳,恨無端囹圄屈陷。
4.
阻礙。
1.出自《銅官渚守風》詩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慳。
2.出自《一枝花·離悶》套曲常言道好事多慳,陡恁的千難萬難。
3.出自《武林紀游呈錢伊庵居士》詩誰知雨后湖,復為煙所慳。
1.蕪菁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蕪菁》。參見"蕪菁"。
1.荒蕪阻塞。
2.雜亂不通暢。
1.荒蕪。
1.荒蕪。
①田地因不整治而雜草叢生田園蕪穢。②雜亂其事蕪穢。
1.植物名。又名蔓菁。塊根肉質,花黃色。塊根可做蔬菜。俗稱大頭菜。
1.廢棄隔絕;荒蕪斷絕。
1.猶荒蕪。
1.謂文辭繁冗累贅。
1.謂蕪雜粗俗。
1.古跡名。東漢劉秀在薊,聞王郎等入邯鄲稱帝,與鄧禹﹑馮異等晝夜急馳南下,至饒陽蕪蔞亭,天寒饑疲,僅得以豆粥為食。故址在今河北省饒陽縣滹沱河濱。事見《后漢書.馮異傳》。
1.《后漢書.馮異傳》"光武自薊東南馳,晨夜草舍,至饒陽無蔞亭。時天寒烈,眾皆饑疲,異上豆粥,明旦,光武謂諸將曰'昨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后因以"蕪蔞粥"指在困乏中及時的濟助。
1.荒蕪;荒涼。
2.冗雜散亂。
1.荒蕪;荒涼。
2.冗雜散亂。
1.謂掩沒于荒草間;湮滅。
1.猶蕪沒。
2.雜亂不清。
1.猶蕪沒。
1.蕪雜謬誤;荒謬。
1.見"蕪穢"。
1.蕪雜淺薄。
1.見"蕪穢"。
1.草木叢集貌。
世界戲劇史上最古老的戲劇之一。約形成于公元前5世紀初,由古代希臘酒神節祭禱儀式中的酒神頌歌演變而來。最初由一個演員講述故事,伴以歌隊演唱◇發展為三個演員登臺演出。演員戴面具,穿高底靴,女角由男演員扮演。多取材于荷馬史詩或神話傳說。先后出現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三大悲劇作家。
通常指公元前12-前1世紀希臘及其附近島嶼和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地區的美術。廣義上包括愛琴藝術。公元前5-前4世紀,是希臘藝術的全盛時期,產生了米隆、菲迪亞斯、波利克里托斯、斯科帕斯、普拉克西特列斯等藝術家和帕提儂神廟、宙斯祭壇等建筑藝術。其雕刻具有強健的體魄、昂揚的精神和典雅優美的造型,被尊崇為造型藝術的典范。
希臘文的字母,共二十四個,來源于紀元前腓尼基人使用的腓尼基字母。因希臘文化的影響,在數學、物理學中常用作科學符號。
1.謂胡鬧。
1.形容情不自禁;胡涂。
2.形容神思迷迷糊糊。
1.形容支離破碎。
1.形容慌亂或手足無措。
1.形容樹木枝葉急劇搖動。
1.即希衣之冕。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時所戴的與希衣相配的禮冠。希,通"黹"。
1.仰慕;羨慕。
1.效法。
1.猶希擬。效法。
1.古稀之年,古指七十歲。
1.奇怪而罕見。
1.希望企及。
1.謀求;企求。
1.謂土壤濕度大不能承載人。
1.企求榮名利祿。
1.稀少,事物出現得少。
1.無聲,聽而不聞的聲音。
2.指奇異的音響。
3.指玄妙虛幻的言談。
4.指清靜無為之道。
1.效法圣人;仰慕圣人。
①世上所少有家藏有此希世珍。②投合世俗希世而行。
1.古水名。在今湖北武漢市以東。
1.很平常;不值什么。
1.仰慕上天。謂使道德﹑修養等達到最高的境界。
1.企圖;謀求。
①心里想著實現某種情況希望能考上大學。②心愿;理想絕境中還抱著希望|所有的希望全成了泡影|對未來充滿希望。
1.《老子》"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河上公注"無聲曰希,無形曰微。"后因以"希微"指空寂玄妙或虛無微茫。
2.指名聲和形跡。
3.微明;隱約不明。
4.謂平淡無奇。
5.稀疏微細。 6.指些微,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