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仰慕;羨慕。
1.出注,賭博時所下的財物。
2.著作者。
1.賭博時下的賭注。
1.男子到女家就婚,成為女家的一員。
1.見"出資"。
1.亦作"出貲"。
2.拿出錢財;捐款。
1.謂有孕之妾被休棄后所生之子。
1.出于。
1.出于意料之外。
1.出奔;被環境逼迫不聲張地離開家庭或當地。
1.謂向皇帝上奏章陳事。
1.交納租稅。
2.收取一定代價,把自己的東西暫時讓給別人使用。
1.供人臨時雇用的汽車,一般按時間或里程收費。
1.出兵;派出軍隊。
1.古人外出時祭路神。
2.引申為餞行送別。
1.免罪。
1.亦作"出樽"。
2.古代國君與貴賓宴飲,尊在兩楹間,坫在尊之南,獻酬皆自尊南出,故稱。
3.指出尊之地。
1.見"出尊"。
1.出任地方輔佐之官。
1.謂圖書的第一版。
1.謂第一版印行的圖書。
1.書籍的原始版本。
1.開始階段的。
1.佛教語。色界中的初禪天,包括梵眾天﹑梵輔天和大梵天。
2.佛教語。四禪定之一。"初禪"的主要特征是"八觸"癢﹑動﹑輕﹑重﹑冷﹑暖﹑澀﹑滑;"十功德"空﹑明﹑定﹑智﹑善心﹑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見隋智顗《摩訶止觀》卷九之一。
1.指第一場考試。
1.清晨。
1.剛開始的旅程。
2.引申指事業的開始階段。
1.剛開始。
1.草創;開創。
1.春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春。
1.第一次。
1.猶拂曉。
1.猶初級。
也稱基礎教育”。對受教育者實施最初階段的教育。在中國,對兒童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為小學,對青年、成人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為工農速成初等學校、業余初等學型識字學校,施以相當于小學程度的教育。
1.見"初級小學"。
1.佛教語。謂修行過程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干慧地"為"初地";大乘菩薩"十地"中,以"歡喜地"為"初地"。
2.佛教寺院。
1.謂國家方始平定。
2.佛教謂入定之初。
1.孟冬,冬季的第一個月。
1.蓮花初放。喻詩詞清新可愛。
1.法律上指第一次犯罪,對累犯﹑再犯而言。
2.指第一次犯(錯誤)。
1.喻首次,初次。
1.即頭伏。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或指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到第四個庚日之間的十天時間。
1.謂開始或首先履行﹑從事某項事務。
2.未入仕時的服裝,與"朝服"相對。
3.山嫁前穿的衣服。
4.佛教指俗裝,與"僧衣"相對。
1.亦作"初藳"。
2.指草稿,未定稿。
1.見"初稿"。
1.舊時毎夜分為五個更次。晩七時至九時為"初更"。
1.最初之供詞。
在重慶市大足縣西北北山上。以佛灣為中心,包括觀音坡、佛耳峰、營盤山,長500米。始建于晚唐,盛于兩宋。共二百九十窟龕,造像近萬軀。還有碑碣《古文孝經》石刻,是世界僅存的古本。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北山移文》的省稱。
哺乳動物,形狀似山羊而大,雄雌都有角,雄的角大,向后彎曲,生活在高山地帶。也叫羱(yuán)羊。
1.《北山移文》的省稱。